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4)
《文选》曾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的,也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赋诗文总集。在文体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刘勰《文心雕龙》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它总结了先秦以至南朝宋齐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论述广泛、体系完备、见解深刻,成为一部空前的文学批评巨著。二书皆产生于齐梁时期,内部既有联系又有影响,从萧统的选赋与刘勰的评赋进行比较,可知二人在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既有相同处,又有一定差异性。同时对赋体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正>刘勰的赋学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辨骚》《诠赋》二篇之中。其中他对辞赋源流和赋这种文体发展演变的历程进行了探讨,并对骚赋的"新变"进行了更为详切、完整的批评,在创作论和文体论的指引下又对各体文学特征做出明晰化的规定。这不仅从纵向上梳理了赋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上博简中存在一些以"故"字为称引提示词的句子,相同的称引又见于先秦传世文献以及其他出土文献,这些具有称引之义的"故"字标志着原始"故"体的萌生。分析相关文献可知,成熟的"故"体是一种以"引故—解故—总结"来回应或阐释某一问题而形成的文学体式,这一固定体式的产生标志着先秦"故"体的定型。"故"体意识的生成与西周以来的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故"体的广泛采用与文本呈现,是春秋战国之际"故"体意识兴盛的体现。从"故"体自身发展、"故"体与其他文体的比较可发现,先秦文体交互影响,不同文体间虽有着体式或体用上的重叠,却都各自独立存在。以"故"体为例的探究,对先秦文体的产生、命名以及流变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扬雄对屈原、司马相如作品的评价贯穿其一生的创作与著述活动。扬雄早期作《蜀都赋》《反离骚》,中年作"四赋",或拟屈原,或拟相如,以丽辞属文。晚年的扬雄自觉弘扬儒家学说,致力于思想的构建与表达,对包括屈原、相如作品在内的骚、赋提出批评。扬雄以"赋"为屈原作品的文类归属,关注屈作的瑰丽特征。其称"辞",或指向文辞,或指向文辞的华丽内涵,并以后一指向的"辞"为赋的内在属性,不以为文体。扬雄的辞赋观直接影响班固等东汉以后的学者与赋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谐辞是指语言诙谐幽默、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话语。先秦谐辞多含有讽刺意味,两汉谐辞则讽谏意味降低,而虚构和夸张的因素得到了强化。两汉谐辞多以赋体文来展现。考察现存的两汉赋体谐辞代表作可以明显看出它们具有文体与内容的不协调性、矛盾冲突的包孕性,以及饱蕴情感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两汉谐辞的内在张力,从而凸显了两汉谐辞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2):54-61
北魏高允《鹿苑赋》创作于延兴元年至承明元年之间(471至47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与冯氏激烈政治竞争下的产物。高允写作《鹿苑赋》旨在劝诫献文帝审时度势,趁禅位之事主动退出与冯氏的权力斗争。为了达到劝诫献文帝的目的,同时又能避免政治风险,高允着意了"赋"这种文体,并在《鹿苑赋》的写作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书写策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北魏平城时期文学创作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以及佛教知识在中土传统文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253-254
TVB体,是指大量套用TVB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来"吐槽"或者寻求安慰的网络文体,它语言平实却"很疗伤",成为新的"吐槽"方式并在网络上风靡。本文将以TVB体中的经典台词例子为研究对象,探讨TVB体的表现形式、广泛流行的原因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的因素,论证TVB体的存在和使用是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选择结果,并探索这种新兴网络文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30-33
严可均辑崔骃《博徒论》佚文有误辑。崔骃《博徒论》中之博徒形象是作者崔骃以自嘲的笔锋描绘的自我形象,而农夫形象绝非作者以自嘲的笔锋描绘的自我形象。崔骃《博徒论》不是一篇问体赋作,更不是什么杂赋。崔骃《博徒论》之主题是待长吏访贤之隐者不可隐于农夫而应当隐于博徒。《后汉书·崔骃列传》未将崔骃《博徒论》列入崔骃所著是崔骃《博徒论》失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
元代陶宗仪的笔记体著作《南村辍耕录》,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对元杂剧院本类目、戏曲流变等多有记载,为研究元杂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侧重《南村辍耕录》对元杂剧研究的学术与史料等价值进行探讨,从而在阐述的同时,加深对元杂剧与笔记文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Z1)
文笔说大约发生在刘宋之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文笔说代表有范晔、颜延之和刘勰,他们以韵脚来区分而又隐伏着情感因素;第二个阶段的文笔说代表有萧绎,他以情感来区分而又兼顾韵脚和词藻,是第一阶段的自然发展,并使文笔的区分标准更加全面。"文"指押脚韵而有情采的文类,"笔"指不押韵、不言情的文类,"文"和"笔"一般指单篇的文章,不同于子书。文笔说的实质是文体论,其基本要义是文章整体观,文笔区分是文体分类,分类的依据和对象都是文体,不可割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