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飞马座XL发射失败原因查明美国空射飞马座XL导弹发射失败原因已初步查明,引起失败的原因系在设计中采用了错误的空气动力模型。发射失败后进行的风洞试验表明,火箭的气动参数和临界状态与风洞试验测得的数据有很大不同。为了省钱,轨道科学公司在设计飞马座XL火箭...  相似文献   

2.
飞马座火箭发射MSTI3卫星5月17日,最后一发标准型三级空射飞马座火箭把空军的MSTI3卫星送入了轨道。这是自1990年4月以来轨道科学公司的这种火箭的第6次成功的发射。火箭是在太平洋上空11600m处的洛克希德L-1011载机上发射升空的,发射后...  相似文献   

3.
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 (Pegasus)火箭由于密封出现问题 ,导致美国宇航局的太阳辐射与气候实验 (Sorce)卫星发射推迟到 2 0 0 3年 1月进行。这次推迟也导致美国宇航局的星系演化探测器发射推迟到 2 0 0 3年进行。轨道科学公司在过去两年里只进行过一次飞马座火箭发射 ,火箭将美国宇航局的高能太阳光谱图像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科学公司原计划在 2 0 0 2年年底之前再进行 3次飞马座火箭发射任务。轨道科学公司目前轨道科学公司目前计划2 0 0 3年第一季度发射两颗卫星NASA飞马座运载火箭的发射推迟到2003年…  相似文献   

4.
正NASA"电离层联系探测器(ICON)"发射任务的官员称,该卫星将很可能由飞马座XL火箭自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而非原计划中夸贾林军用机场。但NASA尚未正式宣布这一改变。飞马座XL火箭原拟6月14日由L-1011载机挂载,从夸贾林军用机场起飞,将ICON卫星送入轨道。但诺格创新  相似文献   

5.
运载飞马座火箭的飞机完成飞行试验美国轨道科学公司运载飞马座火箭的洛克希德L─1011三星运输机于1993年11月30日飞返美国,按照计划它将于1994年初进行首次正式飞行,空射改进型飞马座XL火箭,该火箭将把美国空军的第一个航天试验实验平台(Step...  相似文献   

6.
飞马座XL发射成功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空射火箭于3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把美国空军的REX2科学实验卫星送入了高度约为828km的圆型极地轨道。这颗卫星重110kg,价值500万美元,是由美国CTA航天系统公司研制的,卫星寿命为1~3年。飞马座...  相似文献   

7.
正SLS芯级发动机段结构验证件在米丘德工厂完成制造,准备通过飞马座驳船运至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进行结构试验。该发动机段可安装4台RS-25发动机,试验将对发动机段施加拉压和扭转载荷,验证结构件是否能够承受火箭发射、起飞和飞行中的载荷。发动机段装船后,飞马座驳船将穿行1 995 km的河道,到达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为了适应SLS芯级的尺寸,NASA对飞马座驳船进行了改进,长度增加了15 m,相比运输航天飞机外贮箱时,其总质量增加了272 t。芯级所有结构件均由此船运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发射市场情况近几年变化很大。据称 ,1997年地球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数量增长了 5 9% ,1998年又增长了 9% ,但 1999年却下降了 2 5 % ,而 2 0 0 0年可能还会再降低 15 %。由于没有发射任务 ,多种火箭几乎被闲置 ,这其中包括 :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的雅典娜 ,以色列的沙维特 ,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 ,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些火箭。洛马公司的宇宙神 2、波音公司的德尔它 2和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 XL等火箭的发射任务也不饱和。而日本的 H- 2、中国的长征火箭以及印度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 (PSL V )尚未显现强劲的竞争势头…  相似文献   

9.
美国超-X计划X-43试飞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美国正在实施的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计划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NASA的超-X(Hyper-x)计划、X-43试飞器,飞马座火箭助推器,试飞计划与X-43A首次试飞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1990海、空、航天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Orbital Sciences和Hercules Ae-rospace两家公司联合研制的宇宙火箭飞马(Pegasus)。该火箭的外形很象一枚带三角翼的巡航导弹,但实际上是一种由飞机运到高空发射的宇宙火箭。它可能就是美国SDI计划中用F-15战斗机发射的反ICBM导弹。飞马火箭由3级组成,其主要参数为:总长约15m、直径1.27m、质量18708kg(不包括有效载荷)、翼展6.7m、尾翼1.5m(3片)。弹翼和弹体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用象B-52轰炸机那样的大型飞机运到  相似文献   

11.
特种空中目标威胁值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释了特种空中目标是指那些不直接对防空体系所保卫的地 (水 )面目标进行攻击 ,但能大幅度提高空袭体系空袭效果的空中目标 .指出了这类空中目标的威胁值需通过空袭效能或防空效能的变化间接计算 ,不能直接求出 .详细介绍了要地防空和分布式区域防空中特种空中目标威胁值的计算方法 ,并对特种空中目标威胁值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特种空中目标威胁排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超视距空战中空空导弹攻击效果问题,对空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的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空空导弹、目标飞机的运动学方程,结合空空导弹导引律,建立攻击过程中导弹的弹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空空导弹引信启动模型和空空导弹终点效应及目标毁伤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状态下空空导弹对目标的攻击效果存在差异,该模型可反映出在一定初始状态下空空导弹对目标的攻击效果,为空空导弹的作战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仿真建模软件对舰船密闭舱室与内部发热体用简化模型进行模拟。采用高Reynolds数k-ε模型与壁面函数法对舱室内空气湍流传热进行计算,分析同等送风量条件下不同送风方式以及不同送、回风口尺寸对舱室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下侧送风、上侧回风方式对舱室降温效果更好;回风速度与回风口尺寸对舱室温度无明显影响;送风速度小且送风口尺寸大时,舱室温度分层明显,整体温度更低。  相似文献   

14.
近程防空武器的作战效能,结合空袭武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地面防空的作战效能可用保卫目标在1次袭击中不被毁伤的概率表示,而每个空袭兵器的杀伤概率决定于防空武器每次射击的杀伤概率和射击次数.如果各空袭武器的威胁值都相等,防空武器对每个空袭武器的杀伤概率也相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基于铝粉燃料的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独特的爆轰特性及推进性能,开展铝粉/空气和氢气/空气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热试车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发动机构型及条件下,铝粉/空气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推力比氢气/空气高35%;铝粉/空气的峰值压强比氢气/空气高11%;铝粉/空气的爆轰波传播速度比氢气/空气低11%;铝粉/空气工作模态同氢气/空气一样,均为单波模态。上述差异一方面由燃料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所致,另一方面由气-固两相爆轰和纯气相爆轰差异所致。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吸气式粉末燃料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奠定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现有国内外红外空对空导弹的性能数据进行统计,总结出估算红外空对空导弹动力射程的经验公式.该公式用于导弹初步设计和评价国内外空对空导弹的性能是行之有效的.指出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是提高红外空对空导弹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舰空导弹目标最大航路捷径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明确了水面舰艇编队防空的两种形式,即编队协同防空和编队护航防空.重点研究了舰空导弹杀伤区目标最大航路捷径对编队协同防空和编队护航防空时水面舰艇配置间距问题,并对舰空导弹总体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为衡量防空体系的威慑效能,给出了防空体系和空袭体系的标准化要素,提出了采用效能指数法对同类和异类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指数的标准化算法,计算了防空体系和空袭体系的总效能指数,根据两者的计算结果提出防空体系威慑效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潜艇发射武器后舱室气压变化对艇员健康的影响,基于潜艇武器发射装置的基本原理、气体状态方程和气压传动理论,建立了舱内气压变化的方程。通过仿真,详细分析了武器发射后舱室压力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指出了不同条件下发射武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结合人体生理学和防护理论,给出了气压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母编队防空舰阵位配置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提出一种航母编队防空舰阵位配置优化方法。根据防空舰部署距离、拦截扇区大小、拦截扇区内空袭目标概率函数,构建描述防空舰防空作战能力的防护条件下航母可生存概率函数,通过将防空舰配置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内防空扇区配置问题,建立一个航母编队防空舰配置优化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作战目标情况下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提升航母编队防空舰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