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一株深海来源微小杆菌属细菌Exiguobacterium sp.SWJS2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本文先后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紫外诱变条件为8W紫外灯在20cm处直接照射50s;三轮诱变后得突变株UV-48,其酶活较原始菌株提升21.32%。再以UV-48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酸诱变,条件为0.03mol/L亚硝酸作用8min;三轮诱变后得突变株HN-34,其酶活为1109U/m L,较突变株UV-48提升13.97%,较原始菌株提升38.28%。HN-34传代5次相对酶活均在94%以上,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
原始菌株放线菌CXX-10具有维生素D325位羟化活性。通过CXX-1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优化,并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酶活较原始菌株提高到152%的菌株UV-179,25(OH)D3产量达到4.27mg/L。  相似文献   

3.
以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imperiale)Mebl-012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筛选麦芽三糖生成酶高酶活菌株。将不同ARTP致死率下的菌悬液进行了混合,均匀涂布筛选平板进行初筛,之后用摇瓶发酵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了一株麦芽三糖生成酶高产突变菌株Microbacterium imperiale Metp-57,酶活达到241.32 U/m L,较出发菌株Mebl-012(产量为116.43 U/m L)提高了107.26%。以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出的高产菌株Metp-57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高产突变株Metu-24,其麦芽三糖生成酶酶活可达到408.41 U/m L,较原始菌株Mebl-012提高了250.77%,且遗传性状稳定。突变株Metu-24较原始菌株Mebl-012的生长速率有明显提高。以本实验麦芽三糖生成酶水解淀粉,制备的麦芽三糖糖浆中麦芽三糖占主要成分,含量达到46.7%。   相似文献   

4.
以体积分数50%的环己烷等8种有机溶剂为筛选压力,从富油土壤中筛选得到15株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产生菌。选择其中酶活最高的菌株ZL8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产酶能力提高34%的突变株ZL8-26,并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酶活达到85U.mL-1,是原始菌株的2.4倍。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类芽胞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本实验室产胆固醇氧化酶的菌株类芽胞杆菌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LiCl、紫外+光敏试剂(8-mop)物理化学诱变处理,最后得到一株突变株XUM-10,并对其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酶活为221.20U/L,其酶活为出发菌株的2.5倍。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酿酒酵母菌株UV-45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筛选及致死率测定,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稳定,酶活为74.26 U/m L的突变菌株UV-E-16,与出发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了22.74%;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获得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 H5.62、培养温度29.5℃、接种量6.12%,该条件下,菌株UV-E-16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90.91 U/m L。经化学诱变及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出发菌株UV-45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提高了50.24%,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酿酒酵母菌株UV-45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筛选及致死率测定,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稳定,酶活为74.26 U/m L的突变菌株UV-E-16,与出发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了22.74%;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获得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 H5.62、培养温度29.5℃、接种量6.12%,该条件下,菌株UV-E-16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90.91 U/m L。经化学诱变及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出发菌株UV-45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提高了50.24%,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产凝乳酶的米黑毛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照射、紫外复合氯化锂处理,以筛选产凝乳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确定的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为90 s,经多次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13,其凝乳酶活力为2448.9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2.85%;复合诱变的最佳条件为90 s紫外照射复合1.5%氯化锂,在多次诱变的基础上,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Li Cl-6,其凝乳酶活力为2703.5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70%。传代实验表明,两株突变菌都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蜂蜜曲霉产AMP脱氨酶酶活有进一步提升,采用紫外诱变方法筛选菌株,得到一株酶活提高了40%的突变菌株UV-26,再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成分为:葡萄糖4%、玉米浆干粉1%、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麸皮20 g、水20 g。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蜂蜜曲霉产AMP脱氨酶的酶活可达7553 U/g干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相较于原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4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