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晓丽  王彩云  秦仁强 《风景园林》2022,29(10):136-142
风景的文本书写是审美主体感知山水、传达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风景审美过程框架,同时搜录整理历代苏州西郊山水散文389篇,通过统计、可视化和图文互证,对文章的书写主体、表现客体和蕴涵其中的审美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书写主体经历了由本土转向客籍,后又回归本土的时空演变;书写对象呈现由近拓远、由宏至微的特征;书写内容体现出主体对山水全景呈现、物我互动、形质把握、山水品评的审美变迁轨迹。创新性地以文学为切入视角,探索主体意识下的山水审美变迁,在完善苏州山水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同时,引发对风景规划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独树一帜。其《永州八记》历来为人称道,作为八记之篇首,《始得西山宴游记》历来解读者众多,但名篇的魅力恰恰在于常解常新。上乘的记游散文,重点不在于描写游览的过程和风景,而在其中的人生况味。笔者试着从"味道"的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以期品出个中真味,兼窥记游散文的写作奥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文字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览古圣今贤书写人生之文字,常令我们"于我心有戚戚焉"。若想对人生有更深的感悟,须广泛阅读,与文者对话,思接千载,心骛八极,方能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境界。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写平凡事、身边事、真实事;教育学生真心为人,真情为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8-9
<正>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生反思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备受大众喜爱,除了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外,还有其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便是在字里行间不自觉的流露出的生命意识,一种具有厚度和力量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詹福瑞认为"生命意识是只有人才有的生命体验,是出于人的本能而又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的意识。"[1]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时期书写生命意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莫言重视对人性的剖析以及人在生命中所呈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2)
徐晓在其散文集《半生为人》中讲述了关于爱情与历史的往事,这些往事倾注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通过作者这些浸透了私人话语的笔端的描述,可以窥见其对历史中饱满的人事与情感的书写,这些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强的生存姿态、感人的人文精神和至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草原民族对自然境界、生命境界、历史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歌颂、膜拜、欢悦,充分体现在胡笳的旋律里和歌舞的欢乐中。从阴山岩画那充满着图腾崇拜、蛮野氛围的原始舞蹈的凿刻图案,到历史名著《蒙古秘史》中描写蒙古人在跳庆典舞蹈时热烈豪放得"直踏出没肋之溪,没膝之尘矣"的珍贵记载;从丽江古城纳西古乐演奏者的陶醉,到锡林郭勒长调歌手与长生天的对话,都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跨越时空、天人合一,什么是亘古和谐、生命礼赞。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字书法,有着骨雕与镶嵌艺术相结合的精美工艺,男儿们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相交融的科学著作,其文学书写表达方式的巨大成功,三百年来,令这部科学著作一直以文学名著享誉后世,这反而于无意间湮没了其科学精神的光辉。今天进一步审视这部游记文学书写的相关问题,并非有意忽略徐霞客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的严谨性,而是在承认这部游记科学精神与文学书写两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结合晚明的文学发展态势,进一步探讨文学书写对于科学著述成功的保障作用。晚明散文性灵小品精神的高扬,诸多积极修辞手法的妙用,对相关典籍与前人诗文意象的借鉴以及对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准确描绘,皆堪称《徐霞客游记》文学书写成功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9.
山水文化哲学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生命。该文论述了山水文化哲学在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等艺术形式上得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6):32-34
唐代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其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如李白、杜甫、高适、刘禹锡等人。这种乐观之精神,一方面是个人性格特点之体现,具有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同时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二者应相结合来看待。其在诗歌中表现为昂扬向上的拼搏意识、寻求田园山水的乐趣、追求洒脱豪迈的快意人生以及面对逆境时的不屈不挠等,同时也对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