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烧结球团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行业普遍应用的中高温脱硝存在能耗高的缺点,在国家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背景下,低温SCR脱硝技术可有效降低煤气消耗量和电耗,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湿法脱硫后的烟气具有烟气含水量高、烟气含有颗粒物和可溶盐、SO3浓度较高等问题。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应用于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时,通过催化剂选型、脱硝系统设计、脱硝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可保证脱硝效率和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Mg掺杂改性γ-Fe_2O_3催化剂NH_3-SCR脱硝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丽婷  牛胜利  路春美  王栋  张起  张亢  李婧 《煤炭学报》2017,42(7):1884-1891
采用共沉淀-微波热解法制备一系列不同Mg掺杂比的Fe_(1-x)Mg_xO_z(x=0,0.1,0.2,0.3)催化剂,研究Mg掺杂对γ-Fe_2O_3催化剂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借助XRD,N_2吸附-脱附、SEM和ED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Mg的最佳掺杂比为0.2,且Fe_(0.8)Mg_(0.2)O_z催化剂在325℃时脱硝效率可达99.1%,同时活性温度窗口为250~350℃。Fe_(0.8)Mg_(0.2)O_z催化剂主要活性组分为γ-Fe_2O_3,其中Mg以无定型状态存在,能够与晶格中的Fe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固溶体,其较大的比表面积(44.00 m~2/g)、比孔容(0.19 cm~3/g)为反应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活化提供了丰富的表面活性位;合理的孔结构分布、良好的孔间连通性则利于传质的快速进行。Fe_(0.8_Mg_(0.2)O_z催化剂最佳O_2体积分数为3%,推荐NH_3/NO为1;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的提高及反应物的快速吸附、活化有利于NH3-SCR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王芳  李红红  姜新峰  归柯庭 《煤炭学报》2011,36(8):1381-1384
以铁矿石为催化剂对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研究不同铁矿石对烟气中低浓度氮氧化物NOx的催化还原特性,对铁矿石进行XRD和Mssbauer分析,确定对NOx脱除起关键作用的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对NOx脱除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α-Fe 2O3;经不同温度煅烧后的A铁矿石在较低的温度180~230 ℃对NOx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在200 ℃左右脱硝效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4.
程众  林德海 《能源科技》2021,19(3):85-88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分别以温度和碱浓度为变量计算了失效催化剂热碱浸出的反应过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碱浓度下的物相转化,并通过实验得到V和W元素与催化剂中TiO2的最佳分离工艺条件:浸出温度高于200℃、最佳碱浓度在16.7%~23.1%.热力学计算过程结合分离产物的成分、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证明热碱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中Ti...  相似文献   

5.
朱丽华  徐锋  崔宝君  高宏亮 《煤炭学报》2017,42(Z2):391-397
以氧气为改性气体,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CuO/ZrO_2催化剂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制备了改性CuO/ZrO_2催化剂,用于乏风瓦斯催化燃烧,并分析了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氧气空速、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及等离子体处理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CuO/ZrO_2催化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30min较合适;CuO/ZrO_2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改性气体氧气空速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用先等离子体处理后焙烧的方式制备的催化剂,其催化性能有所提高,而用先焙烧后等离子体处理的方式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用改性过的CuO/ZrO_2催化剂催化乏风瓦斯燃烧,可使T10降低41℃、T50降低27℃、T90降低35℃,可使反应活化能由71.25kJ/mol降低为63.19kJ/mol。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iO(0% 、0.41% 、0.93%)含量的V-Mo/Ti脱硝催化剂,考察了NiO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酸钠熔盐法处理废SCR脱硝催化剂, 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钒、钨, 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 研究了焙烧温度、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熔盐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焙烧温度1 000 ℃、碳酸钠与废催化剂质量比1.2∶1、焙烧时间60 min时, 催化剂中钒、钨、钛的氧化物分别转变为Na3VO4、Na2WO4、Na16Ti10O28和少量的Na2TiO3, 此时钒和钨的浸出回收率分别达到99.70%和99.48%。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钢厂110m2烧结机脱硫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SCR反应器内脱硝效率偏低问题,进行了烟气流场模拟,建立了SCR脱硝系统数值计算模型,从流场优化方面展开研究,分析脱硝效率低的原因。通过对导流板的改进优化气流分布,为后期整改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催化剂活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低阶煤的分级分质高效利用,采用Fe_2O_3/CaO作为复合催化剂,以子长禾草沟煤矿和大同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不同添加量时,Fe_2O_3/CaO复合催化剂对子长煤和大同煤热解行为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和煤热解产物气相组分变化方面探讨了催化热解机理。结果表明:Fe_2O_3/CaO复合催化剂的加入对煤的热解有催化作用,对不同煤种的催化效果不同,加入催化剂后,煤催化热解的活化能降低,随着催化剂的加入,各段温度范围显著降低,使反应更加容易进行。同时热解气相组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促进了挥发分的逸出,使得煤的裂解和缩聚等反应更容易进行。过量Fe_2O_3/CaO复合催化剂的加入会对煤的热解有抑制作用,加入质量分数5%的Fe_2O_3/CaO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四种不同品位天然锰矿作为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天然锰矿NH_3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扫描电镜和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锰矿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且随着锰矿品位降低,锰矿脱硝效果变好,其中低品位天然锰矿C~# 锰矿的脱硝效果较佳,在150~250℃范围内,脱硝率保持在95%以上,是一种稳定性高、环境友好、制作简单、成本低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降解沉积法合成复合材料Fe0.5Co0.25Ni0.25Ox-Ti4O7电极,利用SEM-EDS、TEM观察电极材料的形貌、元素分布以及粉体的显微结构。电极材料呈多孔结构,铁、钴、镍氧化物按设计的摩尔比包覆在Ti_4O_7上,以高缺陷态存在;通过在0.1mol/L KOH中的循环伏安测试(CV)和线性伏安扫描测试(LSV)测试,材料具有氧还原(ORR)和氧析出(OER)催化活性;以Fe_(0.5)Co_(0.25)Ni_(0.25)O_x-Ti_4O_7为催化材料组装成有机体系的锂氧气电池,在100mA/g条件下恒流充放电,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6 000mAh/g,随后过程衰减较快;而在100mA/g和800mAh/g条件下恒流恒容充放电时,放电电压可保持在2.7V以上稳定循环25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铁氧化物的分解反应热力学及其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热力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铁氧化物还原反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更为合理的表达式,由此揭示了Fe2O3逐级还原顺序的起源。分析得出:Fe2O3的逐级还原顺序源自其分解顺序。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具有与其分解反应完全平行的热力学规律。以570 ℃为温度界限,铁氧化物各还原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的大小顺序发生变化,导致各还原反应间的耦合模式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Fe2O3的两种逐级还原顺序及Fe2O3的两种还原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新型钛铈锆复合氧化物(TCZO),主要研究了TiO2含量对复合氧化物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3/NO=1,空速为3 000 h-1,Ti:Ce:Zr摩尔比为8:1:0.5时,Ti8CeZr0.5O19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活性最稳定;反应温度为300℃时,NO的脱除效率达到了97%;NH3-TPD表征证实Ti8CeZr0.5O19复合氧化物表面以弱酸性中心为主,酸量较高;Py-IR进一步证实了酸性中心由Lewis酸和Br觟nsted酸中心共同组成,L酸和B酸协同催化有利于促进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相似文献   

14.
以高硅高铝淮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纯化学试剂配制模拟淮南煤灰,改变其中组分的配比,添加至脱灰淮南煤中,研究了Fe2O3对煤焦气化的催化作用,并考察了灰中Si O2和Al2O3对Fe2O3催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公召  霍巍  安源 《矿冶工程》2005,25(6):61-62,65
在回转窑反应器中进行了用生活煤气还原偏钒酸铵制备三氧化二钒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73~933K,还原反应时间为50min,偏钒酸铵可完全转化为三氧化二钒,产物的全钒含量达到67%~68%。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讨论了相应的电化学性能、结构特征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LiNi1/3Co1/3Mn1/3O2很好的构成了LiNiO2/LiCoO2/LiMnO2三类材料的固溶体系,兼容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且弥补了上述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不足,是备受欢迎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详细叙述了该正极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反应特征及近几年国内外对111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掺杂和包覆改性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通过铝热、碳热还原法合成了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探讨了碳源(石墨和碳黑)对FeTiO3-Al—C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过程及产物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作碳源燃烧合成的TiC更接近于化学计量比的TiC,且TiC颗粒较粗,燃烧温度、燃烧波速度均较高,反映了碳源结构差异对燃烧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