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的重要控矿构造, 大磨曲家金矿是赋存于该断裂带北段的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302号破碎蚀变带与上下盘次级断裂共同组成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系统, 并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区存在构造—蚀变—矿化的水平分带性。总结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沂沭断裂带内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沂水-汤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含矿构造,与鲁西地区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有明显区别。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区及其边界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附近是金成矿的有利位置,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十分必要。对矿区龙泉站矿段主要是控制矿带走向长度、深部延深和查明相对远离主断裂的2条矿带赋矿情况。南小尧、牛家小河金矿床以及龙泉站-司家官庄金矿床的形成说明沂沭断裂带内也具有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继安 《黄金》2011,32(9):20-24
阐述了桃花金矿床介板冲—尖峰岭矿段②号矿体低品位氧化矿的地质找矿成果,并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对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明确的见解,为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日富 《黄金》1997,18(7):13-15
胶东西北地区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金矿床类型刘日富(山东省莱州市望儿山金矿)胶东西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产金地之一,区域内金矿床类型主要有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硫化物石英细脉型,各类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位于胶东地盾胶北隆起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5.
通过于拉陵灶火金矿床内开展槽探、钻探等基础地质工作,圈定含矿蚀变破碎带3条,金矿体13条;发现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且严格受断裂控制,岩石具有强碎裂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胶西北地区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勘查和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金矿床主要受三山岛—仓上断裂、焦家—新城断裂、招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通过阐述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构造蚀变岩的分带特征和控矿构造的演化活动史,结合野外资料,总结了断裂的控矿规律,指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都是同一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充填及交代蚀变的结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邵武某金矿床形成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主要产于西溪组及林田组层间破碎构造中,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呈似层状。矿石具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受岩浆热液影响,含矿流体向破碎带迁移、沉淀并伴随广泛的热液蚀变,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胶东金矿床:基本特征和主要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不断取得新突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本文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构造控矿和矿化蚀变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总结指出,胶东金矿床分布于胶西北、栖蓬福和牟乳3个金矿床集中区,有三山岛、焦家、招平、西林—陡崖和金牛山5条主要控矿断裂带。赋矿地质体主要为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白垩纪郭家岭型花岗岩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系,白垩纪莱阳群底部也赋存少量金矿床。主要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和硫化物石英脉型,有少量金矿化被划分为蚀变砾岩型、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和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属量在20 t以上的大型金矿大部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中型以上金矿床的矿石量加权平均品位为4.07×10-6。胶东金矿床主要受区域性较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控矿构造型式或位置主要有:断裂的拐弯部位、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断裂交会部位、入字型构造组合、帚状构造组合、菱形结环状构造组合和雁列构造组合,不同构造控制的金矿体的侧伏方向大致沿SW-NE同一直线方向展布。金矿床的蚀变、矿化、构造具有较好的分带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分带由弱至强表现为:网脉状—脉状钾化岩带、浸染状—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化岩带和浸染状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或黄铁绢英岩带)。前人虽然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争议包括:(1)关于胶东金矿类型的认识主要有岩浆热液型、胶东型、克拉通破坏型和造山型等。(2)关于成矿地质体及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的认识主要有:玲珑花岗岩或郭家岭花岗岩在金成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或者是金矿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流体源于初始岩浆水;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源自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增生变质杂岩,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变质流体为主;地幔来源的煌斑岩与金矿化有成因联系,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基性幔源岩浆脱水;胶东金矿的形成与伟德山型花岗岩及同期的脉岩、火山岩有关。(3)关于胶东金矿成矿时代的主要认识有:金矿同位素年龄范围为123.0~110.6 Ma,大多数金矿床形成于(120±5)Ma;或是认为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34~126 Ma、122~119 Ma和110~107 Ma 3个时段;有125~115 Ma和100~90 Ma 2期成矿。  相似文献   

9.
赵德成  刘京元 《黄金》1992,13(5):21-24
一、概况 金城金矿下设三个分矿一个采区,由红布、东季、马塘、马塘二采等分矿组成。该矿矿床赋存于焦家主断裂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属于“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下盘比较稳固,上盘破碎,矿体中节理裂隙发育,稳固性较差,属于难采矿体。特别是东季矿区,矿岩极为破碎,采准巷道掘进与维护十分困难,厩于极破碎松散难采矿体。  相似文献   

10.
遂川金矿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在高滩组地层中,受北西—南东走向的断裂的控制。发育较完整的含金矿脉由超碎裂岩(断层泥),石英脉、硅化碎裂岩等三部分组成。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铅锌矿化蚀变破碎带为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西山庄金矿位于翼城县境内,为一小型金矿床,处于晋南塔儿山-二峰山铁、多金属成矿区内。区内发育多期次剪切带型构造,诱发了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同时也促使了深部含金丰度较高的古老变质岩系中的金发生反复活化迁移富集而成矿。整个岩浆岩成岩过程处于强烈的构造活动中,早期岩体受到破碎形成破碎带,后期含矿流体向破碎带迁移、沉淀并形成广泛的热液蚀变,形成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葫芦峪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葫芦峪金矿床赋存在太华群变质岩中,拆离断层和断裂带尤其是北西向断裂带是其主要的控矿构造,其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破碎带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确定了3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新疆金龙山金矿属于韧性剪切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大地构造处于觉罗塔格裂陷槽之雅满苏裂谷,韧性剪切带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区域沉积建造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异常元素一般为Au、As、Sb、Cu、Mo、Pb、Zn。  相似文献   

14.
界河金矿床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于望儿山断裂的北段,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断裂构造主要由F1、F2主断裂及一系列坎级断裂组成,矿体主要受F1主断裂控制。主断裂沿走向及倾向均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其在主成矿期具有左型走滑的正断层性质。主断裂面凸凹转换部位对成矿最有利,其控制了矿体沿走向呈似等距性分布以及向南西侧伏的规律。次级断裂的类型以及构造岩的类型和破碎程度控制了不同的矿化类型。次级节理裂隙发育的频度控制着裂隙脉型矿化的强弱,形成了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收敛部位富集成矿的“断夹片式”控矿构造模式。通过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推断,在I号矿体深部存在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胶东焦家金矿田成矿构造及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焦家金矿是胶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断裂蚀变岩型金矿,局部还发育有石英脉型金矿床。大-中型金矿床分布于特定的部位,其展布具有等距性,矿体往往赋存在断裂的交叉、复合部位或是构造发生突然转折的部位。通过对焦家金矿田成矿构造的研究,总结出焦家矿区的构造控矿规律、蚀变与成矿的关系,来指导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工作,为寻找新的金矿资源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断裂是金矿床的主导性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狗皮溪-凤坪界金矿为赋存于赋存于元古界高涧群韧性剪切带蚀变岩中,以充填方式形成,属于受构造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本文主要对狗皮溪-凤坪界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并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为该区域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磨山金矿床是产于鹊山岩体东北部受小规模断裂及裂隙控制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利用显微矿相学对磨山金矿床的矿石特征、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及金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矿物的生成顺序,并划分为3个矿化阶段;认为胶东型金矿的矿物组合与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其他金矿床类型有明显差异,是一种独特的金矿床类型。磨山金矿床矿石中金矿物均为自然金,且大部分为粒径>0.037 mm的中粗粒金,偶见明金,金矿物成分、粒度与胶西北地区的蚀变岩型金矿有明显差异,由此指出磨山矿区赋矿岩石中空隙发育、矿区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高温的影响期长,是产生粗粒自然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苇家峪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的北东倾伏端,其矿体沿辉绿岩脉与围岩间的破碎接触带产出,属于中低温热液脉状蚀变岩型金矿床。基于本区地质特征,采用幔枝构造理论,重点对苇家峪金矿控岩控矿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燕山期阜平幔枝构造活动期间,NNE向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断裂是区域导岩导矿构造,本区骆驼鞍花岗岩株的侵位活动进一步沟通了深部矿源,使得期后含矿热液沿着早期NW向辉绿岩脉与围岩之间形成构造薄弱带向上迁移,并在辉绿岩顶底板附近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向文 《甘肃冶金》2017,39(2):43-46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内蒙褶皱系(Ⅰ),北山褶皱带(Ⅱ),南北山华力西槽向斜褶皱带(Ⅲ),红柳园-音凹峡复向斜(Ⅳ)的北翼,加里东期辉铜山-五峰山褶凹的南侧。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花牛山群(Oh~(b-2))上岩组片岩类,以及分布于矿区南部的下二叠统哲斯群(P1zs1),与奥陶系花牛山群呈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变砂岩、含炭硅质板岩。矿床产于大断裂及伴生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分布于奥陶系花牛山群上岩组片岩类、中酸性岩中,以及与下二迭统哲斯群变砂岩、含炭硅质板岩的接触部位。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密文天  张雪松  辛杰  穆军青 《黄金》2016,(10):19-24
孔沙湾金矿床位于老挝中辽地区的西部巴莱县,矿床金平均品位达3.65×10-6。在下二叠统的剪切构造带中发现厚度大于300 m的透镜状、细脉状金矿(化)体,判断该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金矿体的产出受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和纵向、NNW向的断裂、次级褶皱以及横向次级断裂控制,同时矿区大量节理裂隙、面理构造以及众多小型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单元素异常总体呈NE向,与矿区大断裂构造方向一致;硅质岩及角岩中的Au元素异常平均值较高,达0.021×10~(-6)及0.022×10~(-6);二叠系玄武岩和硅质岩中Au元素异常值最高,达0.69×10~(-6),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推断孔沙湾金矿床类型属于为受构造和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