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周博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141-141
目前一类油层注聚区块已经全部转为后续水驱,因此二类油层成为聚合物驱挖潜的主要对象,也是喇嘛甸油田继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的重要接替层。但是由于萨Ⅲ油层,油层多而厚度薄,渗透率较低,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严重,连通程度较低,导致薄差油层动用难度大,注入能力差,影响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多段塞交替注入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时可以减少聚合物用量,进而提高聚驱效益。从北北块一区3—4#站现场试验效果可以看出交替注入取得的聚驱效果较好,试验区阶段提高聚驱采收率11.95个百分点,比对比区多提高o.63个百分点,阶段节约聚合物干粉28.9%。  相似文献   

3.
《中国测试》2016,(Z2):97-100
砾岩油藏由于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能量变化较快,造成水驱采收率较低。聚合物驱是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式,但是由于砾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会更加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出现聚合物沿高渗条带窜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该文在窜聚特征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聚驱油藏的井间窜聚解释模型,并且形成井间窜聚解释的半解析方法,对窜聚通道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得到聚合物在砾岩储层中流动、吸附及扩散参数。可指导后续窜流通道的治理,并对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日趋成熟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本文基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建立了粘弹性流体驱替残余油膜过程的物理模型及流动方程,并对残余油膜驱替的动力学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残余油膜驱替效率的计算曲线分析可得,残余油膜越薄越难被驱替,油膜界面张力越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大,越有利于油膜的驱替,适当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可适量放宽驱替薄油膜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比普通聚合物溶液大,更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通过对某区块局部注高浓度的现场研究,初步总结了高浓度驱注采动态变化规律,对驱油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驱油效果的一些做法。结果表明,高浓度能够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层的动用厚度,具有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开发,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如何降低含水上升率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模拟葡北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普通中分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室内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葡北油田属于中低渗油藏,与抗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聚合物驱是指向油藏中注入髙分子量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老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主体油田已经进入年产量下降的阶段,且处于高含水期。如何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目前国内采油研究热点问题。国内陆地上约80%的油田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但由于陆相沉积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采收率较低,仅能达到20%~40%。若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用其他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注气驱油等是非常有前景的。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驱油技术的热点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东区聚驱在开采过程中,以其非均衡性为主线,不断优化注聚方案,提高聚驱阶段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东区聚驱后续水驱阶段仍存在的不均衡矛盾,及时调整开发思路,以提高区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聚驱采收率,提高油井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增加可采储量,2012年9月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注聚现场试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目前已见到初步效果,试验中心区平均含水下降2个百分点,本文结合储层描述、动态分析等方法,对小井距高浓度聚驱见效特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提高整体注聚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EOR筛选和潜力分析,孤东油田适合化学驱的单元19个,地质储量20467万吨,占孤东油田总储量的81.1%,聚合物驱在孤东油田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94年11月实施七区西52+3北部扩大试验区投注聚以来,共开展聚合物驱项目8个,注聚储量5012万吨,本文重点对聚合物驱油特点和见效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挖潜,对三次采油最大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之一,已经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得到推广。为了探索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可行性,在喇北东块8—182井区开展现场试验,试验区位于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试验目的层为高111—18油层,目前已经取得聚驱提高采收率接近7个百分点的好成绩,为了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针对试验区的中心井区,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室内渗流实验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盐聚合物的吸附特性、渗流特性及溶液性能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聚合物分子链上嵌入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层中的钙、镁、铁、硫等二价离子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降解,显著提高其抗盐性能;经过5次动态吸附后,抗盐聚合物黏度保留率较普通聚合物高24.20%;相同浓度条件下,抗盐聚合物黏度是普通聚合物的2倍;抗盐聚合物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均小于普通聚合物,更接近于线性,具有更好的注入性能,聚驱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3.5%,单位用量提高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8.5%.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在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最终采收率为52.2%。但聚驱结束后,还有近一半的地质储量留在地下,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增加其可采储量是油田可持续发展、建设百年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喇嘛甸油田北西块4—4#高浓度聚驱现场试验表明,在原250m左右注采井距下,高浓度聚合物驱阻力系数高,驱动难度大。当注采井距缩小至150m左右后,采出井全部受效,含水下降明显。因此,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聚驱后进行小井距高浓度聚驱现场布井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石油开采人手,重点介绍了三次采油阶段,而三元复合驱是我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攻方向。通过研究三元复合驱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其技术特点,表明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颇具发展前景的强化采油技术之一,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浓度转后续水驱的合理时机和转注方法,模拟试验区油层发育条件及现场实际注采状况开展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不同转注时机不同转注方式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转后续水驱的合理聚合物用量,对后续水驱采收率的影响,聚驱后,设计方案为聚合物用量为1460PV.mg/L时,可较好提高后续水驱采收率;研究了转后续水驱前不同注入段塞对采收率的影响,当注入3000mg/L的高浓度聚合物段塞0.1PV以后,可以保证后续水驱的采收率,提高总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市场的不断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国内的老油田不断枯竭,油田的开采越来越难,这就要求人们从枯竭的油层中将原始地质储量中的原油开采出来,迫切期待着新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而在众多提高采收率技术中,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更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的驱油机理及方式、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介绍了CO2驱油的存在的问题,指出了CO2驱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尕斯库勒N1-N2^1油藏矿化度高,且油层非均质严重,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变差,油藏不具备常规聚合物驱的基本条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新型高分子量抗温耐盐聚合物-交联凝胶体系基础配方,与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流体进行了配伍性研究,在室内开展了凝胶调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凝胶体系对该油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提高采收率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是目前三次采油中应用最广的一项技术,聚合物驱见效后,油井表现为宙水翠待绥下降,其下降幅度与注聚前利比一般下降10%以上,提高采收率8%以上,而随着含水率下降,也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本文将单独探讨聚驱见效后油井现场出现的状况以及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搅拌发泡法研究了磺基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起泡高度和泡沫半衰期,确定了一种可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泡沫驱油体系——磺基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FS)/α-烯烃磺酸盐(AOS)(质量比为1∶5(质量分数为0.2%的FS/AOS溶液))+1000 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分子量为1000万)。用该体系进行泡沫驱油室内填砂管驱替实验研究,在45℃,交替注入0.25 PV的FS/AOS/HPAM驱油体系和0.25 PV的氮气进行驱油实验,所用原油45℃黏度为950 mPa.s,结果表明,注入复合段塞后,注采压差迅速上升,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32.06%,最终采收率可达80.79%。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为10~12%,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50%。为进一步探索高浓度聚合物驱油的可行性,针对高浓度聚驱存在问题,开展了高浓度聚合物驱缩小井距现场试验。本文对高浓度聚合驱缩小井距试验区的油水井动静态资料的分析,总结了试验区的油水井动态变化特点及试验效果,对高浓度聚合物驱油的进一步开展及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现场实际经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