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加工成为复合材料制品合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加工是目前复合材料孔加工的主要手段。本文将重点分析复合材料制品孔成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结构、结构质量和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选择,并对影响复合材料制孔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主要有工装、刀具、人为因素及维护。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了陶恣材料孔的机械加工刀具的设计制做,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主要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郭一锋 《贵州化工》2013,38(2):29-30,33
任何机械加工的工件从初始加工到最后检测合格并投入使用,都需经过一系列步骤,其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工件的质量。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各种可能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机械加工前需要对加工过程缜密考量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加以控制。本文集结机械加工行业中所积累的多种优良经验及一些失误的前车之鉴,针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机械加工误差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复合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有望加强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因此,以芳纶纤维性质为切入点,阐述了芳纶纤维材料缺陷,分析了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势,并以医疗床板中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为例,对芳纶纤维在增强玻璃布及树脂的机械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切断加工、外圆表面加工和钻孔加工3个方面介绍了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制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陷,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根据实践经验研究出了避免缺陷产生的解决方法;通过改进刀具结构、装夹方式,以及调整工艺参数,优化了加工工艺,在改进制品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制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机械加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应用了各种机械加工工艺的复合材料制品实例,探讨了复合材料制品采用机械加工的必要性,主要分析了复合材料制品需要机械加工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几项因素,包括:(1)层次和结构;(2)结构质量和原材料;(3)加工工艺的选择;(4)工装模具。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加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层、劈裂等质量问题。本文从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工艺特性人手,讨论了钻头的设计及磨制方法、钻孔工艺参数的选取、金刚砂套料刀具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提出了若干适合实际操作的工艺技巧。  相似文献   

8.
介孔分子筛的添加对PE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充介孔分子筛MCM-41(带模板和无模板)颗粒以及不同的填充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具有独特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的纳米介孔分子筛MCM-41(带模板)直接作填料,能与基体形成新型网络复合结构.因此,在MCM-41(带模板)的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比基体树脂提高43.5%,弹性模量提高了50%;用MCM-41(无模板)作填料,在其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比基体树脂提高52%,弹性模量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分析法检测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常温封孔的质量。讨论了封孔液中镍离子含量、氟化物含量、封孔添加剂含量、杂质离子以及封孔液的pH值、温度对封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孔液中镍离子含量、氟化物含量、封孔添加剂含量是决定铝材封孔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经过实验得到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常温封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5g/L Ni(AC)2,0.5~0.8g/LF^-,4.0g/L添加剂,温度30~35℃,时间10~20min,pH值5.5~6.5。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介孔S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水玻璃(SS)和正硅酸乙酯(TEOS)自组装制备了两种大孔径的虫状介孔二氧化硅(SiO_2)MSU-J-SS以及 MSU-J-TEOS;分别制备了介孔 SiO_2含量为2%~10%的橡胶态及玻璃态的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对介孔SiO_2的物理结构及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源及合成条件将影响介孔 SiO_2的物理结构,相对于 MSU-J-TEOS,MSU-J-SS 表现出更好的结构规整性,具有较大的平均孔径,较小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壁厚;相对于纯环氧树脂,橡胶态和玻璃态环氧树脂介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均提高,并且由平均孔径较大的 MSU-J-SS 制备的介孔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没有降低,体现出增韧的效果;相对于 MSU-J-TEOS,MSU-J-SS 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更为均匀,其拉伸试样表现出相对韧性的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聚合物/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即原位聚合法和共混法,分析了其结构与性能特点和增强机理,综述了近年来无机介孔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航空工业领域中,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常常会加工大直径孔。在加工大直径孔时,无预制孔钻削直接加工出的孔会出现纤维撕裂、纤维脱出以及孔内壁分层等严重缺陷。首先重点分析了无预制孔钻削、螺旋铣和不同直径预制孔的加工原理和轴向力情况,并估计临界轴向力值;其次使用无预制孔钻削、螺旋铣和不同直径预制孔三种方法,建立对比实验,并对这三种方法的受力情况以及加工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钻削的轴向力主要由麻花钻头的横刃提供,而轴向力是导致分层的主要原因。当轴向力小于临界轴向力时,分层明显减小,而由于消除了横刃的影响使得预制孔方法加工时轴向力降低47%至61%,出口处分层因子较无预制孔钻削减小83%,因此预制孔方法在制造大直径孔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后期热处理对陶瓷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压Mulite/ZrO2/SiCp材料为对象,研究不同后期热处理制度对陶瓷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后期热处理有效地愈合因机械加工引进的材料表面/亚表面裂纹,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裂纹的愈合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本文实验的条件下,主要有玻璃相愈合及氧化钝化裂纹两种方式;后期热处理同时消除或部分消除了机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4.
张航 《中国陶瓷》1998,34(3):14-17
以热压Mullite/ZrO2/SiCp材料为对象,研究不同后期热处理制度对陶瓷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后期热处理有效地愈合因机械加工引起的材料表面/亚表面裂纹,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裂纹的愈合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本文实验的条件下,主要有玻璃相愈合及氧化钝化裂纺两种方式,后期热处理同时消除或部分消除了机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了一种以金属无机盐为前躯体,蔗糖为碳源,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模板原位合成金属化合物@介孔碳硅复合材料(M@CS)的方法。采用SEM、TEM、EDS和XRD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原位合成过程对材料的组成和颗粒尺寸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本文结果对高稳定嵌入式介孔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孔材料被用于光催化领域。利用不同类型的模板剂调节孔径和比表面积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方法之一,在介孔材料中引入第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也是提高其降解效率的有效途径。因而,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乙二胺(HED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嵌段共聚物EO_(20)PO_(70)EO_(20)(P123)与EO_(106)PO_(70)EO_(106)(F127),分别合成相应的介孔材料;通过静电作用将TiO_2负载到介孔材料表面及内部,制备介孔SiO_2-TiO_2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离子型模板剂对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柴志雅 《化工中间体》2021,(12):177-178
近些年来,工业制造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机械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借助热处理技术,既能够对加工零件的温度给予科学、合理控制,而且还能够确保零件加工的整体质量.目前,在活柱、缸体、销轴等机械零件加工阶段,热处理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详细分析了直升机复合材料关键装配特征,进行了装配工装设计。系统研究了制孔、锪窝、切割加工工艺及铆接、螺接等连接工艺和方法。为今后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环氧树脂/纳米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环氧树脂(EP)/纳米介孔分子筛MCM-41(with template)(以下简称MCM-41)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的MCM-41粒子含量对其在EP中的分散性和EP/MCM-41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具有独特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的MCM-41直接用作填料时,能与EP形成新型网络复合结构,当MCM-41粒子的用量为1.5~2.5份时,它能均匀地分散在EP基体中,有效地提高EP/MCM-41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