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美  王晓翌  李鸿敏 《食品科学》2017,38(19):309-314
目的:分析我国食品供应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的大小,为今后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突变理论模型,构建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5—2014年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总体而言,近10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从食品供应的3个具体环节来看,风险一直呈现波动趋势,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消费这2个环节,近2年来食品安全风险呈现增长态势。结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业分散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建立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上屡屡爆出的"地沟油"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激烈讨论,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已经成为焦点,监管部门身负重责。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比较食品供应链的生产、物流及销售环节监管的相对重要程度,定量并定性地给出各环节的所可能产生风险的监管权重,对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进行排序,并为监管部门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食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供应源头→食品加工→经营/消费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进行风险评价,即先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再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模糊处理,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运算进行结果评价。以我国近几年的相关统计信息为依据,对从农田到餐桌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我国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由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公共健康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收集和识别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挖掘造成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管理措施的前提条件。有效利用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开展有效预警,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抽检数据特征和食品安全预警模型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风险分析、趋势分析、关联挖掘、全息画像和效能评价等视角构建了基于食品抽检数据的风险预警智能分析模型。该模型旨在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消费、生产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基于食品抽检数据的风险预警智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供应链物流环节较长,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现状,指出了食品供应链物流中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包括:食品物流包装不合格、食品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化程度低和缺乏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最后提出了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主要从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科学协同机制、建立食品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化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4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食品安全风险涉及的食品种类、风险发生的供应链环节、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风险产生的责任主体四个要素入手,对2001-2011年的3484个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统计描述分析,得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4个风险来源关键点分别是肉制品、深加工环节、要素用量不当、个体生产经营者的结论. 针对上述风险来源关键点,提出了严格规范食品行业要素使用,加强对个体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增强对深加工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强化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食品种类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来源多、复杂多样。针对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报类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分别采用统计方法和网络视图,对食品-地区-危害物的不同组合,进行多维度分析,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品类、危害物以及区域分布,并分析不安全食品在供应链上的关联关系,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风险评价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机器学习作为数据挖掘和事件预测的重要方法,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有关研究,就机器学习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展开分析、评价和总结,推动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食品真实性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食品安全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在综合监管科学范畴的监管模式下,通过监督管理科学化、技术化和规范化并结合真实性识别技术的研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技术鉴别;通过供应链脆弱性评估和多种技术甄别手段的研究,建立典型高值动植物食品的同位素、基因、多态性识别及整体检测等技术和食品供应链特性的脆弱性平台体系,从而解决食品真实性中多样性差异、循因手段匮缺、行为确定难等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随着各项鉴别技术的发展和真伪鉴别监管平台的建立,食品欺诈和真实性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求影响食品监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食品监管现状的风险评价模型,本文基于可获得的政府食品安全的监管、统计年鉴、百度指数等相关数据,建立以食品品类为研究对象的食品监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2014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类食品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到公因子,以因子得分作为食品品类风险项目的综合评价值并对其风险进行排序,划分风险等级。通过该模型的应用可实现对食品品类的预警功能,并溯源风险产生的因素,为政府基于风险在有限的监管资源下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食品欺诈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纯  李笑曼  张冰妍 《食品科学》2015,36(15):221-227
2013年初发生的“马肉风波”震惊欧洲各国的同时,也使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目前正处于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事件时有发生的混乱局面,食品欺诈事件又大多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度。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欺诈事件,在比较国内外食品欺诈事件性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应对食品欺诈事件的策略分析,以及重典法治的历史经验,提出了5 点思考与建议。期望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第三方力量,继续保持严打违法添加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使我国食品欺诈的“安全性”问题尽快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产品安全风险来源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我国水产品中安全风险来源,对我国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危害,渔药、甲醛、多聚磷酸盐等养殖、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投入品与添加物,重金属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开展的风险评估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分析指出我国在水产品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产品风险评估方面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品风险评估,以确保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进出口安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霍敬裕  唐海燕 《食品科学》2016,37(15):278-282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责任保险的共有功能,并且其最终的受益群体是食品消费者。在现行法律制度下,企业的自发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需求不足,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低,对此,政府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加以引导,既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又能有效调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供给及有效需求。本文试结合我国各地方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行政指导工作试点工作,探讨该保险领域中行政指导的特点、方式及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曼  唐晓纯  普蓂喆  张璟  郑风田 《食品科学》2014,35(13):286-29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为了更好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我国提出了"社会共治"的治理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共治,其实质是从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上下结合、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首先对欧洲关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然后论述社会共治的3类责任主体——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监管力量在食品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的监管作用机制为例,强调第三方监管力量,由于其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特点,可补充政府自上而下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砷(As)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而引起人们对砷危害性的高度重视。虽然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的As进行低浓度的测定,但是同时存在仪器昂贵、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较高、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等缺点,不利于食品中应急事件的快速检测,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成本低廉、简单快捷、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重金属As的快速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且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特点,使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新技术,同时非常适用于食品中应急事件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以大肠杆菌、蛋白质、DNA和核酸适配体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为例,对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在食品中重金属As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作重点综述,并对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金海水  刘永胜 《食品科学》2015,36(13):265-271
如何识别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以有效减少或阻止其安全问题的发生,是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应予以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提出通过食用农产品安全中的问题事件,经由因果路径分析,在研判其供应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点;进而建立由“监管方-被监管方-消费者”共同构建的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体系,辅之以先进的技术保障手段,将食用农产品安全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姬瑞  曹慧  徐斐  于劲松  袁敏  彭少杰  王李伟  李洁  王颖 《食品科学》2015,36(11):197-201
本实验选用了3 种常用的方法--Risk Ranger、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wift 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risk assessment,sQMRA)和食品安全数据库(food safety universe database,FSUD)工具,对即食熟肉制品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了风险排序。结果表明: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风险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相比于sQMRA模型,Risk Ranger和FSUD工具更适用于即食熟肉制品中主要致病菌的安全风险排序。  相似文献   

18.
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框架方法,包括采样和微生物检验,概述良好卫生规范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如何达到某一食品或加工过程的特定食品安全目标(food safety objective,FSO)。FSO是企业在特定食品或食品操作中选择并实施控制危害的措施,为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监督程序以评估企业采纳管理措施的适当性,以及在不同国家监督程序的等同性方面的定量提供了科学基础。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然而应在了解其局限性及其应用的益处和目的的情况下选择和应用微生物检验。食品工业制定有效的管理系统控制食品中特定的危害,其对于负有评估企业是否已经建立并充分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职责的管理机构来说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王杕  陈松 《食品科学》2016,37(5):283-289
本文首先对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基层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调查。再以镉大米事件的应对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食品型突发事件的消解式应急处置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思  路西  吴昊  钟凯  郭丽霞  赵洁  罗晓静 《食品科学》2014,35(13):245-24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食品添加剂风险交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大学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大学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有较高的风险认知和负性情绪。知识和企业风险控制等对于降低风险认知和负性情绪都有显著影响。但是,知识知晓和企业风险控制评价的情况均较差,71.4%的受访者将违法添加物三聚氰胺等视为食品添加剂,仅8.9%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会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结论:要促进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降低负性情绪,应加强食品添加剂知识的科普宣教、并规范企业遵纪守法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