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勇  周文 《精细化工》1998,15(5):36-39
用2%Pt/C作催化剂,在35~37℃、1MPa条件下,用催化氢化法合成了2 (2’ 羟基 3’ 叔丁基 5’ 甲基苯基) 6 氯 苯并三唑,收率为70%。用熔点、元素分析、MS谱图、1HNMR谱图,表征了该化合物结构。这种氢化方法成本较低,后处理简单,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α-异佛尔酮为原料,在氯化锌和己二酸存在下,尝试合成氧代二氢大马酮香料,却意外得到了氧代二氢大马酮的一个异构体,即标题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优化了合成此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即使用无水氯化锌、最佳反应温度为145 ℃、最佳反应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3.
以对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化、缩合、Gould-Jacobs环合和氯化反应,首次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总收率约20%.用EI-MS、1HNMR等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对氨基水杨酸为起始原料,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制得4-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然后与溴素和硫氰酸钾反应制得4-氨基-2-甲氧基-5-氰硫基苯甲酸甲酯;再用溴乙烷在氢氧化钾催化下乙基化制得4-氨基-5-乙硫基-2-甲氧基苯甲酸;最后用双氧水氧化制得氨磺必利的中间体4-氨基-5-乙磺酰基-2-甲氧基苯甲酸,合成总收率为24.5%,目标物化学结构经IR、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5.
陈美凤 《广州化工》2010,38(1):102-103
用铁粉还原硝基合成2-乙酰基-6-氨基苯甲酸甲酯,考虑了溶剂、催化剂、酸、铁粉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还原效果的影响,找出了用弱酸NH4C l代替盐酸以减少酯的水解;用甲醇以减少水的用量,便于后处理的路线。结果表明,采用FeC l2.4H2O和NH4C l(1:2)为混合物催化剂,用甲醇以减少水的用量,使反应得到了改善,反应速率大幅度提高,水解程度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石诚  张璐璐 《山东化工》2012,41(1):17-19,27
5-雄甾烯-3β-醇-17-酮-3-醋酸酯是多个甾体激素合成的中间体,如去氢表雄酮、癸酸诺龙、雌二醇、炔诺酮等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产品的合成。通过对工艺的实验研究,得出最优化的工艺为用盐酸替代三氯氧磷,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且加入的盐酸的量与I的质量比为0.5:1。用甲苯和丙酮的混合溶剂替代受限制使用溶剂苯,与I的质量比为2.5:2.5:1。实现了工艺绿色化,并且收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N-叔丁氧羰基-L-酪氨酸甲醋酯原料,经乙基化反应,再与无水乙二胺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用三氟乙酸脱除氨基保护基,最后用氢化铝锂还原酰胺基制得标题化合物.该工艺避免了高压、氢气、乙硼烷等对设备、安全性要求高的条件,反应温和可控,反应周期短,安全性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8.
1,3 ,4-噻二唑类化合物是药物中间体 ,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用来制备抗菌药、消炎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驱虫药 ,还可用来防止水稻百叶枯病、柑橘溃疡病、蕃茄青枯病等。用三氯氧磷和二氯氧硫可催化合成 1 ,3 ,4-噻二唑类化合物 ,用盐酸催化合成 2 -氨基 -1 ,3 ,4-噻二唑化合物也有报道。硫脲乙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一般用以异硫氰酸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在聚乙二醇 40 0催化下反应制备 ,或者用胺类化合物与硫氰酸盐和卤化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一锅法”合成。该化合物用前人的方法合成得到的产率非常低。采用混合催化剂聚乙二醇 80 0和十六烷基三甲…  相似文献   

9.
3 (4 氯 2 氟 5 甲氧基苯基 ) 1 甲基 5 三氟甲基 1H 吡唑是合成除草剂的中间体。它通过以下途径制得 :邻氯对氟苯甲醚在冰水浴下与甲基二氯甲基醚和四氯化钛反应得 4 氯 2 氟 5 甲氧基苯甲醛 ;后者经甲基格氏试剂作用 ,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三氧化铬氧化 ,转变为 4 氯 2 氟 5 甲氧基苯乙酮 ;4 氯 2 氟 5 甲氧基苯乙酮在甲醇钠 /甲醇体系中 ,与三氟乙酸乙酯反应得相应的 β 二酮 ;然后用水合肼闭环 ,再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即得产品。总收率 6 3 5 %。最后一步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时 ,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可减少副产品的生成。产品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认  相似文献   

10.
周勇  刘冰 《应用化工》2013,(10):1804-1805,1807
以N,N-二甲基-4-氨基吡啶为催化剂,用3R,3S-2-脱氧-2,2-二氟-1-氧代-D-呋喃核糖和苯甲酰氯反应,合成了药物Gemcitabine的关键中间体3,5-双-O-苯甲酰基-2-脱氧-2,2-二氟-1-氧代-D-呋喃核糖,用元素分析、IR与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异丙醇作溶剂进行重结晶,分离出非对映异构体产物。讨论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比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苯基硅橡胶的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基硅橡胶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苯基含量时,苯基的存在使甲基硅橡胶的结晶性下降,且苯基含量越高,结晶性越低;随摩尔质量、苯基含量的上升,苯基硅橡胶的粘度也相应增高,但并非均匀变化;苯基硅橡胶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高摩尔质量的苯基硅橡胶对温度的依赖性更大。剪切作用对苯基硅橡胶粘度、流动性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Lewis酸AlCl3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二茂铁与苯甲醚、二苯醚、苯基正丁基醚、苯基正辛基醚和苯基正十六烷基醚的配体交换反应.发现二茂铁与苯甲醚和二苯醚反应可以合成出带有醚键的芳茂铁盐,即(环戊二烯基-铁-苯甲醚)盐和(环戊二烯基-铁-二苯醚)盐,而二茂铁与苯基正丁基醚、苯基正辛基醚和苯基正十六烷基醚的反应产物均为(环戊二烯基-铁-苯酚)盐.通过FT-IR和 1HNMR对上述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将硫化烯烃添加到苯基硅油中,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硫化烯烃对苯基硅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化烯烃可降低苯基硅油的磨斑直径和摩擦系数;当苯基硅油中国产硫化烯烃或进口硫化烯烃的质量分数为5%时,其烧结负荷较纯苯基硅油分别提高了118.75%和181.25%,且后者比前者高28.57%;但两种硫化烯烃都不能改善苯基硅油的油膜强度。  相似文献   

14.
乙酸苯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苯酚和乙酸酐直接酯化合成乙酸苯酯,用红外光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系统地分析了苯酚直接酯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根据实验所得的动力学数据,采用拟均相模型回归了动力学方程.同时考察了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比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乙酸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Oils containing 0~100 ppm biphenyl and phenyl ether were analyzed by a new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between gas chromatographic peak heights and biphenyl and phenyl ether concentrations were 0.99 and 0.98, respectively. As little as 5 ppm biphenyl and phenyl ether in oils could be determined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in 90 min by this new method.  相似文献   

16.
2,3,9,10,16,17,23,24-Octa-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s modified with phenyl, tolyl, tert-butylphenyl, and trifluoromethylphenyl groups and their nickel(II)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phthalonitriles with the phenyl derivatives, which are precursors of the phthalocyanin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4,5-dichlorophthalonitrile and phenyl boronic acids by use of Suzuki-coupling reaction.  相似文献   

17.
采用醋酐、苯酚为原料酯化合成醋酸苯酯。无催化剂情况下,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对醋酸苯酯收率的影响。发现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增加醋酸苯酯收率,反应温度在130℃,醋酐与苯酚摩尔比值为1.2条件下,醋酸苯酯收率达到99%(以苯酚计)以上。同时,还研究了自制固体酸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110℃下,醋酸苯酯收率达到99.3%。  相似文献   

18.
3,5-二取代手性海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混合溶剂法由氨基酸和异氰酸苯酯合成 3 ,5 二取代手性海因的工艺 ,合成的 4种手性海因 ( 5R) 5 ( 5 咪唑甲基 ) 3 苯基 2 ,4 咪唑啉二酮、( 5R) 5 苄基 3 苯基 2 ,4 咪唑啉二酮、( 5S) 5 甲基 3 苯基 2 ,4 咪唑啉二酮和 ( 5S) 5 羟甲基 3 苯基 2 ,4 咪唑啉二酮均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 ,经元素分析、IR及1HNMR分析证实其结构与预期结构完全一致。详细探讨了原料配比、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对手性海因制备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 ,本工艺操作简便 ,最高产率达75 %。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henyl group number on enantioseparation capability of a chitosan-based chiral selector (CS), in this study, two series of chitosan derivative and their enantioseparation we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group at 2-position of glucosamine, the derivatives were classified as amido-type and ureido-type. In the amido-type CSs, the CS with two phenyl groups showed the best enantioseparation capability; the CS with one phenyl group exhibited the poorest enantioseparation; and the enantio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S with three phenyl groups intermediated between those of the CSs with one and two phenyl groups. In the ureido-type, the CS bearing three phenyl groups was in the middle of two CSs with two phenyl groups in enantiosepar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one phenyl group in a chitosan derivative is not enough for enantioseparation, and two or three phenyl groups are necessary. On the other hand, introducing three phenyl groups onto one glucosamine unit of chitosan, can not definitely result in a better enantioseparation capability, comparing with introducing two phenyl groups.  相似文献   

20.
王煜  方志杰  汪建敏 《精细化工》2007,24(12):1212-1214,1235
对合成结构较简单的4种以芳基取代丙烯腈为骨架的芪类化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取代苯甲醛和取代苯乙腈为原料,在氮气保护、甲醇钠作催化剂等条件下,通过一步缩合反应,高收率得到(Z)-2-(3,4-二甲氧苯基)-3-(4-甲氧苯基)丙烯腈(Ⅰ)、(Z)-2-(3,4-二甲氧苯基)-3-(3,4-二甲氧苯基)丙烯腈(Ⅱ)、(Z)-2-(3,4-二甲氧苯基)-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腈(Ⅲ)、(Z)-3-(3,5-二甲氧苯基)-2-(4-甲氧苯基)丙烯腈(Ⅳ),实测收率分别为98.3%、96.0%、83.4%及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