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72-73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位英雄式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这也是海明威塑造的英雄、硬汉形象的代表。海明威不仅赋予了圣地亚哥丰富的人物形象,同时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来。文章通过对《老人与海》故事情节的分析,并围绕主人公的内心以及情感对其丰富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阳阳 《现代装饰》2013,(2):177+179
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兼导演亚历山大·佩特洛夫《老人与海》全权负责《老人与海》所有的动画创作环节。他导演过多部动画片并在赢得了许多的大奖及提名,2000年,动画片《老人与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美人鱼》和《老人与海》还在著名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得了特别评审团大奖。亚历山大·佩特洛夫通常采用最原始的动画制作技术,是少数几个能直接用手和玻璃器皿作油画的动画制作者之一。迷人的图象式样使影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样独特的技巧画面正是巨幕影院吸引观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8)
表面看来,《老人与海》与《愚公移山》在时代、文化、文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仔细分析,在人物形象、人生态度、意志品质、征服对象、留给世人人生启迪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点。可以说《老人与海》就是美国版的"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巅峰时期的又一力作,悲剧艺术展现了被毁灭的美,具有长久而强烈的情感渲染力,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本文以独特的悲剧审美视角,重点解析了《老人与海》这部巨著中所蕴含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5.
殷小翠  李玉峰 《建造师》2010,(8):199-200
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苹果树》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进行了解析。文章认为伦理观念是造成男女主人公面对爱情进行不同选择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鲜明的语言风格成为其文学价值的显著体现,不仅为人物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氛围,还使得该小说饱含深意,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呈现出磅礴的小说气势,充分体现了主人公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人性魅力。在该小说的翻译上,要想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需要充分研究其语言风格,并在此指引下,通过恰当的语言和风格的塑造,实现与原作的有效融合,使得读者能够尽可能原汁原味地阅读到作者的作品,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构建的文学艺术氛围。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的重要性,进而从翻译视角来探析《老人与海》的译本语言风格,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充分体会到原作的意味,译者在今后的文学翻译中能够抓住翻译的重点,实现最佳的文学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优秀的自然主义作家,其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中篇小说,体现出自然主义的审美倾向和对世人的精神鼓舞,本文旨在依据自然主义创作理论解读《老人与海》——大海对人的影响,人为了求生存同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解读作品的自然主义审美取向以及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在《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身上,海明威寄托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信念。他简朴,贫困而不寒酸,谦卑而不低贱,动作之中自有一股尊严,令人敬仰。在他身上,不仅凝聚了海明威主角模式卓绝的特质——压力下的冷静和优雅风度以及产生这种优雅感的自我控制力,还显示出了一种阔远宁静的心理素质。如果说桑提亚哥在其行动中显示了尊严,在遭到失败后继续保持不败的精神则显示了他的硬汉本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作为海明威文学生涯中的重量级作品——《老人与海》,1954年他曾以这个著作获得了诺贝尔的文学奖。小说通过对老渔民桑提亚哥在海上冒险捕鱼,与自然环境无畏斗争的故事,反映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本文试全面剖析《老人与海》作品中的斗争精神,阐述其中的英雄情怀、坚定品质和无畏气概三个精神境界的纬度,走进小说人物背后所深藏的内心世界,重温经典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
《老人与海》是余光中具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余光中在翻译这部著作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