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涵盖了其物化形态,即空间构架、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它反映了历史性城市的全貌及其独特的形象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对中国古代城镇空间理念及其特色的探讨,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互动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尤其是特色文化资源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特色文化资源中,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优秀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具有极高的资源利用价值.甘孜州是四川省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自然风光极为优美的地区,并且是为当代世界的人们所向往的远离城市喧嚣、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共存、风景优美的理想境界地区--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域,康巴文化的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对于甘孜州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由于甘孜州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总量极为有限,要充分利用康巴文化的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资源发展甘孜州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就必须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康巴文化的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的资源价值,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特将甘孜州康巴文化的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资源归纳介绍如下,并对其资源价值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情感认同是指对个人及群体之间的共同情感的确认。主流情感认同是国家、民族确立其正统性的重要依据。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对待本民族和传统情感及精髓却表现出多方面的缺失。作为未来社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大学生主流情感缺失必将对文化、民族、国家的健康延续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大学生主流情感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找出应对办法,对情感传承、情感立场与态度的确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街巷作为城镇发展中的基本要素,既体现了城镇发展的脉络和特色,又是解决保护与更新问题的重要依据.在对江西铅山河口古镇调研的基础上,从街巷结构肌理、组织节点、组成界面、尺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街巷的特色,发现历史文化背景才是街巷独具特色的主要成因,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古镇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空间是县域经济体系,通过县域特色城镇文化的发展可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对围绕泗洪县域城镇构建地区文化发展的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将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这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在国家、省域和县域三层视角下审视泗洪县的城镇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具体剖析泗洪城镇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机遇;最后,从文化空间、文化价值、集体记忆、生态循环和文化富民等方面提出泗洪城镇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县域城镇文化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文化价值是指德育教育对于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定社会主体在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层面上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其价值的存在方式包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发展先进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峡地区古代城镇时空格局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和城镇建设导致地域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正面临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考证相关史料,分析古代三峡地区开发理念和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以及与同时代中原诸国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地区古代城镇时空格局在区域观念上具有朴素的生态流域观,在实施策略上呈现"点-轴"型开发模式。重建其历史变迁过程是修复上述"建设性破坏"矛盾的基础研究之一。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受到自然地理格局的基础性型范作用,地域文化系统的内驱性动力干扰和社会结构方式的技术性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最终来说文化认同则成为国家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制造文化认同危机的影响,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实现祖国早日统一,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因素蕴涵着建立一个美好、优质的现代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多民族社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需要在承认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尊重、宽容、接纳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中总结出各族共享的“共同文化”,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某种“文化的一体化”,达到各民族在基本价值观念上的彼此认同,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多元文化之间和谐共生共进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三苗网"所联系的苗族网民对民族政策影响族群认同有充分的认识,网民不仅对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还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应用民族政策这种可见的工具利益推动族群的情感认同,从而强化了苗族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合力构建了闽北历史文化村镇适宜的人居环境,其价值特色通过村落选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和地方民俗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方式得到完美呈现,集中体现了闽北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和生态观。历史文化村镇应当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创新思路,突破保护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的意识淡漠、资金短缺、措施不力的难题,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寓保护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挖掘扩大历史文化村镇的社会影响,形成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促进遗产资源持续和多方位地释放出文化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沿线8省(市)和众多名城古镇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江南段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运河河道在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河段提供发展建设思路。在明确大运河文化带涵盖城市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与其他河段沿线城市协力激活大运河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历史传统,借助科技手段、文化手段和政策手段,深入发掘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记忆,推动城市间文化、经济、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发展,在文缘融通、人缘相亲中实现以文化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充分调查我国农村具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巴渝古镇聚居形态的整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中,古镇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畴,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当代时空语境中有效地保护这种传统的聚居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试从巴渝古镇聚居形态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特点与演变趋势入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的技术思考,并从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延续和古镇社会文化形态的修复两个层面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与政策两个层面讨论了整合实施的保障策略,为古镇整合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休闲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地区。河南省的千年古镇文化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学术界对河南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及开发、历史文化名镇的建筑价值、街巷空间布局规划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质量是评价两个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筑环境历来视为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与设计中作为统一的整体而考虑。由于城市性质、人际交往、总体观念和自然保护等,城市出现了时代的变革。因为没有重视,城市里出现了环境的污染。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分析:城市扩建、改建和发展中出现的历史变动;文化承传表现的城市个性;借助自然和绿化改善城市环境的情调;建筑环境对视角、规模的限定;建筑环境面临的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17.
乡镇财政面临着收入规模小、压缩开支难、债务负担重、偿还能力差、调整余地小等主要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大改革力度,减少财政供给人员。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的渐进式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涌现与发展,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了农业经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改造传统农业打下了基础;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文章叙述了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渐进式决策模式和小城镇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保定市小城镇为例,对小城镇生存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小城镇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针对小城镇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房地产开发档次不高、建筑形态千篇一律等,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