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3,(11)
本文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观点以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旨在揭示翻译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交际过程,译者必须从原语及其语境假设中进行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在译文中明示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同时,必须遵守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比分析了汉语散文《前出师表》的两个英译文本,以验证关联理论对散文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张培基教授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颇有建树,他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部佳作,为翻译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有鉴于此,笔者主要拟用冯庆华教授的词法翻译理论与王琼实用翻译理论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三辑)进行批评与赏析。从题目翻译,词法翻译及英文原著借鉴等方面对张译本的散文进行全面评析,体会其译文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本文从国内英汉对比已取得的成果中选取物称与人称、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三个视角,结合译例解释名词化手法在《陈忠实散文选译》译作中所展现的英语紧凑、简洁、幽默、客观、文雅、玄虚,以及音韵朗朗上口等多种美感,从而帮助翻译初学者理解英语中名词化现象的重要地位,并能在今后汉语散文英译过程中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散文又被称为美文,如何使散文之美保留在译文中值得探究。本文结合学生对散文《夕照透入书房》的英译习作来探讨散文翻译中意境之美的感悟与传达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7):252-253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读者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以茅盾《白杨礼赞》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译者在散文英译中应考虑读者的审美接受预设,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作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考虑读者对英译散文的接受力,关注散文的原文精神的翻译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243-244
《梦》是冰心的作品之一,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颇受读者的青睐。散文的特点决定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翻译才是有意义的翻译。本文运用翻译美学理论,从形式系统层面如音韵、字词、句式和非形式系统层面如意境、情感、风格方面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如何重现原文的审美韵味,从而为以后的散文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80-86
散文英译起步很早,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民族间思维方式的不同,现代散文的英译和研究还不成熟,仍需做更多的探索。冰心是中国当代不可多得的散文作家,《笑》是她的经典作品之一。张培基对它的翻译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肯定,成为英译文中的典范。以它为例,从英汉语篇对比的角度分析显示英汉散文在形合意合,话题凸显、主语凸显和重复、均衡、比喻这三种修辞审美角度的区别。针对这些区别,英译时可采取省略与增补,重复与替换,转化与重构,结构与意义的重现等翻译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8)
研究依据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的经典段落,选取较为普遍的两种英译文本,使用AntConc索引软件对两篇译文的用词异同、译者翻译所选的角度及译文所达到的效果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语料库方法对译文和译文、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探讨语料库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3):212-214
四字格作为一种重要的汉语结构,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经常应用于致辞和发言中。如何准确的英译四字格词语成为翻译工作的重难点。本文以达沃斯论坛系列致辞作为研究语料,将该系列致辞中的四字格词语细致分为四大类别并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了致辞发言类文本中四字格词语英译的七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2)
翻译是一种审美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的再现使目标读者能够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比较朱纯深和张培基对朱自清散文《匆匆》的英译,从而探究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的方法,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