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过电压的危害谈起,对当前的防雷设计中浪涌保护器SPD的使用现状及SPD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探讨了SPD在防雷设计中的应用及当前在电气设计中关于SPD的使用状况,指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当前相关规范对SPD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中对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护雷击电磁脉冲(电涌)对电子信息系统造成干扰破坏,介绍了在防雷设计中如何选择浪涌保护器(SPD)。对浪涌保护器的原理、技术参数、安装及级间耦合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具体防雷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在选择使用浪涌保护器时涉及的几个主要步骤。指出合理选用浪涌保护器可有效降低雷击风险,避免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3.
浪涌保护器冲击电流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景亮  姚学玲  孙伟 《高电压技术》2005,31(7):25-26,30
针对浪涌保护器(SPD)带电试验的冲击电流试验的特点,研制了一种体积小、耐冲击电流能力强的耦合与去耦网络(CDN),它和冲击电流发生器、PLC、可控开关、相位跟踪电路及数字峰值电压表一起组成SPD冲击电流自动测试系统。通过所研制的CDN供电电源,该系统可对SPD进行共模和差模试验,其冲击幅值可高达100kA。  相似文献   

4.
调度自动化系统浪涌保护器的正确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瞩华  莫健华 《广东电力》2005,18(11):10-14
电力设备遭受雷击是无法避免的。为降低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以保护各类电子设备.阐述了如何为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雷电防护分区和确定雷电防护等级.以及如何将被保护设备分类.从而配置合适的浪涌保护器的具体方法。最后指出.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电力的飞速发展,高压直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加重要。所以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总体运行安全,但是雷电却一直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由于雷电而产生的过电压对变电站的影响,其中尤其是对二次系统的影响更为严重。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加强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防雷保护,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低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配合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波过程理论和集中参数电路方法,研究了浪涌保护器(SPD)的配合机理问题。在利用波过程理论研究SPD的导通次序时,考虑了负荷对SPD导通次序的影响,给出了多种配合情况下SPD导通次序的判断公式。通过建立两级SPD配合的集中参数电路方程,分析了不同的导通次序对各级SPD分流浪涌电流的影响,并给出了SPD通流分配计算公式。给出了不同SPD导通次序下的SPD配合框图,进一步解释了SPD间的配合机理。文中对不同线路参数的SPD配合电路进行ATP-EMTP软件仿真,研究了线路参数对SPD配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对于不同的接地系统,浪涌保护器(SPD)的不同接线方式。这些连接方式称为保护模式。全模保护模式,可以保障无论雷电过电压发生哪两类线之间,都会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8.
浪涌保护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平 《低压电器》2009,(24):33-36
针对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对雷电的特性、浪涌保护器(SPD)的分类和功能作了简要的介绍,详细阐述了电源线路SPD和信号线路SPD在实际防雷工程中的选用。最后对SPD的后备防护作了简要的介绍,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曼  杨东哲 《低压电器》2011,(24):14-19
阐述了低压配电系统过电压产生机制以及对设备电压的要求.结合规范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电子信息系统电源浪涌保护器参数的选取及安装应用,以供同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房屋引入线处和临近灵敏设备处安装的串级式浪涌保护器,要求能以每一级最佳的工作方式共同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过电压。对振荡过电压下两种不同浪涌保护器的配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计算了各压敏电阻上所吸收的能量,分析了各种配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A systematic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selecting the energy rating for surge protection devices when coordinated with a known impedance and subjected to typical low-voltage ac transients. A review of line transient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impedance determination, and loa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haracteristics is given. From this study,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source, line, and load protection device is presented with closed-form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for suppressor current and energy.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for a unidirectional voltage impulse, a decaying oscillatory voltage wave, and a unidirectional current wave. From the analysis, the effect that line impedance has on each of these waveforms is shown graphically. In addition,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is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12.
说明电涌保护器(SPD)通流容量的意义和重要性,表征SPD通流容量的几个参数,确定SPD通流容量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电涌保护技术讲座第三讲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电涌保护器(SPD)电压保护水平(Up)的定义和重要性,设备的冲击耐受水平的含义,包括绝缘冲击耐受电压和电涌抗扰度.最后简述在选择SPD的Up时需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说明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影响最大持续运行电压选取的低压电网的暂态过电压,确定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电涌保护器的防雷接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引起的冲击过电压和电流成为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的主要因素之一,电涌保护器SPD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文中介绍SPD的分类、主要参数、选择和安装、通流能力的选择、选择的五个原则、SPD的保护和后备保护元件的选择等,SPD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机保护装置的抗浪涌骚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电站受到雷击冲击导致其高压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浪涌骚扰的机理以及浪涌骚扰的特性,并定量分析了共模、差模信号的强度、频谱。针对微机保护装置端口定义的特点,提出了抗浪涌骚扰的对策,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浪涌骚扰对微机保护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及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端口、通信端口抗浪涌骚扰的能力较差,在产品设计、生产、运行等环节应针对该特点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电涌保护技术讲座第六讲电源电涌保护器的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建筑物中电涌保护对象的确定,电源侧SPD布局和配置、配合的原则,典型布局方案.简要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冯大千 《广西电力》2007,30(4):58-61
对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避雷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提高架空电力线路耐雷水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技术探讨,提出了有见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滚球法的变电站直击雷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折线法用于变电站直击雷防护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滚球法原理,提出了以计算多支避雷针保护时最小滚球半径值为基础的防雷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滚球立体几何模型,建立空间坐标系,求解方程组得出最小滚球半径值,计算介于最小滚球半径值对应的雷电流以及设备所能承受的雷电流两者之间的雷电流概率,结合该地区年平均雷暴日确定设备的雷击故障率。运用该方法对计算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oxide surge arresters on underground systems, and their advantages at the riser pole and system-open points, is shown for arresters now available as well as those anticipated based on current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in protective margins are shown for each type of arrester discussed, with both livefront and deadfront application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