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中早三叠世晚期织金拉张盆地原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沉积作用、火山活动与构造变动的关系分析,织金地区早二叠世晚期为地裂拉张背景下的张性盆地原型;盆内"破裂台地相带"可划分为4个亚带;盆地的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其中间台槽及两侧台地和缓(陡)坡区均经历了两次由深至浅的沉积旋回,具有一定生、储油气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处于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秦祁褶皱带之间,经历了多阶段沉积演化,构造变形复杂,岩相古地理重建困难。本文通过大量地表露头和钻井剖面观察,采用盆地构造和盆地沉积充填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划分出2大沉积体系7个沉积-构造单元,认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总格局为“海陆并存、台地斜坡海槽(盆地)相邻过渡,台地中有坪和滩,斜坡海槽(盆地)中有扇”。指出桌子山期以台地相沉积为主,克里摩里-平凉期以斜坡-海槽(盆地)沉积为主,背锅山期海退隆升。经历了拗陷→裂陷→闭合回返一个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层序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沉积相和层序界面识别后,将巴楚隆起区寒武系划分为2 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及14 个三级层序。每个二级层序又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研究表明,SS1-TST 发育时期,区内地壳下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本区接受一套深水盆地相沉积;SS1-HST 发育时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盆地直接向局限台地转化,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和膏岩为主,形成一套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SS2发育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带的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地体拼贴与准噶尔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2):126-132
作者根据重力、磁力、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性质、形成及演化作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主要由玛纳斯地体和乌伦古地体在石炭纪末期拼贴而成,拼贴交接带在三个泉隆起轴部。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分离的台地型海相盆地,前陆型海相盆地,裂陷型残留海相盆地,坳陷型陆相盆地,振荡型陆相盆地和收缩型陆相盆地等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东印度尼西亚鸟头岛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盆地地震、测井资料及盆地油气田等数据,对萨拉瓦提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萨拉瓦提盆地大致经历了早期裂谷、中期挤压沉降和晚期挤压褶皱、局部逆冲几个演化阶段;萨拉瓦提盆地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Klasafet组的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中新统Kais组碳酸盐岩礁体;Kais组沉积经历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沉积的台地碳酸盐岩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萨拉瓦提盆地发育3个有利的油气富集带;油气差异聚集控制盆地油气田的分布,平面上具有"内气外油"的特征;盆地发育的向西北生烃凹陷倾没的近NW—SE向构造鼻是控制盆地成藏的关键因素,盆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为位于构造鼻上的KOI地区。  相似文献   

6.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了该盆地中寒武世张夏期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认为张夏组属于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及深水盆地等5个沉积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通过统计张夏组地层厚度、碳酸盐岩颗粒含量、石灰岩含量、白云岩含量及深水沉积物含量,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张夏期岩相古地理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高能颗粒滩非常发育,以鲕粒滩为主,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缘台地边缘及盆地东北部,其中,南缘台地边缘及东缘局限台地内白云岩化的鲕粒滩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新的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为东欧地台东部边缘一个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前寒武里菲纪—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其中上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成了巨型富油气区,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陆内裂谷碎屑岩阶段、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阶段、造山带前陆盆地形成阶段以及前陆盆地碎屑岩阶段。研究表明,该盆地经历了大陆开裂—大陆碰撞整个"威尔逊旋回"的构造运动,具有典型的大型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特征;被动陆缘阶段发育的生物碳酸盐岩为烃源岩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前陆盆地形成时造山带强烈的区域构造运动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使油气大规模聚集;盆地东部褶皱带为今后重要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等。台缘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礁(丘)滩复合体外部呈丘状外形,内部为显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较大的礁(丘)滩复合体快速生长形成地层厚度增大的建隆特征,以及向盆地区沉积厚度急剧减薄形成的陡坡或远端变陡特征是判断台地边缘的证据。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的方法,结合有机碳、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相带迁移的控制作用。早寒武世塔东南地区以斜坡-盆地相为主,台缘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演化及油气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腹部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经历了台地型海相盆地、前陆型海相盆地、裂陷型残留海盆地、坳陷型陆相盆地、振荡型陆相盆地和收缩型陆相盆地等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鞋陷和坳陷阶段为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期。本文探讨了烃源岩层的空间分布及热演化史,阐述了盆地腹部的枸造及沉积特征,指明存在3个有利含油气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皎  何登发  梅庆华 《石油学报》2015,36(4):427-445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础。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周缘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相、沉积充填、古地理、古生态、构造变形出发,将盆地充填演化与周缘隆起、海盆演化相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奥陶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探讨了隆起性质和原型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及邻区在奥陶纪表现为克拉通内坳陷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相复合的盆地性质,周缘动力学环境经历了拉张→挤压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基底沉降以及隆起/隆升两种机制上。盆地周缘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主要为深水盆地相。研究区中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序列由下向 上表现为早奥陶世镶边台地→中奥陶世混积陆棚-镶边台地→晚奥陶世缓坡-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奥陶世古华南海盆的消亡,华南板块陆内造山,导致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等盆地边缘隆起不断隆升和扩展,海平面持续上升,至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基底快速沉降,形成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标志着盆地性质的急剧转变,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储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经历了断陷、断拗和拗陷3大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阶段,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相应地形成了4类主要储层:1)陵三段扇三角洲或滨海相砂岩储层;2)三亚、梅山组滨浅海相砂岩储层;3)三亚—莺黄组低位体储层;4)梅山组台地边缘礁滩灰岩储层。平面上,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北部浅水陆架滨岸砂岩、三角洲砂岩储层发育带;中央坳陷低位体储层发育带;南部永乐隆起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带。深水区主要位于后2个带,每个带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储层发育区。每个储层发育区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每套储盖组合在多个储层区中发育。其中台地灰岩储层可能成为南部隆起区具有重要意义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北波拿巴盆地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演化经历了裂前坳陷、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四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生界沉积地层。侏罗系下白垩统发育三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集在侏罗系地层。区域上,石油分布在武尔坎次盆和萨胡向斜西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萨胡向斜东部、萨胡台地和玛丽塔地堑。截至2007年底,盆地已发现石油可采储量(包括凝析油)2.4×10~8t,天然气可采储量10 486×10~8m~3。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表明该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尤其是勘探程度较低的萨胡台地东北斜坡带、玛丽塔地堑中部低凸起和萨胡向斜与玛丽塔地堑之间枢纽带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识别和追踪寒武纪—奥陶纪不同期的台地—台地边缘界线揭示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的变迁,通过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并结合有机碳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东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迁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寒武世塔东地区以斜坡相—盆地相为主,台地边缘相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期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索瓦组沉积体系及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侏罗世索瓦组沉积时期羌塘盆地为一套海相沉积,主要发育有三角洲,碳酸盐台地,沉水沉积等沉积体系。盆地由北向南水体逐渐加深,依次出现海陆过海三角洲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缘滩(礁)相和盆地相沉积。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部隆起区,盆地中央隆起区为次要物源区。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盆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带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母质类型以I2型为主,具备良好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通过对盆地周缘12条野外露头剖面的详细观测,对钻遇奥陶系31口典型井,特别是2016年以来新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对盆地内钻遇奥陶系82口井的沉积相精细解释,以及对188条二维地震测线和5个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地震相识别, 按照从点—线—面的思路,在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对比,进而以组为编图单元,系统编绘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各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沉积演化过程中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陆棚和深水盆地等7种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16种亚相和若干微相。岩相古地理编图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早期蓬莱坝组—一间房组沉积期并非传统认识的“西台东盆”沉积格局,而是“单台双缘双盆”的沉积格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台地经历了由统一的碳酸盐台地形成—台地分异形成多台地—台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奥陶系3种沉积充填模式,分别是:单一台地—缓坡、陡坡边缘共存—盆地沉积模式,多台地—多台缘—多盆地沉积模式和陆源碎屑海洋环境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层序延续时间分析、沉积相划分、地层叠置结构分析,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勾绘了其台地边缘相带的展布,明确了其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可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SQ1—SQ10,下寒武统SQ1—SQ2时期发育缓坡沉积,为Ⅰ型层序; SQ3—SQ5时期发育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均为Ⅱ型层序;中寒武统SQ6时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为Ⅱ型层序;中上寒武统SQ7—SQ10时期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SQ7和SQ9为Ⅰ型层序,SQ8和SQ10为Ⅱ型层序。②研究区SQ3层序的台地边缘相带分布范围广,在柯坪隆起—沙雅隆起一线呈近东西向展布,自沙雅隆起—顺托果勒近南北向展布; SQ4—SQ10台缘相带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台地边缘不断向斜坡—盆地推进,有明显的前积特征; SQ3—SQ10时期台缘高能礁滩相带展布较宽,台缘礁滩相储层面积大。③研究区塔深2井以东呈南北向延伸的台缘相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与寒武系主烃源岩具备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中西部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大量钻井及地震层序划分对比,分析礁滩相储层赋存规律及层序发育特征,采用“优势相”编图方法,探讨礁滩相储层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二、三叠礁滩相储层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早期构造旋回,为一个巨层序序列,处于裂陷盆地阶段;沉积演化经历盆地由西高东低转变为西低东高的格局,发生明显的翘倾;沉积体系经历了开阔台地-蒸发台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前人板块演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印度尼西亚北塞兰盆地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将盆地构造演化分为早三叠世初始裂谷、中三叠世—中侏罗世裂谷、晚侏罗世—中中新世被动大陆边缘和晚中新世—第四纪挤压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班达弧一带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认为,受中生代构造作用影响,裂谷期盆地经历了碳酸盐缓坡至台地的沉积演变,主力烃源岩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aman Saman组的形成受古构造格局控制,分布于裂谷期局限台地;而该期盆地南部高地上发育的Manusela组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主要勘探目标。挤压期构造作用导致烃源岩热演化出现差异,并影响了各构造带圈闭类型及分布;同时再活化的断层和微裂缝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与上新统不整合面组成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