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lanning》2015,(3):319-321
肿瘤的产生与寒邪内侵、阳气受损有关。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凝毒邪胶结积聚成肿块,日久成瘤。温阳和扶阳是治疗肿瘤的两大理论基础。温阳是用温热的药物进补人体,阳药和阴药共补,阴中求阳,使阳气恢复。扶阳建立在温阳基础上,用温热药来扶助人体的阳气,其核心思想是重视阳气、力倡扶阳、用阳化阴,大胆应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直接进补人体的元阳。因此,重视阳气的思想是防病治病的大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但目前肿瘤治疗方面温阳、扶阳治法的应用却不多见,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对阴寒致积的肿瘤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辨识阴寒之证的技巧不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潜阳丹是扶阳派郑钦安治疗阴盛阳虚疾病的经典名方,笔者辨证加减,推广应用,效果满意,本文举咽痛、失眠、虚痒、头晕临床应用案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2):2371-2373
袁海波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为根本病机,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一系列的病机变化。临证可见心脾阳虚、心肾阳虚、心脾肾三阳俱虚等证型。治疗当以温脾阳、扶肾阳、养心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温阳三法首重温运脾阳,且要三阳共治。温阳同时不忘养阴、益气、理气、驱阴邪。袁海波教授创立的袁氏苏心醒方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基本方药,临证根据证候变化,灵活加减化裁。同时袁老提出"医嘱调护,实为无形之药"。认为用药之外的调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8):1449-1451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807-811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以助阳明之合(少阳天气),更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下降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太过的病证;而小阳旦汤证是外感阴邪致"精化为气"受阻(不及),则少阳生气不及,少阳为枢功能难以使地气上升,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不及,总体上表现"地气上升"不及,则取桂枝"辛开"以助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赤芍"酸收"以助降南方火气和西方天气,再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上升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不及的病证。至于赤白芍之活用,则根据二者对阴的力量赤泄白补,小阴旦汤用白芍助阴以增加降的力量,小阳旦汤改用赤芍药则恰为防止白芍助阴而更加阻碍"地气上升",且能泻南方火气太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382-385
中风后吞咽障碍虽是中风病的症状,但其有独特病理演变过程,吞咽困难虽源于中风之因,但又别于中风之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是在中风病机气血冲逆,痰瘀胶结脑络,蒙蔽清窍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导致咽喉神机失用,咽部阴阳升降失职而现吞咽功能失约或失用引起,"冰火疗法,重建阴阳"之"冷"疗法,冰的刺激不仅可使阴精引阳气下潜,同时促进阴精化阳;"热"疗法,通过温灸作用于局部,不仅使阳气导阴精上承,同时促进阳气化阴。刺激日久,可使浅部之得气,逐渐推至深部,将阳分之气引致阴分,推内入阳,疏利阴分,深而留之,使冷热相济,阴阳相调,促进吞咽运动恢复。"冰火疗法,重建阴阳"这种反复冷热交替治疗,一可以调节咽部之经气,疏通十二经经气,有利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的改善,二可使神机复原,气血通畅,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最终达到疏通经络、痰消瘀化、升降有序、阴阳平衡、通关利窍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7):5-7
目的:探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条文一则之原义。方法: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一则疑难条文作医理分析与文献考证,主要采用医理分析、文理分析、以经解经以及文字训诂的方法解经。结果:分析了条文存在的疑点,总结了伤寒厥热胜负的三种情形,归纳了厥热胜负之病机,不外正邪之往来、阴阳之进退、病邪之出入而已——寒邪入里,正不能抗,阴胜于阳,阴进阳退,则发厥;寒邪内盛,真气衰微,阴盛格阳,中气将绝,则除中;阳气渐复,寒邪外出,阳进阴退,阴阳均衡,厥热相应,则病向愈;阳胜于阴,阳进转亢,热气有余,则发痈脓。结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部分条文难解,历代注家所论不一,今试考其中疑难条文一则,以辨其文义与医理,然仲景原旨为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及临床之验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4):101-102
肥胖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单纯性肥胖又是肥胖症常见的一种。笔者宗《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道,用健脾益气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效果较好。今举验案一则,以述浅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1380-1382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运用,其治疗原理可分为"攻邪学说""储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攻邪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攻克体内寒邪、饮邪的最佳时期;"储阳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储蓄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期;"五行学说"可理解为以长夏之土,克冬之寒水,生秋之肺金。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运用,不仅可用于治疗阳虚病证,对于实寒性质的病患亦可使用,即适用于治疗一切以阴寒性质为主的疾病。"冬病夏治"的运用不应只拘泥于三伏贴,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罐等都可作为"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498-500
干姜药证可归纳如下:呕逆;咳喘、下利、烦躁、厥逆、痛、出血,病性为寒。故其功效有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散寒止痢、抑阴扶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温中止血。仲景使用干姜尤重视配伍,合理配伍亦有利于疗效提高。干姜配甘草治疗中阳虚衰之吐逆,如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即为理中丸,加附子即为四逆汤,加白术、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治疗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配半夏治疗呕吐痰涎,如半夏干姜散;加人参即干姜半夏人参丸,治疗妊娠呕吐不止。干姜配蜀椒、人参治疗心胸大寒痛。干姜配附子治疗下利厥冷脉微,如四逆汤之类。干姜配半夏、黄芩、黄连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如半夏泻心汤等。干姜配五味子、细辛治疗咳嗽,如小青龙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