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注射成型短玻纤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的振动条件下注射成型短玻纤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实验表明,振动可以有效地改善玻纤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取向状况,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稳态注射成型的复合材料相比,动态注射成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可提高11.1%,冲击强度最大可提高11.4%。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分析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注射成型标准试样中的纤维取向分布,并与Moldflow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注塑试样标定段具有分层取向结构,表层沿流动方向取向强烈,过渡层取向程度下降,但仍为平面取向,芯层则表现为三维取向分布.Moldflow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模拟结果高估了芯层的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压喷灌机开展了长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的成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PUF的弯曲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密度为0.75 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0.95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玻纤质量分数大于40%时,弯曲强度开始下降;在载荷垂直于玻纤的分布方向,RPUF的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RPUF的压缩强度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RPUF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明显高于载荷垂直于玻纤分布方向;随着玻纤用量和长度的增加,RPUF的冲击强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注射成型中的纤维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注射成犁中纤维的取向问题。并用MOLDFLOW软件对具体注塑制品的纤维取向进行了模拟.对影响纤维取向的主要工艺参数(速度、压力、温度)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对注射成型高密度聚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当碳纤维含量小于3.3 %时,复合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成线性增加趋势;当碳纤维含量大于3.3 %时,复合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的上升趋势增大。  相似文献   

6.
短纤维复合材料注射成型纤维取向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短纤维复合材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纤维取向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包括纤维取向的描述、复合体系流变模型、工艺参数对纤维取向的影响和纤维取向数值模拟状况.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对聚丙烯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压力诱导流动可以使PP形成微观片层结构,该结构由较软的无定形区相联的交互层叠片层构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PP的力学性能:拉伸性能从成型前的33MPa提高到成型后的60MPa;缺口冲击强度由1.72kJ/m^2提高到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后的30kJ/m^2。  相似文献   

8.
9.
刘茂晨  肖建华  李志鹏 《塑料工业》2020,48(2):97-102,117
以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为基体材料,8 mm短切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制备CF/TPEE复合材料。材料通过双螺杆挤出系统混合塑化、挤出造粒后,再经过注塑成型制备成标准拉伸试样,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结构观察,系统研究了碳纤维含量和等离子表面处理对CF/TPEE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含量为20%时,CF/TPE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为39.08 MPa;相比于纯TPEE,其拉伸强度提高了217%;经过等离子表面处理后,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了5%。结合拉伸后断面的SEM图发现,注塑试样表层碳纤维取向度高,而近中区和中心层取向度相对较低,这是注射CF/TPEE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提高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用于"一步法"、"两步法"注射成型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原理、设备及其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采用限域变温强制流动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特点,结合C/C复合材料的组织形成规律和组织对性能的影响规律,详细研究了在同一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具有不同组织和不同力学性能的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分布规律,并从微观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2.
混料方式对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能量分散X射线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着重比较了粉料混合方式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星式球磨机强化球磨混料可以有效地改善陶瓷粉料的混和效果,使烧结助剂均匀分布,抑制了晶粒的异常长大,有利于均匀结构的形成,力学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采用普通球磨混料方式制备的材料在局部区域产生晶粒异常长大情况。强化球磨混料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弯曲强度高达1.06GPa,Rockwell硬度达92,Vickers硬度达14.2GPa,断裂韧性达6.6MPa·m1/2。  相似文献   

13.
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纤维增强的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气孔率分别为2.15 h/cm3和16%.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中的针刺纤维将各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层间抗剪切强度显著提高,为95MPa,比二维碳布叠层C/SiC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35MPa)高171.4%.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159MPa和350MPa,断裂模式为非脆性断裂,包括:裂纹扩展、偏转,碳纤维的拉伸断裂和逐步拔出.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泡沫塑料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新进展,阐述了泡沫塑料微观结构如泡孔形态、泡孔密度的最新表征技术和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微观结构对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压缩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研究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低温烧结3Y-TZP陶瓷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 3Y -TZP(tetragonalzirconiapolycrystalsstabilizedwith 3 %Y2 O3inmole)中 ,采用LAS (Li2 O -Al2 O3-SiO2 )玻璃粉料为添加剂 ,在13 0 0~ 15 0 0℃下烧结 ,材料抗弯强度可达 85 0MPa ,断裂韧性可达 8.7MPa·m1 /2 .讨论了添加剂对微观结构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得出了采用LAS作为添加剂 ,不但能显著地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 ,又不会明显削弱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共混体系、高密度聚乙烯(HDPE)/PP共混体系、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UHMWPE的增韧效果最好,在UHMWPE的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当UHMWPE质量分数大于1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LAS玻璃陶瓷的界面,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固化法制备了碳纤维(C_f)补强的锂铝硅(LAS)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压力与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与理论计算,分析、讨论了纤维与基体的轴向与径向热不匹配,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抗弯强度σ_b=740.4MPa,断裂韧性K_(Ic)=19.5MPa。m ̄1/2的C_f/LAS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起始粉末相组成对氮化硅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起始粉末中α/β相组成的变化对所得氮化硅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起始粉末中β相含量的增加,显微结构明显细化,柱状颗粒数目增加而尺寸减小,从具有异常长大太颗粒嵌套结构变为由小柱状颗粒组成的均匀结构。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掺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并与掺碳纤维水泥砂浆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低含量的碳纳米管-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用扫描电镜对碳纳米管-水泥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表面被水泥水化产物包裹,同时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结构密实。碳纤维表面光滑,在碳纤维与水泥石之间存在明显裂缝。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改善了材料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20.
(Mg,Y)—PSZ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氧化锆粉料为原料,通过添加MgO、Y2O3复合稳定剂和改进工艺制度,获得了固溶温度在1600-1700℃之间且烧结致密的三元体系(Mg、Y)-PSZ陶瓷,研究了在1400℃、1500℃热处理对该三元系陶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Y2O3的Mg-PSZ较传统的Mg-PSZ容易制备用且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