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属镍和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电沉积机理初探(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试金属镍和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镀层的X射线衍射图象,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象及镀液的电导率值等基础上,对其复合沉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普通镀钴溶液中碳化硅微粒在质金属钴形成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在小的微粒载荷量下,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而在大的微粒载荷量下,小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的强吸附所控制,大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过程由微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主要进行镍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选择8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使聚四氟乙烯粉末润湿、分散于镀液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Y-1型)和含氟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X-2型)对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润湿、分散作用,从而实现了镍与聚四氟乙烯的复合电沉积。  相似文献   

4.
对Ni-SiC体系的复合电镀的电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一套求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经实验证实,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Ni—SiC复合电镀沉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i-SiC体系的复合电镀的电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套求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经实验证实,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Ni—P—PTFE复合化学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TFE添加量及热处理温度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与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PTFE微粒进行预处理,可提高PTFE在镀液中的润湿和分散能力,使之较易与镍离子一起共沉积;坳高温热处理后的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有明显提高,且其耐磨性性优于一般Ni-P镀层。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证明:镀层硬度的提高是热处理使 合镀层晶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主要进行镍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选择8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使聚四氟乙烯粉末润湿、分散于镀液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Y1型)和含氟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X2型)对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润湿、分散作用,从而实现了镍与聚四氟乙烯的复合电沉积.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得的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自润滑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含量的问题,分别在瓦特浴体系和氨基碘酸体系中,研究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并着重讨论了聚四氟乙烯微闰的添加量,电流密度,pH值等对镀层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该镀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SiC颗粒增强抗磨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取了Ni-W-Co/SiC颗粒增强抗磨复合材料,分析了SiC颗粒沉积量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在船用汽缸材料上进行Ni—SiC复合镀的研究。探讨了SiC浓度、液温、溶液PH和电流密度对沉积量的关系。获得了结合力强、硬度高、分散性好的镀层。利用微电泳技术测量体系中SiC微粒ξ电位,初步讨论了共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纳米晶体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恒电流电沉积的方法从含有糖精,温度为50-60℃,pH<3的瓦特槽中用直流和脉冲的方式制备纳米晶体镍、镍-钴合金电催化析氢电极,X衍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此类金属(Ni)或合金(Ni-Co)表现出很强的(111)的织构;该晶体为纳米晶体,其中含有少量硫;由电沉积纳米晶体制备成的电极在1mol.L^-1硫酸中比常规的金属Ni或电沉积粗晶镍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Ni-W-P-SiC,RE-Ni-W-P-SiC,RE-Ni-W-P-SiC-MoS2,RE-Ni-W-P-SiC-PTFE直流及脉冲复合镀层的硬度、磨损率、相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脉冲镀层的硬度均高于直流镀层,但RE-Ni-W-P-SiC-PTFE复合镀层的硬度较低.四种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00℃时达到最大值,此后,热处理温度继续升高,复合镀层硬度反而下降;频率为50Hz,占空比为0.6和0.8时,RE-Ni-W-P-SiC镀层的硬度最高.占空比为0.8时的镀层,其硬度均高于占空比为0.6的镀层;Ni-W-P-SiC,RE-Ni-W-P-SiC,RE-Ni-W-P-SiC-PTFE脉冲镀层的磨损率明显低于直流镀层,且RE-Ni-W-P-SiC-MoS2和RE-Ni-W-P-SiC-PTFE脉冲镀层的磨损率最小;Ni-W-P-SiC,RE-Ni-W-P-SiC脉冲镀层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RE-Ni-W-P-SiC-MoS2脉冲镀层镀态下为混晶结构,而RE-Ni-W-P-SiC-PTFE脉冲复合镀镀态下为晶态结构;脉冲镀层的晶粒粒度要小于直流镀层,加入RE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各种微粒均匀分布在镀层中,镀层表面及断面没有裂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i-WC复合材料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及热处理和WC微粒对Ni复合镀层的影响 ,同时对其组织结构、硬度、结合强度、孔隙率等也作了测定和讨论 .结果表明 :本文的试验工艺 ,可成功地电沉积出结合力好和孔隙率低的Ni-WC复合镀层 ;随着WC含量的增加 ,镀层的硬度也得到提高 .镀层经适当的热处理后 ,硬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电沉积析氢电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电沉积析氢电极在析氢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提高电极催化活性的方法,并对析氢电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非晶、纳米晶以及多元复合电极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工业化的析氢电极不仅需要高的催化活性,还需要好的稳定性。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的非晶态或纳米晶态的多元复合电极将是析氢电极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得的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自润滑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含量的问题,分别在瓦特浴体系和氨基磺酸体系中,研究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并着重讨论聚四氟乙烯微粒的添加量、电流密度、pH值等对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该镀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上电沉积Ni-P-CNTs复合镀层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在铝合金表面上制备了镍 磷 碳纳米管(Ni-P-CNTs)复合镀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电流密度和镀液中碳纳米管的质量浓度对复合镀层形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可以得到表面光亮、平整的复合镀层,复合镀层中碳纳米管体积分数随着镀液中碳纳米管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i-P-CNTs复合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能和更低的摩擦系数.随着复合镀层中碳纳米管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磨损量和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复合镀层摩擦性能的改善是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复合镀中分散微粒共沉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分散微粒共沉积机理、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并用胶体复合镀液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添加剂对电沉积锌粉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锌氨络合体系中添加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剂EDTA和复合添加剂对电解锌粉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RD、SE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剂PVP、EDTA、复合添加剂分别可以制得珊瑚状、树枝状和针状形貌的锌粉;当复合添加剂浓度比Rc=1.5时,可以制得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形貌好的针状锌粉。  相似文献   

20.
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铜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SiC悬浮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电流范围内,镀层的沉积速率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悬浮量、镀液pH值及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又开始下降;随着镀液温度升高,逐步降低。最佳参数为:不烧焦镀层前提下的最大电流,纳米颗粒体积质量为5g/L,pH值3.5—4.0,温度30℃,搅拌速度为中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