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液力变矩器是轿车上广泛采用的重要零部件,必须保证产品焊接后的尺寸精度;焊后需要进行疲劳试验以考核焊缝的强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焊接数值模拟的发展,预测复杂结构的焊接变形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和残余塑变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液力变矩器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三维模型,预测了液力变矩器地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并模拟了疲劳试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状态等,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好地吻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的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为焊接工件和夹具的设计与加工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力变矩器连接块要求焊台定位精度高及生产上高效、高质的要求,从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SINUMERIK 810T CNC集成数控系统的优良性能,提高整个焊接专机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并给出了系统结构框图和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液力变矩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客车、风力发电机、工程机械等各种变速器中。传统的设计方法由于精度差、适应性差,已不再适应液力变矩器设计和优化的需要,三维流场仿真在液力变矩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流体力学与现代优化技术耦合研究的日益深入,迫切需要在液力变矩器设计中找到合适的优化算法。因此,采用四种常用的算法来进行基于响应面的叶片数优化,并对算法在全局寻优和约束处理能力方面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表明: 由于使用了大体量外部精英存档策略,AMGA具有最佳的搜索能力,NSGAII在处理约束方面优于其他算法;由于使用邻域交叉,NCGA在解的多样性及全局优化特性上表现较差。优化算法均表现出各个优点,没有哪种优化算法在所有性能上均达到最佳。研究探明了常用优化算法的优缺点,从而能够帮助设计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协同焊接轨迹优化方法.基于弗莱纳-雪列矢量理论,建立并修正复杂焊缝离散点坐标系.在双机器人协同焊接有效工作空间内,以最佳焊位、焊接速度恒定、无碰撞以及一定焊枪工作位姿为约束条件,确定双机器人初始焊接点可行域.基于焊接平稳性思想,以焊接全过程双机器人各关节角位移变化总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获取最优初始焊接点和其对应的最优焊接轨迹.搭建试验平台,比较最优初始焊接点和其它可行点的协同焊接轨迹.对各关节的平均角速度、角速度波动性、峰值和焊接时间四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轨迹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焊接机器人主要分为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
1、弧焊机器人
应用:随着弧焊机器人应用技术的成熟,弧焊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除汽车行业以外,弧焊机器人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家用电器、铁道车辆制造以及金属结构等多个焊接加工领域都有应用。弧焊机器人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惰性气体保护焊、CO2气体保护焊、混合气体保护焊)方面的应用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曲线焊缝,对一台机器人夹持待焊接的工件,另一台机器人对物体进行焊接的双机器人协调焊接运动问题展开研究,建立了双机器人协调焊接坐标系,采用非主从式运动学轨迹规划,给定待焊接物体上某一点u的位姿,通过点u到焊接机器人和夹持机器人工具末端的两个约束矩阵,分别计算得到焊接机器人和夹持机器人的末端轨迹;焊接过程采用船形焊缝约束,保证焊枪与焊缝在弧焊过程中始终处于接头成形良好的位置,建立双机器人协调焊接Solidworks-SimMechanics仿真平台,并对一个管道直角钢制弯头的协调焊接进行了运动学轨迹规划和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平台能精确和有效地对双机器人协调焊接运动进行任务规划和分析,机器人运动轨迹与规划的轨迹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9,(2)
采用机器人对U型钢试件进行快速MAG焊接工艺试验,通过对立缝焊接过程电流、电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及摆动幅度、摆动频率、两侧壁停留时间等机器人运动参数对焊接过程及焊后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立角焊接过程熔池受力特性对焊接过程的影响,配合平角及立向弯角焊接,形成一套连贯有效的U型钢快速MAG焊接工艺并能用应用于实际产品。结果表明,在保证焊接稳定性的前提下,焊接电流、电弧电压适当减小,焊接速度适当增加,摆动参数适当减小,有利于焊后焊缝良好成形及效率提高;最终工艺应用在产品上,降本增效,满足生产质效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器人对U型钢试件进行快速MAG焊接工艺试验,通过对立缝焊接过程电流、电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及摆动幅度、摆动频率、两侧壁停留时间等机器人运动参数对焊接过程及焊后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立角焊接过程熔池受力特性对焊接过程的影响,配合平角及立向弯角焊接,形成一套连贯有效的U型钢快速MAG焊接工艺并能用应用于实际产品。结果表明,在保证焊接稳定性的前提下,焊接电流、电弧电压适当减小,焊接速度适当增加,摆动参数适当减小,有利于焊后焊缝良好成形及效率提高;最终工艺应用在产品上,降本增效,满足生产质效需求。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