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盆腔恶性肿瘤,可评价病灶35处,肿瘤长径为3 ~ 12 cm,平均(6.8 ± 2.3)cm。所有病例均为接受过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盆腔病灶内,随访观察临床受益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随访结束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4/35,部分缓解(PR)20/35,病灶稳定(SD)6/35,病灶进展(PD)5/35,临床受益率(CR + PR + SD)85.7%(30/35),疼痛缓解率89.3%(25/28),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 0.001)。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未见大出血、盆腔脓肿、肠瘘、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补救治疗盆腔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近期临床受益率高,可作为一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负荷的高效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1例肺癌患者,观察气胸、出血、放射性肺炎、粒子游走、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果 31例患者共进行粒子植入49例次,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21例次(42.9%),其中14例经观察或抽气治疗,7例放置胸腔引流管好转;咯血3例次(6.1%);出血14例次(28.6%),其中2例引流200 mL血性液体,其余出血量2~20 mL。术后出现皮下气肿5例次(10.2%),痰中带血6例次(12.2%),发热1例次(2.0%),1例患者(2.0%)在粒子植入后发现2颗粒子游走至心脏;1例患者(2.0%)在粒子植入后4个月出现针道种植转移。所有并发症均经处理好转,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空气栓塞、手术相关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少数病例发生针道种植转移、粒子游走,需要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在DSA监视下将捆绑有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植入到食管病变部位.结果在B超、CT及DSA监视下,除因操作原因造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上丢失一颗放射粒子外,所有放射粒子均准确植入到位.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局部皮肤坏死、出血、感染、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率分布.~(125)I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0~130 Gy.粒子活度0.5~0.8 mCi/颗,中位植入粒子48颗(25~9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观察全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肿瘤疗效评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随访2~28个月,平均术后3~7 d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CR+PR为75%.全组中位生存期18.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例死于肿瘤恶化,3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尿频、尿痛、血尿、直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8例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初步结果。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4.3~8.6 cm,处方剂量90~140 Gy,单颗粒子活度(0.3~0.8) mCi。应用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数字评分法(NRS)评判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7/8。粒子植入术后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6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安全、有效、微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分别在术后24 h、3 d、7 d、30 d、90 d 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并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结果 43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植入后24 h疼痛缓解有效率67.4%(P<0.01);植入后3 d、7 d、30 d、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83.7%、79.1%、79.1%(P<0.01)。临床近期疗效,CR 4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客观有效率(RR)为55.8%,疾病获益率(CR+PR+SD)为83.7%。不同疼痛缓解程度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伴癌性疼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行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患者30例,术后即刻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采用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BCCA)标准,根据术后验证靶区D90和V100评价为优、良、中、差4组,对比手术前后靶区体积和D90 、D10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观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验证评价结果:优:24例(83.3%,24/30);良:5例(16.7%,5/30);中:1例(3.3%,1/30);差:0例(0)。术前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范围是15.9~265.5 cc,平均为(64.4±58.4) cc;术后验证PTV范围是18.5~267.8 cc,平均(64.4±58.4) cc,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90、D100、V150分别为(11 945.6±1 157.0) cGy、(6 972.7±1 250.5) cGy、(58.0±4.4)%,术后分别为(11 839.0±1 117.0) cGy、(7 352.1±1 361.2) cGy、(57.6±4.1)%。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V100为(91.1±1.8)%,术后V100为(90.5±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可观察到3例气胸,1例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5例于拔针后局部少量出血,经局部压迫后止血。余未见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较好完成术前计划,植入质量较满意,治疗相关近期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介入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治疗符合标准肺癌患者为56例,将其分成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 (32例)。A组给以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术后给以125I粒子植入术。B组单纯给以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22.8 ± 1.9)个月,B组中位生存期(14.2 ± 1.3)个月。A组显著长于B组(P = 0.006)。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与单纯动脉化疗相比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术前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术后进行剂量验证和质量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患者术后1、6个月肿瘤的CT、MR影像变化,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出现2例轻微疼痛,1例高胆红素血症,未见肝肾功能衰竭、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80%,复发转移率28.9%;无瘤生存期5个月,6个月无瘤生存率46.9%;整体生存期16.4个月,6个月整体生存率81.4%。结论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CT导引下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1 2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例(0.48%,6/1 260)患者发生针道种植转移,其中肝癌4例,肺癌2例,患者平均使用穿刺针(9.5±3.8)根;平均植入粒子数(80.8±42.9)颗;发现针道种植转移的平均时间为(113.7±34.3) d;种植瘤平均体积8.09 cm3;病理结果示3例低分化,2例中低分化,1例为高分化。针对转移灶治疗方式:1例放弃治疗,3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1例行外科切除,1例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的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无患者因针道转移病灶导致死亡。结论 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可能发生肿瘤针道种植转移,但发生率低,经过积极治疗后,不会成为患者的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的疗效。方法诊治52例骨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第2天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第5~7天患者胀痛感加重;术后10~30 d患者疼痛逐渐缓解。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Ⅰ级疼痛缓解率100%,Ⅱ级疼痛缓解率88.9%,Ⅲ级疼痛缓解率92.3%,总有效率93.7%(P<0.05)。对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局部疼痛缓解有效率高,但Ⅱ、Ⅲ级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369)。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所致骨痛,治疗时间短、短期内缓解疼痛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特别对于溶骨型骨转移瘤,其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保守治疗疼痛控制不理想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由病理证实的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淋巴结转移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依次是:81.3%(26/32)、84.4%(27/32)、93.7%(30/32)、87.5%(28/32)。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转移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是提高病变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对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处理;术后加强PTCD引流管管理、辐射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成功率100%;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黄疸基本缓解;并发症计发生胆心反射1例、PTCD引流管移位2例,术后畏寒、发热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结论 术前周密的准备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熟练掌握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可让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 方法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Ci(A组)、0.3 m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100、D90、V150、V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 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 Gy;D100分别为(49.14±34.65) Gy、(38.86±27.43)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90均为(64.57±46.20) Gy;V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 Gy、(359.29±256.36)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9个病灶)。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肾上腺肿瘤内。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相隔1.0 ~ 1.5 cm平面播植。治疗后1 ~ 15个月,复查增强CT扫描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 9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肿瘤获得不同程度缓解,影像评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无变化1例。治疗操作的主要并发症为少量出血(1例)。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