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燃煤电厂PM2.5排放检测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电子低压冲击器(ELPI)可以实时得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方便工程现场测试。利用ELPI对扬州第二发电厂600MW机组湿法脱硫后烟气进行测试研究,并分别尝试采用一级稀释器和两级稀释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稀释比测得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采用两级稀释测得PM1、PM2.5、PM10数浓度结果均小于一级稀释;对于质量浓度,采用两级稀释测得PM1、PM2.5结果小于一级稀释,而PM10测量结果却大于一级稀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装置从飞灰样品中分离出PM2.5和PM2.5-10灰样,利用GC-MS检测出其中USEPA建议优先检测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分析了这些多环芳烃在PM2.5和PM2.5-10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PM2.5中PAHs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PM2.5-10中的1.86倍;PM2.5中三环、四环PAHs占主要部分,PM2.5和PM2.5-10中六环PAHs质量分数均较小;PM2.5和PM2.5-10对不同PAHs的吸附能力不同,PM2.5对二环、三环、四环PAHs的吸附能力强于PM2.5-10,而对五环、六环PAHs的吸附能力相对偏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高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逐渐得到关注,PM2.5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通过分析上海各能源种类的消耗,结合不同能源消耗过程中PM2.5的排放因子,定量估算了上海2010年和2011年煤、成品油、天然气等10种主要能源的PM2.5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煤、成品油消耗量和其PM2.5排放量的比率均过大,两者大约都是天然气的2倍.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燃煤工业锅炉排放的污染物对我国大气环境PM2.5的贡献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燃煤工业锅炉运行现状与不同除尘设备脱除效率,对燃煤工业锅炉PM2.5减排提出建议:提升锅炉运行热效率,降低一次颗粒物的产生;推广除尘率较高的布袋、电袋联合除尘器,降低一次颗粒物的排放;提高脱硫、脱硝装置运行效率,减少二次颗粒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国性雾霾天气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寻找一种兼具节能、环保、经济的能源或技术,是目前中国发展最为迫切的任务。水煤浆技术是一项深度洁净煤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煤炭的燃尽率和热效率,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煤炭利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PM_(2.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概述了PM_(2.5)对大气和人体的危害,介绍了PM_(2.5)的污染现状、发达国家防控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昌防控PM_(2.5)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的固定源PM_(2.5)的标准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并开展现场实测,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及分析,旨在探索并形成了一种科学合理并且适用于工程实测的PM_(2.5)测试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通过对二级稀释系统采样对某电厂220 MW煤粉锅炉PM2.5的浓度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煤粉锅炉所产生烟气中PM2.5粒数浓度呈较明显的双峰分布,小颗粒峰值一般在0.12μm或0.07μm,较大颗粒峰值一般在0.76μm,PM2.5粒数浓度一般为几百万粒/cm3,主要取决于由气化凝结机理形成的细模态颗粒物PM0.38,PM2.5质量浓度呈单峰分布,一般为几百mg/m3,其质量浓度主要取决于由中间模态颗粒物PM0.38~2.5;采用覆膜滤料的布袋除尘器和电袋联合除尘器对PM2.5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二电场电袋复合除尘器出口烟气中PM2.5最小可达200μg/m3,粒数浓度在几万粒/cm3;当除尘效果较好时,湿法脱硫装置出口烟气中PM2.5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可能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蒸汽相变凝结增长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组成的混合PM2.5的凝结增长特性,分析了操作参数对相变凝结增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中可溶颗粒所占比例越大,凝结增长后数目浓度峰值粒径和中位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分散;与单一组分的不可溶颗粒相比,可溶颗粒的混入极大地改变了凝结增长后的粒径分布;粒径越小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速率越接近,粒径大于0.3μm时,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速率和最终粒径明显大于不可溶颗粒;较高的初始饱和度和温度能够促进混合PM2.5的凝结增长;随颗粒数目浓度的增大,凝结增长后数目浓度峰值粒径减小,粒径分布更为分散.  相似文献   

10.
PM2.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概述了PM2.5的组成、来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对环境及健康的危害及其污染控制措施等,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滴管炉(DTF)上对4种典型煤种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种、粒径、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燃煤PM10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烟煤PM10排放量整体较小,烟煤PM1+排放量大,2种褐煤PM1-排放量较大,但PM1+排放量趋势不一致;粒径的影响因煤阶不同而差别较大,随粒径增大,烟煤的PM10排放量增大,而高阶褐煤的PM10排放量先增大后减小,低阶褐煤的PM10排放量变化不大;当最高燃烧温度高于灰熔融温度时,PM10排放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在高温区停留时间的延长,PM10颗粒物有小颗粒向大颗粒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重量法在测定生物处理含油废水中油浓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利用重量法测定废水中机油、柴油、色拉油的油含量准确度,分析了原因并得出了重量法不适合挥发性油检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节能》2020,(1):124-127
选取西安市2018年除PM_(2.5)外其余主要污染物(PM_(10)、NO_2、CO、O_3、SO_2)的日均数据以及气压、温度、湿度、风速四项气象日均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PM_(2.5)的日均浓度作为输出层,建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对神经网络模型的测试,发现当隐含层数为8时,预测模型对于PM_(2.5)预测精度较高,并且通过外推预测检验验证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如能全面考虑影响PM_(2.5)浓度变化的其余因素,选择更为合适的数据集学习测试,能够再次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上海南部站点膜动态补偿系统对微量振荡天平法测PM2.5的影响,讨论了补偿前后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并探讨了该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治理严重灰霾天气,北京市政府采取了热电联产"煤改气"(使用大型燃气热电联产全面替代大型燃煤热电联产)措施。这个措施对减少灰霾、改善空气质量有多大的作用呢?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PM2.5的形成机制与造成严重灰霾的关键因素,再比较冬季采暖各种热源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定量的计算比较使用燃气热电联产供热和燃煤热电联产两种方式供热对PM2.5形成的贡献。研究表明:减少NOx排放量是治理PM2.5的关键,而热电联产"煤改气"措施并不能显著降低NOx排放量,反而会大幅增加天然气用量,造成用气矛盾,因此不宜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来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6.
湿法脱硫协同蒸汽相变脱除燃煤PM_(2.5)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燃煤细颗粒在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中的脱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向塔内添加蒸汽以促进细颗粒的凝结长大,实现脱硫过程协同脱除燃煤细颗粒,并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细颗粒和SO2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PM10的质量浓度脱除效率较高,约为55%,而PM2.5质量和数量浓度脱除效率很低;通过在洗涤塔内添加蒸汽,可以有效提高PM10和PM2.5的脱除效率,脱除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特别是数量浓度的脱除效率;燃煤细颗粒的脱除效率随塔内烟气过饱和度的增大而提高,而脱硫效率几乎不受塔内过饱和度的影响,均能稳定在75%左右;随脱硫塔入口烟气温度的升高,细颗粒的脱除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底盘测功机上利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等设备就甲基环戊二烯三羟基锰(MMT)对轻型汽油缸内直喷(GDI)车辆颗粒物(PM2.5)等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用油为一种不含MMT的基础油和两种调和油(MMT+基础油),试验车辆为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3辆轻型GDI车辆.研究发现:汽油中锰浓度由0提高到21.7,mg/L,GDI车辆尾气中PM2.5数量和质量排放呈增加趋势,最大增幅超过1倍,且颗粒数量增加部分主要为核模态和积聚模态颗粒;同时,发动机冷启动阶段PM2.5数量排放峰值浓度升高,GDI车辆排放的PM2.5中锰含量明显增加,而可溶有机成分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20,(1):127-130
分析了北京市某综合办公楼的半集中式空调的PM_(2.5)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室外PM_(2.5)浓度采用不保证天数的方法进行取值,通过监测可以得到,不保证天数的设计方法可满足一般情况下的室内PM_(2.5)浓度限值,在城市污染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室外PM_(2.5)浓度的取值可适当减少,以减少设备初投资。  相似文献   

19.
声凝并是控制PM_(2.5)排放的重要预处理措施,经声凝并后颗粒粒径分布向大粒径方向迁移,从而促进后续除尘装置将颗粒脱除.回顾了国内外声凝并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声凝并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对PM_(2.5)声凝并脱除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旨在为经济、高效的燃烧源PM_(2.5)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处理PM2.5粒子和废气污染的新方法.该技术利用气体射流的紊流剪切和冲击作用,克服分子团聚的引力,将PM2.5粒子拆分为分子,并利用紊流、分子热运动和分子红外谐振的共同作用,打破分子化学键,将化合物分解为单质,从而达到处理PM2.5粒子和废气污染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处理PM2.5粒子和废气污染迅速且成本低亷,处理1 t废气和PM2.5粒子成本不到人民币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