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230-231
婚礼文化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婚姻一直都被看作是个人在人生中的一项重大事项,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也是一种具体的体现。中国和日本是距离非常近的邻邦,而且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两国的文化习俗因为历史渊源,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差别。本文就是通过对两国的婚俗文化进行研究,从两国的婚俗起源开始,对中日两国的婚礼文化进行一定的对比,探究两国婚俗文化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0)
传统文化元素往往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在国家或民族形象的宣传上,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文章主要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中日两国平面设计作品中应用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230-231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流十分频繁。两国的文化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尽管如此,在中日的跨文化交际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将从中日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方面对比中日的文化差异,语言交际包括称谓、寒暄和委婉表达等,非语言交际主要从体态语方面入手,最后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6):69-72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熟语又是语言的浓缩和精华,充分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物质文化的内涵,也拥有精神文化的精髓。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比较中德饮食熟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其中反映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差异,将有助于中德两国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有利于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习语是语言在其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中包含着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质及信息,他们与各自的文化传统之间是密切相连的,鲜明的体现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于英汉习语的翻译就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掌握好习语的翻译,对于语言的领悟力以及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中国在1975年的7月1日与泰国建交,时至今日已经有43年了。在这43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和泰国已经实现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所取得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在教育上。中泰两国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促进两国教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为两国培养出更多的国际人才。尤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推动下,中国与泰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更为紧密了。两国之间友好的相处模式,亲密的发展关系不断的促进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4)
从中国紫砂壶与俄罗斯茶炊的演变历程、制作工艺及外形特点、品饮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论述了两国茶具在中俄茶文化中所承载文化的异同,并且对两种文化的异同作一个简单的梳理,深入地理解和认知这两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及中俄文化中的不等值性,从而帮助我们加深对俄罗斯民族茶文化的认识,在中俄两国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彼此不断的学习和往来,使中俄文化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247-248
外来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既包含外来的语言成分,又因为受到借入国语言系统的影响,而带有了新的语言特点。外来词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每一个外来词的身上都承载着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因素。本文将通过研究俄语中外来词的结构,研究其反映社会变革和文化的方向,探索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的历史。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载体,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语言成为中日之间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然而中日两国的汉字并非完全相同,简而言之,中日两国的汉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