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1)
孔子对于"乐"的论述是中国一个美学思想的源流,乐是音乐,乐是由艺术而产生的快感。孔子提出礼乐并举的思想,将"乐"之作用提升到教化人心、调节社会次序的高度。其希望通过乐教来恢复礼治,从而沟通审美和道德之路,形成伦理规范,从而恢复到周礼制度。因此,"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审美活动,而是其伦理道德的载体或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将音乐思想作为理解建筑空间的新视角。首先研究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来源,列举先秦乐的思想与以辟雍为代表的官学礼制建筑的相通之处。通过探索辟雍礼制空间中的礼乐境界,阐明其建筑空间是先秦礼乐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
坊刻删节本及拟题本经书自明代即流行于基层士子之中,至清代中前期泛滥更甚。因其与清高宗的官本经书普及、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在乾隆末年终于遭到大规模集中禁毁。由于科举考试的命题方式长期陈陈相因,此类经书始终存在市场空间,所以嘉庆朝以降虽衰而不亡。此次禁毁运动是继四库馆征书毁书之后又一次集中征缴,体现了清高宗垄断经典阐释权的强烈意志,是清代中央集权在文化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这种“礼乐”精神也充分体现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上。本文根据“礼乐”文化的思想内涵,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结合“礼乐”精神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山西的古代戏台,不仅是一类建筑形式,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展厅。山西地区自元代起戏曲文化便十分繁荣,戏曲多在乡村和城市街头演出,民间戏台也随之大为发展。明代初期,山西戏曲北杂剧已较为成熟,明代中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等剧种相继传入山西,促进了演剧活动的繁荣^([1])。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4)
在我国的戏曲艺术中,"腔"用来代表戏曲的流派,因为"腔"是直接用于演唱的,而"唱"在中国戏曲表演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在中国的戏曲里,人物的思想情绪变化与戏曲的情节发展大多用唱来表达,用唱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文论述了传统戏曲中"腔"的内涵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122-123
先秦时期"礼"是一套对氏族社会进行外在约束的制度和仪式,中华民族受礼乐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三代礼乐传统频临崩坏之际,孔子一方面时刻维护传统,继承周礼;一方面突破原有礼之内涵彰显了礼乐文化中自觉和自为的人文精神。本文以《论语》为视角对"礼"进行梳理来探究孔子是如何将原本的理论形式逐渐演化为内向化的实践旨趣,把"情"、"义"、"仁"一层层注入礼中,使礼不再拘泥于传统教条,充满了生命活力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98-100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主流。礼乐起源于上古,至周代趋于完善。礼强调差异,讲求秩序,意在确定人伦规范建构社会的等级关系;而乐则讲求旋律,强调和谐,试图诉诸情感,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交往。二者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但是在封建社会,经过儒家的整理和组织,将礼与乐合二为一,试图借此实现家族、社会以及政治的和谐。礼乐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宋元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同时带来了民间小型器乐合奏艺术的兴盛。所谓"小型器乐合奏",是指不像宫廷教坊大曲乐队那样组合数量较多的乐器,而是只用少量几件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相组合的一类纯器乐演奏形式。在宋元历史文献中,这一类纯器乐演奏形式曾被称为"细乐"、"清乐"、"小乐器"和"鼓板"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1):239-240
"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又叫"玉茗堂四梦",是明末戏曲家汤显祖的力作,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1)。"四梦"语言雅俗兼容,文白夹杂,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作为语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汤显祖戏曲集》为语料,穷尽性地整理出"四梦"中的形容词,通过探索双音节单纯性形容词的构词情况,为语音构词法以及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