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
历史长篇小说《火山情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畅销小说之一。本文尝试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分析小说女主人公埃玛在规训社会全景敞视机制运作下的思想、行为方式,揭示小说中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方实质上是一个规训社会,在这个规训社会里,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并改造人们,以使其"驯顺"。但是规训权力也会遭到规训对象的反抗,此时,维护社会安定行使惩罚权成为必然。埃玛最后的悲惨结局正印证了全景监视机制式的社会中任何犯罪都没有逃脱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4):147-148
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独特,对权力机制关系的分析更是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以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论述的权力观为视角,探究赖特的《土生子》中交织在一起的规训权力对主人公别格实施的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呈现了权力的谱系,通过失犯罪、纪律约束、全景敞视、机体规训等微观技术手段,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这一观点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各项内容,有助于提升国家刑事司法权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聚焦《局外人》中的审讯情节,从三方面阐释权力规训的过程:(1)分析默尔索如何受到司法、伦理与宗教话语的规训。(2)权力对默尓索的规训失败后,作为真实个体的默尓索被权力抛出局外,权力体系重新罗织出一个妖魔化的"他者"形象,对拒绝规训的默尔索施加残虐惩罚。(3)权力毁灭身体以达成最终规训,教育更多"听话的身体"完成权力生产与扩张,非法的权力规训已经完成了"合法化",故默尓索的死是非法的合法死亡,他在绝望的世界里荒诞地死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认知语言学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新的认知概念。本文主要运用Lakof 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中的"老蜘蛛"意象。研究发现,小说中出现一个以拉尔夫神父为视角的隐喻——把玛丽·卡森隐喻为"老蜘蛛",蛛网映射着拉尔夫与梅吉之间的爱与命运;而蜘蛛的毒汁又映射着权力与爱情对拉尔夫的诱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电影《一九四二》是对民族历史的一次重新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新的认识,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知新之处在于给人们提供了除历史真相之外的多重人文主题的探寻与思考:对于权力、对于信仰、对于真相、对于哲学思辨、对于人和人性等,对于这些主题的的探寻与思考使得《一九四二》成为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其中关于哲学思辨的探讨是影片中的重要部分,具体表现为"大"与"小"之间的思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1):71-73
《象征与符号》是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为了研究纳博科夫的"流亡"书写在这篇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小说的艺术风貌。首先,分析了纳博科夫在《象征与符号》中塑造的以孤独、抑郁、焦虑为情感主导的"边缘人""流亡者"形象。其次,依据作品的语言特色探讨了纳博科夫秉承俄罗斯文学传统、以重现故国来弥补"俄罗斯"的缺席的创作方式。最后,探讨"流亡者"在现实压抑下,内心生出的逃避渴望以及对过往与故土的怀旧主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3)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被人们所喜爱,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84-87
《逆臣录》中存在大量主语之前的"是",依据语境关联性,将这些"是"分作三类:表示顺承关系、表示因果条件和表示确定意义。《逆臣录》中的"是"与明代江淮官话小说《西游记》中三类"是"用法上的差异,为文体差异所致。与今扬州评话比较,"是"的三种用法已经完全消失。与唐代同类用法及现代汉语用法比较,"是"宜看作焦点辖域为小句的标记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
创作于1979年4月的《乔厂长上任记》,呼应了从1978年底开始的"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时代转型。然而,在历史转型的初期,人们对"揭批查"与"现代化"两个"时代任务"之间关系存在着认识分歧,再加上小说叙述的是1978年6月"揭批查"运动尚未结束、时代转型尚未开始时的故事,因此文艺界对蒋子龙处理"揭批查"的方式产生了争议。受"文革"遗留的种种历史身份与人事恩怨的影响,小说处理工厂人事问题的方式也引发了评价分歧。从《乔厂长上任记》评价风波,可以了解当时文学论争、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