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龙 《河北水利》2022,(2):26-27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截止到2021年5月,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km,位列全国第四。由于河北境内高速公路大部分位于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原生土地结构不复存在,易在流水冲蚀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工程建设势必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威胁河道安全,因此平原区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现以北京新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京冀界至津石高速段为例,分析平原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因素,提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对平原区道路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影响的内容、范围和途径,研究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山区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从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等环节,提出环境保护和创建措施,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高挖低填,土石方量巨大,水土流失防治难度也大。该文以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东延线工程为例,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征,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公路建设的安全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是影响高速公路功能发挥的重要问题,病害发生后,小则影响行车舒适、通行速率,大则会引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国内每年用于保养和维护高速公路的费用较大一部分都主要是用于路基病害防治。因此,研究高速公路路基病害特征与应对措施,有助于从根本上掌握高速公路病害机理,优化防治技术和实践方案,在降低高速公路运行和维护成本的同时,保障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平定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长,扰动地表面积大,受沿线地形地貌、降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平定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及其防治效果的分析评价表明,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保水固土效益,项目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点,从弃土(石、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为高速公路弃土(石、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围绕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展开探讨与分析,结合某工程项目实例,分别就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措施以及预压堆载处理措施的工艺技术要点以及具体效果进行研究,仅供参考。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多变,为确保上部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平稳性,对施工期间路线的平顺度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遭遇软土地基的情况下如何对其进行可靠处理,已成为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应当在保证地基基础加固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土层特点,达到提高高速公路路线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高速公路路基存在沉陷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的高速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和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存在,在此笔者通过分析引起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的因素,旨在提出相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杜炳伶 《中华建设》2012,(12):134-135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4.5万公里,高速公路在客运和货运中的地位及优势日益明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鉴于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发现高速公路路面排水问题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高速公路路面排水系统的不合理性、路面排水设计的分类、路面排水注意事项以及路面排水的措施作出了讨论。1.高速公路路面排水系统的不合理性排水系统的不合理设计使得梅雨季节路面的积水无法及时排放,由于高速公路上交通量大,超重、超载的情况较多,车辆对路面产生的动水压力最终使得路面剥离、松散,从而形成坑槽。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在建设过程中受取土弃渣、桥涵架设和机械碾压等诸多因素影响,对土壤结构和植被造成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以鹤大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及气候环境特征,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原则、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护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吉林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快速恢复和重建水土保持设施,预防水土流失危害,为该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西北地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对西北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水土流失问题。以新疆乌什至别迭里口岸公路改建工程为例,对西北山区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水土流失问题。以新疆S238线下涝坝-红山口公路工程为例,对干旱区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修建公路项目,开挖坡面、修建路基等施工活动,扰动了地表岩土结构,必须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加以防护。本文通过总结公路的水土流失特点,对水土流失量较大的路基工程区开展研究,采取工程、植物、临时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促进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宁-呼和浩特段为例,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已有的同类型工程水土保持经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不同地貌类型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划分、工程节点的控制、隧道工程防治区措施设计等,以期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合理编制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输油管道工程的项目组成、施工组织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一般管道敷设和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段管道敷设施工工艺。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为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将输油管道工程分为管道作业带区、穿越工程区、站场阀室区、施工便道区和施工生产区5个防治分区。对分段管道的防治目标值加权平均得到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分别确立了平原区和丘陵区输油管道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措施来减少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研究成果为输油管道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真空预压法加固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加固效果明显,与堆载预压法相比,采用真空预压法的工期短、地基土强度增长快、路基沉降量小且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龙南里仁至杨村(赣粤界)段的弃土场为对象,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与实际使用的弃土场的变更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弃土场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选址合理性、措施科学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归纳,提出了建议,为同类项目弃土场的变更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成因及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陕西省合阳王村—皇甫庄公路改建工程,分析了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貌条件下的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形成机理。在详细论述水土流失预估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公路工程建设中土壤侵蚀模数、建设区域内扰动原地貌面积、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建设区域内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弃土和弃渣量、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原公路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主要是不利的自然条件(降雨、地面坡度等)与工程开挖、填筑等建设活动互相交织产生的;②弃渣场是高原公路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弃渣场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19×104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99.71%;③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形,影响范围广,应加强施工期的临时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19.
宾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对部分未利用土地及原有耕地进行了开发整理。宾县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措施在土地整理项目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宾县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坡地地埂蓄水沟和梯田的设置,对相近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潘口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工程弃渣主要堆放于冲沟与河滩上,极易因雨水冲刷流入河道而影响水环境;施工道路利用省道,将导致运输繁忙,产生大气与噪声污染;移民安置点众多,安置工程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加强潘口水电站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业主单位针对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别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并采取了具体保护措施,既减轻了施工对坝区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