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框架结构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 ,钢筋绑扎存在一些质量通病。现就这些质量通病提出一些防治措施。1.框架柱核心区加密箍筋缺漏按抗震构造要求 ,框架柱上下两端和核心区柱箍应为加密区段。此处箍筋容易缺漏 ,其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嫌麻烦、图省事。这部分箍筋应在主梁钢筋未绑扎成型前 ,先将柱箍筋按图纸要求的箍筋个数套入柱子主筋上 ,待梁的钢筋绑扎完毕 ,再按柱箍筋间距逐个与柱主筋绑扎牢固。柱加密箍筋如漏放 ,可采用开口箍筋加焊处理 ,相邻箍筋加焊处应错开设置。2.主次梁交叉处吊筋位移高层建筑中 ,框架主梁与次梁交叉处只承担该处…  相似文献   

2.
必须重视框架节点箍筋的施工夏中煜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钢筋施工工艺,应该说相当成熟了,然而,框架节点梁柱交接部位的柱箍筋绑扎,却很少被人注意。当完成楼板模板,绑扎梁的钢筋骨架并整体入模时,由于梁内钢筋纵横交叉,就不能按常规方法绑扎柱箍筋。有些工程因绑扎顺序...  相似文献   

3.
大型框架结构中,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纵横交叠,箍筋绑扎难度很大。常见的施工方法是将梁的钢筋锚入柱内,再在柱的竖向钢筋四周绑扎箍筋,此时箍筋绑扎难度增大,钢筋工随意绑扎,造成箍筋数量、间距、扎点数量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4.
多层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中,常出现框架柱纵向钢筋错位的现象。除进行补强外,还应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本文介绍3种补强方法。1直接加筋法首先将柱内钢筋错位处的混凝土凿到与楼面齐平,再将错位柱筋上部弯至设计位置,然后将带有直钩的与错位筋直径相同的补强钢筋布置在设计位置,用箍筋绑扎成型(图1)。这种方法施工简便,但补强效果差,除便于钢箍绑扎外,对提高柱子强度无大作用。2钢板焊连加筋法在柱顶凿平后,将刚度较大的用竖向钢板组焊的钢座置入,再将补强钢筋下端与钢座焊接(图2)。该方法施工较复杂,施工单位不易接受,但…  相似文献   

5.
砖混结构中,常见的现浇检结构主要是构造柱、圈梁、现浇板及楼梯等,这些部位的钢筋改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延世,提高了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忽视以上结构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对钢筋绑扎质量重视不够,再加上部分施工人员对某些部位钢筋受力状态不明确,以致产生各种施工缺陷,给工程留下了不应有的隐患。现谈谈施工中常见的几个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一、构造柱钢筋绑扎存在的问题。施工中部分施工人员不注意构造柱箍筋在圈梁连接处的加强措施,忽视构造柱与砌体整体连接,如梁柱结点处,柱箍…  相似文献   

6.
钢筋绑扎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进行施工,但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构造图集中一些要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了顶层梁柱纵向钢筋、悬臂梁纵向钢筋绑扎、钢筋连接接头、柱箍筋加密以及腰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较详细介绍了具体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钢管临时架子排主筋套箍筋方法不宜控制施工质量与安全,故采用固定钢筋支架绑扎钢筋方法。对超大混凝土梁钢筋支架绑扎钢筋技术的工艺原理及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控制措施、安全措施与环境控制措施。望对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内柱箍筋的安装绑扎是节点施工的难点。尤其在抗震设防地区节点箍筋数量多,施工难度更大。我们在施工中摸索出一种施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当梁高较小时,在梁纵向钢筋入模前,计算出梁柱接头处柱箍筋总个数,并把箍筋全部套在柱纵筋上(注意当有纵横梁相交时,分出各梁纵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抗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中 ,钢材材质、钢筋代换、框架节点处柱箍的绑扎及梁纵筋的锚固、钢筋接头设置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厦门属七度抗震区 ,施工单位要严格要求 ,精心组织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雷梅莹 《山西建筑》2002,28(2):24-25
高层建筑梁、柱结点质量问题应序以重视及预防。其重点是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两方面,施工中存在纵向筋排距不均;结构箍筋少;钢筋绑扎脱扣、少扣;主筋偏移以及混凝土蜂窝、夹渣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配料时树立空间,必要时合理缩尺,按序、分层绑扎;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清理基层,确保支模尺寸准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钢筋在建筑结构中对工程的耐久和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钢筋的品种、质量和制作必须符合现行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施工及检查中,一些企业忽视质量、造成钢筋分项工程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1钢筋的加工及绑扎钢筋的弯勾形式及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第3.3.4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7度设防必须将箍筋弯勾形式为135°/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的规定施工。而对有抗震设防区的框架梁柱端部,要求将箍筋加密,在框架节点的…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施工与设计不符,使设计更符合现场施工,提高工程质量,从设计经验出发,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阐述了一般情况下的梁柱节点处钢筋绑扎时,梁面纵筋、梁底纵筋、梁纵筋锚固、核芯区柱箍筋绑扎及局部板面筋绑扎质量控制需要注意,或设计可优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施工操作常有以下一些错误与不足,造成质量缺陷甚至事故隐患。1.钢筋搭接长度计算错误圈梁钢筋搭接绑扎时,一些施工人员往往按照上部纵筋受压、下部纵筋受拉来计算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这样计算是错误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圈梁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2.钢筋穿插位置错误圈梁在通过构造柱时,由于两者的断面宽度相同,会出现钢筋碰头现象,一些施工人员便随意穿插绑扎圈梁筋。从受力条件考虑,圈梁在通过构造柱时,圈梁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放在柱筋外侧…  相似文献   

14.
梁宽大于或等于350mm时,按照构造要求,箍筋应该设计为四肢箍,如图1所示。但在实际工程中,有的钢筋工在下料时往往把钢筋下成一个大箍筋,再加两根直筋,将两根直筋焊在大箍筋上,如图2所示。其实,这种钢筋下料方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下料方法如图3所示形状,不用焊接,采用绑扎方法,方便可靠。四肢箍的下料方法@王建波  相似文献   

15.
正在筏形基础中,柱主筋插入基础梁、板、承台中,柱插筋在基础内部,按规范要求,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mm,且不少于2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在施工现场,柱插筋入基础部分封闭箍筋漏设的现象时有发生。钢筋班组工人解释不需要设置,或者基础内部空间狭小,封闭箍筋不方便绑扎安装。这种解释站不住脚。从16G101—3《混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人》2019,40(5)
正(1)梁高度小于500mm左右的,可在梁模上口架空绑扎主次梁钢筋,柱节点部位外围箍筋直径最好为10~12mm,梁在下沉时柱箍筋不易变形损坏;柱心梁箍筋按要求位置绑扎牢固,柱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用钢丝稍微绑扎一下,不要绑严;待梁下沉位置调整好后,再把柱箍筋绑扎牢固。(2)梁高度大于500mm的,小于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施工中,常会遇到圆环梁,即梁的形状是一个以某点为圆心的圆。对于这类梁的钢筋施工,特别是在圆环梁的半径小,受力钢筋型号大、数量多且又为四肢箍筋的情况下,钢筋的绑扎是比较困难的。山东省沂源县热电厂两个澄清池的圆环梁比较多,其中有1根环形梁半径仅1.80m,设计断面尺寸为400mm×600mm,配有14根直径20mm主筋且箍筋采用直径10mm的四肢箍,见图1。该梁以中心距相等的8根独立柱支撑,各柱的插筋(8根直径25mm)上端同梁的上部受力钢筋相平,更为梁钢筋的绑扎带来一定难度。一、受力钢筋放样、弯弧每根受…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冶金大厦,地下2层,地上16层,任钢筋工程中,采用了一套既能避免钢筋位移,又能保证柱、墙主筋不受损伤的控制方法。一、“治病治本”,从基础抓起在绑扎柱、墙竖向受力钢伤时必须做到竖向筋垂直且不扭曲。本工程核心筒纵横交错,共有8个电梯井,面积大、节点多,钢筋质量不易控制。我们绑扎完暗柱钢筋之后,将原有绑扎暗柱钢筋的脚手架稍加改造变为钢筋固定脚手架。即将横杆穿过暗柱,顶在暗柱箍筋上。根据地面所弹控制线,吊线坠校正核心筒四大角及暗柱位  相似文献   

19.
有的施工单位在钢筋工程施工中,常采用如下施工方法:(1)为加固预制钢筋骨架,常将附加钢筋点焊于预制钢筋骨架上,例如梁、柱、桩等构件的预制钢筋骨架,每隔一定间距增加箍筋并与主筋点焊在一起;(2)为固定钢筋骨架位置,常将其点焊在其他已固定的钢筋上,例如柱主筋与底板钢筋点焊在一起;(3)为固定骨架内钢筋的相对位置,常将附加钢筋点焊于原主筋上,例如梁、柱增加箍筋,与主筋点焊在一起。我们在施工中发现,上述施工方法虽然对固定钢筋位置有利,但电弧点焊却使钢筋抗弯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点焊部位在做抗弯性能试验时,弯…  相似文献   

20.
框架梁钢筋骨架绑扎中,箍筋尺寸超宽、超高的问题,是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箍筋在梁中和纵向钢筋一起组成钢筋骨架,起到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防止受压钢筋压屈、承受梁的剪力等作用。当箍筋尺寸超宽、超高,即出现大套箍现象时.将严重削弱箍筋的作用,应引起工程施工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