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附设黏滞阻尼器的结构设计流程,以昆明某幼儿园工程为例,通过在结构上附设黏滞阻尼器,对比原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层间位移,研究了高地震烈度区框架结构附设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对结构减震效果明显,合理布置黏滞阻尼器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为高地震烈度区附设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雷波县三峡中学教学楼主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基于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并采用PKPM-JZ和SAUSG软件分析了建筑在不同等级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特征和破坏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层间位移角、楼层绝对加速度、阻尼器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加速度等结构响应。结果 表明:在建筑中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案可较好地提升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且能有效减少结构构件的损伤;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同方向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可满足预设的减震目标;结构采用的速度型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震后修复阶段可不必频繁更换,可在后续抗震服役过程中多次使用;PKPM+SAUSG软件的联合应用,给本项目减震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3.
张涛  耿耀明  孔庆宇 《建筑结构》2020,50(13):95-100
北京学校中学部教学楼采用多层钢框架结构体系,为高烈度区学校建筑,为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水准,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对金属阻尼器、筒式黏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墙等典型减震技术的多方案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黏滞阻尼墙方案,并给出了适用于中小体量建筑的小尺寸黏滞阻尼墙设计。经计算分析可知,采用该消能减震技术后,小震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的减震效果显著,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要求;大震作用下结构减震效果良好,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既定性能目标,主体结构构件大部分处于不屈服状态,仅个别构件出现轻微损伤,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4.
吴振兴  孙科章  韩宁  饶晖  李丽媛 《建筑结构》2023,(S1):1019-1025
2021年9月1日施行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的新建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对天津市某采用黏滞阻尼器减震的幼儿园进行了详细分析,设置了消能器后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减小了约20%~30%,说明采用黏滞阻尼器减震以后,幼儿园能满足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正常使用的要求,结构整体、主体结构构件和消能子结构构件均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指标要求,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邱小王  李曼 《四川建筑》2023,(S1):71-76
应用悬臂墙式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技术,通过YJK、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设计与分析,黏滞阻尼器工作良好,可为主体结构提供不低于2.5%的附加阻尼比,可有效发挥其耗能作用,达到预期性能目标。结合楼板应力、穿层柱、大跨屋盖分析等补充分析,论证了消能减震技术的有效性、结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拟对高烈度区某中学框架结构食堂采用黏滞阻尼减震方案,运用ETABS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对比减震前后层间剪力和位移的变化,以及阻尼器的耗能情况。接着采用PERFORM-3D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变形、构件性能以及阻尼器的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在安装黏滞阻尼器后,结构在小震、大震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且黏滞阻尼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发挥耗能作用,使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工程的位移比和位移角超限等问题,本文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对其进行振动控制,具体方案为结构安装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两种结构体系小震、大震下的计算分析结果,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和黏滞阻尼器有效控制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层间位移角,改善了结构的塑性损伤情况,从而提高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装配式高层建筑,预制率不低于45%,结构体系采用设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较常规结构的首层地震剪力平均减小约35%,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约40%,黏滞阻尼器的平均耗能比例高达64%,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明显;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8,结构屈服机制合理,结构塑性变形满足"生命安全LS"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损伤程度轻,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黏滞阻尼器对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某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对比分析了多遇与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与非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多遇地震下,消能减震结构的层剪力较原结构减小40%以上;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及减震效果。等效附加阻尼比平均值为:X向13.82%和Y向20.63%,乘以安全系数0.7后分别为9.67%和14.44%,满足附加4%阻尼比的性能目标;2)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仅为1/111,满足"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大量框架梁先后进入屈服,竖向构件基本未进入屈服,实现了"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3)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下,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散了大量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13层医院采用黏滞阻尼器(墙式安装)的消能减震设计。该医院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综合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抗震要求,结构在1~10层共安装75套黏滞阻尼器。建立未设置阻尼器和设置阻尼器两种结构模型,采用ETABS和PKPM软件进行了建模计算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表明,设置黏滞阻尼器(墙式安装)能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此消能减震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消能减震的原理,分析了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和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某中学宿舍楼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并经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显示:该消能减震结构能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汪方羲 《福建建筑》2023,(12):63-68
厦门海沧区某新近竣工办公建筑拟改造为教育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由标准设防类改为重点设防类。项目采用加设黏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加固,运用STAWE和SAUSG结构分析软件,对减震加固结构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能量分布、结构构件损伤等抗震性能对比分析,验证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能明显改善抗震性能,降低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对比传统加固方式,运用消能减震技术,能有效耗散地震输入能量,且明显减少结构构件直接加固工作,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本工程案例,对于类似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加固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中设置耗能阻尼器能有效地耗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避免或减小主体结构的损伤。金属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器对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在国内外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工程实例,对在结构中设置单一阻尼器和同时设置位移相关型和非线性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两种不同的消能减震方案进行反应谱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附加阻尼比、层间位移角、层剪力、阻尼器抗震性能等参数的对比,比较各方案的减震效果,并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为消能减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问题,研究基于黏滞阻尼器建筑结构空间抗震性能优化技术。论文考虑黏滞阻尼器阻尼参数、位置布置等因素,并从两方面对建筑结构抗震反应影响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方案的仿真实验,探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最终实验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阻尼指数较大时,其消能减震结构的耗能减震性能更优;对黏滞阻尼合理布置可以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结构层间位移小、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难以发挥的问题,提出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介绍了该消能系统的构造、原理与特点,对黏滞阻尼器分别采用悬臂肘节型、肘节型和消能伸臂型连接的高层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能充分利用高层结构的弯曲变形和层间剪切变形增大阻尼器的输出位移,阻尼器的名义位移放大系数可达3~5倍;悬臂肘节型黏滞阻尼器消能系统对结构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均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设置在结构的中部或中下部楼层时阻尼器位移放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某医院高层住院楼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包括阻尼器的布置和地震波的选取。对该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并采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某超高层斜交网格筒体结构为工程背景,对斜交网格筒体结构进行减震设计研究。通过在原斜交网格筒体结构设置黏滞阻尼伸臂桁架、在斜交网格斜撑位置附加黏滞阻尼支撑以及在上部分叉巨柱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形成斜交网格减震结构。分别对比研究了该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不同地震输入方向下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取值、阻尼器参数的优化以及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斜交网格减震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空间混凝土(LRC)框架结构消能减震加固效果及其抗震性能,基于已完成的1∶6缩尺无控LRC框架结构模型试验,开展同加载历程下另一设置黏滞阻尼器(VFD)的相同减震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模型破损特征、动力性能、加速度与位移响应等,定量获取增设VFD后减震结构相比无控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水平,揭示不同地震作用下LRC框架中VFD发挥的实时减震效果,重点研究减震加固技术对LRC框架结构中薄弱部位响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减震模型较非减震模型层间位移得到有效控制,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由1/102降至1/194;试验过程中阻尼器的工作性能良好,随着地震激励升高,黏滞阻尼器出力逐渐增大,阻尼器实际最大出力达设计极限值的88%。  相似文献   

19.
以某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为依托,对黏滞阻尼器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结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有无黏滞阻尼器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黏滞阻尼器后由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满足减震目标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抗震性能,使结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屋面位移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何杰 《混凝土》2022,(4):157-162
工程中消能减震技术采用的消能装置种类众多,大部分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中被广泛使用。现今研究表明震后残余位移对结构的修复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有效减小震后残余位移成为工程界强烈关注的问题。相较于普通阻尼器,1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阻尼器成为新方向。以1幢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安装1种新型的自复位黏滞阻尼器,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中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单参数指标和多参数指标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复位黏滞阻尼器不仅可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依靠阻尼器旗帜型的滞回曲线为结构提供回复力,高效地减小结构的残余位移,甚至可以消除残余位移,为震后结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同时表明残余位移对于评估自复位黏滞阻尼器在框架减震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