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探讨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角色的变化,对美国、英国及台湾地区社区规划中参与主体及其所承担的角色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社区规划进行思考,认为应将社区规划融入现有规划体系,建构以社区为主体,政府、规划师、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协作的社区规划,并实现政府从“主导”到“引导”,社区从“客体”到“主体”,规划师从“主导”到“组织、沟通”,非政府组织参与、推动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黄瓴  许剑峰 《规划师》2013,(9):11-16
社区规划师制度包括制度价值、制度设计和制度操作三个组成部分。制度价值是整个制度的灵魂,决定着社区规划师制度发展的方向,并制约着社区规划师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社区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应该是以公共理性为核心的社区主义。与"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区别,社区主义强调在"国家管制"与"市场竞争"以外的"社区自治"的重要性。面对从增量规划到存量发展渐进的转向过程,当代中国规划师需要很好地理解社区主义的公共理性,围绕"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念,与其他社会工作者一起为社区发展工作,鼓励多利益主体广泛参与、充分对话、友好协商、平等沟通和渐进决策,以推动包容性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成钢 《规划师》2013,(9):22-25
社区作为集居民事务办理、便民利民服务、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矛盾消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在当今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区规划师起步较早,机制发育较为成熟,特别是美国社会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和规划师职业中的公众利益价值观,为规划师开展社区规划创造了基础条件。美国社区规划师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其工作内容宽泛,涉及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住房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解析美国社区规划师的工作职责、模式和内容,可为我国社区规划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社区治理的日益重视,社区规划师将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设计.本文分析了中西方三种典型的社区规划师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指导下的自发行动模式,以台湾和北京为代表的自上而下完整机制体制设计模式,以及以厦门等城市为代表的“共同缔造”理念下的参与式规划模式.结合三种模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完善未来社区规...  相似文献   

5.
冯现学 《城市规划》2004,28(1):78-80
借鉴台北“社区规划师制度”,结合龙岗实际,构建“顾问规划师制度”,旨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行延伸和补充,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有效途径。以此来巩固和深化村镇规划管理,引导和推进镇、村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区规划师是西方城市规划中重要的参与者。随着我国市民公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越来越关注社区的精细化管理,社区规划师制度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逐渐变得不可替代。上海曹杨新村是我国最早采用"邻里单元"理论建造的知名劳模新村,经过60年发展,亟需解决基础设施老旧、社区管理落后等问题。以曹杨新村"美丽家园"建设为背景,提出建立由专家学者、城市管理方、社区居民和社区规划师组成的"四方参与工作平台"和5阶段工作流程,在传统社区规划的基础上完成规划后的驻场动态追踪、弹性社区规划,其推动社区自治的方式是我国社区更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发挥着龙头作用和统筹作用,新农村规划中需要能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擅长进行政府部门和农村基层社区沟通的"农村社区规划师"。笔者通过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新农村规划的工作实践,坚持确立村民参与规划的主体地位,建立多方参与的规划工作平台,制定全程互动的规划编制程序,建立沟通流畅、协调机制的"农村社区规划师"工作模式,开展全程互动、多方参与的新农村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社区规划师是以推动公众参与作为工作指南。从参与权与参与能力的角度,总结了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四个基本要素:规划参与权力、规划参与权利、公民参与能力与政府参与能力。通过分析公众参与要素的不同提升路径,将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分为规划权利保障型、反馈协调型、规划管理的技术辅助型、社区能力提升型四类,解析了不同类型的角色特征与相关实践,从而进一步明晰了提高社区规划师的有效性途径,以期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扎根社区、作为规划落地实施基层保障的责任规划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们大多以一个多专业协同团队或者个人的组织形式,在提高责任片区或社区规划设计水平、指导规划实施、推进公众参与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北京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为责任规划师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入手,分析和总结当前责任规划师制度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完善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设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思潮复苏下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丹 《城市规划学刊》2003,(1):25-28,3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问题 ,但是 ,对于城市规划师在市民社会中的作用还处于口号式的理解阶段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简述二战以来西方国家规划师角色的变迁历程入手 ,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构建特征的综述 ,指出在市民社会建构过程中 ,规划师应该利用注册规划师制度推行的契机走向社会 ,与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一起协力参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健  龚毅  李挚 《中外建筑》2014,(1):96-99
在长沙天心区湘园社区试点“社区规划师”,明确社区规划师工作内容。通过“社区规划师”深入社区调研,深化公众参与,反映社区基层诉求,搭建规划管理部门和基层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社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程度,更好的促进居民参与到社区规划中来,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进而破解社区发展的难点,推进社区建设和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冯现学 《城市规划》2003,27(2):68-71
公众参与制度 ,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之一 ,是由传统的“精英规划”走向“民主规划”的重要标志。结合深圳龙岗公众参与规划的工作实践 ,通过对现行体制下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学习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探索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有效途径 ,构建具有龙岗特色的顾问规划师制度。介绍了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总体思路 ,工作内容 ,组织和工作方式 ,顾问规划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保证科学编制的规划得以严格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和规划等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将规划落实到社区,让市民参与规划,成为推进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城乡规划的重要趋势。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对实现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可持续性、宜居性发展战略,当下中国城市更新的重点逐渐开始由"物"向"人"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式社区更新、微更新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规划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对"城市更新"的发展梳理及国外或地区"社区规划师"的探索经验,从"反思"的规划关注点层面"、研究"的规划方法层面"、观察"的规划操作方法层面"、参与意识培育"的设计实践层面,对社区更新进行多方面再思考。结合"参与阶梯理论",并在切实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行动主义策略下的"社区规划师工作框架",以期为我国社区更新带来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丹  王卫城 《规划师》2013,(9):36-4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社区力量的崛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和吸纳社区诉求,同时由于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转向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师的角色从进行物质规划的主体转向利益调节的主体,由此带动社区规划师的产生。基于此,研究论述了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制定背景、主要模式、挑战和问题,认为随着深圳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均衡化,基于社区利益诉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和市场驱动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快速发展,政府主导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逐渐退居其次。研究最后还提出国内其他城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沿着这一趋势演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责任规划师是由政府选聘的独立第三方人员,为责任范围内(社区、乡村、片区、历史文化街区等)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服务和组织协调。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责任规划师制度在组织方式、责任范围、运作过程、团队构建、制度保障等建设成效方面的内容,指出我国责任规划师制度面临责任规划师角色定位与责权范畴不清、社会协调职能弱化、专业学科交叉知识拓展不足、基层治理水平有限等挑战,并提出建立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的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多层级多部门协同的责任规划师制度体系、构建“建设—管理—社会的地方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责任规划师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逐渐关注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与城市内涵式发展,以及社区规划师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及微更新指导办法。众多规划师、景观师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员纷纷进入社区,施行"微创手术",在改造社区物质空间的同时,引导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以期挖掘社区文化价值,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社区自助建设对我国社区更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炜 《规划师》2006,22(3):61-63
借鉴英国社区自助建设的经验,我国的社区改造应以降低社会成本为目的,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将社区建设列入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拓宽筹资渠道,促使地方团体与政府通力合作,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空间转型,城市基层空间治理面临着复杂挑战,亟待从制度和行动等维度进行整合探索.近年来,以北京等特大城市为代表,我国社区规划逐步从"活动组织模式"转向"制度引领模式",体现为通过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创新推动系统的、全域的社区规划行动,进而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和场所品质提升.本文以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建设和社区规划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行动"互动视角,总结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从结构视角看,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以整体性治理机制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创新,呈现出政府主导制度化、政策支持系统化和嵌入形式多元化等特征;从行动视角看,责任规划师团队依托制度授权的权力资本和信任资本,聚焦社区公共领域发展,秉持人本关怀理念,在行政、社会和生活三大场域中开展了灵活多样的社区规划行动策略,在搭建跨域沟通平台,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共识,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和空间价值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成果.文末针对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推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团队的身份定位和责权范畴,提升团队社会协调和参与动员的工作职能,以及完善学科交叉和层级延伸的团队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