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针对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抓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契机,直面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融合,有利于汲取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立德树人实践中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传统道德文化素养,开设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课程,营造充盈的传统道德文化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厚成果,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游戏作为当今社会传播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游戏设计行业重要的文化使命。通过游戏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该文作者结合游戏设计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游戏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旨在阐释游戏设计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此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8)
在网络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中有效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舞台是摆在大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将中国优秀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进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际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3)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的政策导向。而且随着中国朝着国际化水平大国转变,对于当代青年跨文化交流水平要求提高,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基础英语,还更需要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然而,调查发现,传统文化进校园存在形式主义,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掌握的情况。为此,文章从提升英语教材本土化、学校层面双语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两方面进行模式初探,以加强高职"传统文化进校园"与英语教学融合,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责无旁贷。掌握并灵活运用大学生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与机制,才能让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认同,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保障,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传统文化与教育相互结合的主要形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和而不同"、"温故知新"等方面的分析,明晰两者相互承接、传播的要点,以达到明晰高校教育趋向,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少儿国学     
《Planning》2018,(10):9-1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推荐期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推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定期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指定期刊低年级本刊以关注当代少儿身心成长为核心,以优秀的蒙学经典为基拙,从"字""词""句""文"到人物故事,从待人接物到涵养情操,通过生动故事与趣味漫画等小学毛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培育低年级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切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
本文以黄梅戏为实例,探讨黄梅戏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传播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藉此窥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思考,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课堂一直都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备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和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和发扬不可或缺的渠道。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保障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和发扬。本文从传承传统文化原则和实施策略两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