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通过对几个选煤厂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搅拌速度、PAM的用量、PAM的分子量、煤泥水的浓度及表面ζ电位对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泥水浓度不超过80 g/L时,按照PAM与干煤泥质量比为1∶10000加入PAM,进行搅拌速度为300-400 r/min的搅拌实验效果最好,并结合降低ζ电位的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煤泥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药剂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法初步确定煤泥水沉降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合理的用量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两个因素的具体水平;以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和上清液透光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用量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为1 200万的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为6.8 g/m3,CaCl2用量为350g/m3时,可以取得很好效果,上清液透光率可达97.70%,初始沉降速度达22.32 cm/min。 相似文献
3.
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煤泥水组成及性质,分析了悬浮颗粒大小、矿物泥化性质、ζ电位、颗粒间势能、水质硬度和系统特点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010mm的颗粒沉降速度很小,是造成选煤厂"细泥"积聚的主要原因;在煤泥水中,不易泥化的矿物较易沉降,而黏土极易泥化,导致煤泥水难以沉降;矿物ζ电位越小,煤泥水越易沉降;黏土颗粒间始终为斥力作用,颗粒处于分散状态.水质硬度决定了煤泥水的沉降性能,水质硬度越低,煤泥水越难沉降. 相似文献
4.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6,(2):101-103
采用CaCl2、阳离子淀粉为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选取某选煤厂煤泥水样值悬浮固体(SS)69.1g/L、pH 7.8、黏度0.042Pa·s、溶解性固体0.92g/L、浊度54 000NTU的高浓度煤泥水进行沉降实验研究。通过3种物质的水溶液在煤泥水中与煤泥微粒的共同作用,使微粒絮凝沉降,煤泥水得到澄清。结果证明,在每立方米煤泥水中加入CaCl280g、阳离子淀粉15g及聚丙烯酰胺助凝剂12g,选取正确的工艺方法便可得到浊度小于30NTU的净化煤泥水。 相似文献
5.
6.
在对柳河高含砂量水静水自然沉淀,静水混凝沉淀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该类水的基本沉淀降特性,并通过动力沉淀试验加以验证,为进行该类水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选煤厂的尾煤浓缩效果差、循环水浓度过高、细泥在分选系统积聚而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煤泥水在进入浓缩机前先经水力分级旋流器浓缩,根据旋流器底流浓度的高低分别采用分级浓缩或两段浓缩进行处理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两段浓缩工艺的浓缩效率及底流固体回收率最高分别为68.23%,82.98%;分级浓缩工艺的浓缩效率及底流固体回收率最高分别为66.32%,81.74%;传统浓缩工艺的浓缩效率及底流固体回收率最高分别为63.92%,79.39%.分级浓缩工艺和两段浓缩工艺的沉降效果均优于传统浓缩工艺的效果,两段浓缩工艺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黄料赤泥在溶出过程中发生膨胀的行为,发现絮凝剂过量、泥浆处理长将导致黄料赤泥膨胀加剧;提出了快速分离的方法;赤泥高效分离沉降槽的工业实践结果,证明了采用快速分离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泥水处理工艺中的固液分离等问题,采用磁化技术处理浮选矿浆,使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1.3%,并改善煤泥沉降过程,验证了磁化技术在选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张东晨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4,14(4):24-28
本文根据马尔科夫过程的无后效性原理^[1],采用数学模拟,对煤泥水闭路流程的理论回收率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精度较高的选煤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煤泥是煤炭洗选加工中的废弃物,但仍含有相当量的热值,将煤泥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到锅炉燃烧发电是目前解决煤泥利用的最佳途径.煤泥作为高浓度黏稠物料进行管道远距离输送存在很多困难,其流变特性研究是管道输送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上述角度出发,介绍了煤泥的物理特性和实验仪器,通过对质量分数为55%~75%的煤泥进行系统地测试,绘制了流变曲线和黏度曲线,确定了煤泥的流变类型,得出了煤泥的流变方程.通过对煤泥的流变特性研究,为煤泥管道输送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段A/O工艺对预处理后酞菁蓝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实验室内研究了该生化工艺的特性。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一级和二级出水的水质明显改善;利用厌氧段内水解酸化污泥,可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出水NO3--N的浓度指示了生化系统的反硝化效果,试验确定最佳混合液回流比为2.5。当进水CODCr和NH3-N浓度分别为1 500和140 mg/L时,生化处理系统可有效运行。研究表明,二段A/O生物处理系统能够应用于经过预处理后的酞菁蓝生产废水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3.
钟核俊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0,12(2):57-59
石油焦的燃料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油焦浆流变特性的研究,对影响其流变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油焦浆流体类型,为油焦浆的制备、输送和燃料提供了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钟核俊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0,12(2):57-59
石油焦的燃料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油焦浆流变特性的研究,对影响其流变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油焦浆流体类型,为油焦浆的制备、输送和燃烧提供了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水煤浆燃料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水煤浆燃料最为重要的物化特性参数,为水煤浆燃料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形理论对预处理后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臭氧与预氯化两种工艺对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运用分形理论,采用电子显微镜记录颗粒照片,比较絮体颗粒在絮凝初始阶段的分形维数,初步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7.
水煤浆悬浮燃烧燃料氮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减少水煤浆燃烧过程燃料氮的释放,可降低水煤浆燃烧产生的NOx.传统的水煤浆单滴燃烧实验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水煤浆雾化悬浮燃烧的过程,提出并采用水煤浆雾化悬浮燃烧实验装置对神木水煤浆悬浮燃烧过程燃料氮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该实验条件下,获得了神木水煤浆悬浮燃烧燃料氮释放速率的实际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燃料氮的释放率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但燃烧温度的不同燃料氮释放率的变化历程有所不同,降低水煤浆燃烧温度或减少水煤浆的燃烧时间,有助于减少水煤浆燃烧燃料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了气液固鼓泡床实验系统,对碱性固体废弃物电石渣固定CO2进行实验研究. 流动特性对鼓泡床反应器传质、产率和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压力脉动信号采集与分析,对实际反应体系CO2-H2O-电石渣的流动特性进行表征,给出重要参数液固比对三相反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域的概率密度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分析发现,在低气速0.062 m·s-1下,增大液固比,压力脉动分布变化较小,但自相关分析可进一步揭示液固比的增大加大了气泡运动的不稳定性. 在气速0.102 m·s-1下,液固比增大会加大压力脉动分布范围,且延迟时间增大,自相关性降低,表征床内流动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混沌特征. 结合流动图像,液固比增大使大气泡容易聚并生成. 基于时频域的Hilbert-Huang变换分析,获得了时间-频率-幅度谱图. 低气速下,三相流运动频率高,幅值低,增大液固比后,三相流运动频率降低,幅值增大,揭示液固比增大后,三相流系统中高频的小气泡运动特性降低,大气泡聚并发生促进能量幅值增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流动对碳酸化反应影响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半固态触变充型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计算和理论推导相蛄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丰固态铝舍金表观粘度的触变充型模拟的三维数学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模拟对比分析了半固态充型及液态充型流动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了半固态充型和液态充型具有不同特征.半固态克型过程具有层流流动特征,液态充型流动基本呈现紊流特征,容易导致铸件出现气孔度氧化夹杂等缺陷。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子隔膜电解法制备了甲基磺酸亚锡,探讨了电流密度、体系温度、电解液浓度和搅拌速率各试验因素对电解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了各因素的最佳值:甲基磺酸浓度1mol/L,电流密度4A/dm^2,体系温度30℃,搅拌速率230r/min.该工艺操作简单、无毒、无害、无三废排放,产品产率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