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顽固性失眠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刺五加片、地西冸片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结果:治疗组患者13例痊愈,28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8例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3):107-109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78.3%,优于对照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痹心痛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对症加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消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眼底出血患者67例(8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35眼),予以血塞通分散片;治疗组37例(45只眼),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治疗3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67%,对照组有效率69.5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显效率为51.9%;有效14例,有效率为26.9%;无效11例,无效率为21.2%。观察照组患者显效40例,显效率为76.9%;有效10例,有效率为19.2%;无效2例,无效率为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896-8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2次·d-1,经前3 d开始口服,持续至月经第3天停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1剂·d-1,由本院制剂室制成200 mL×2袋的袋装药液,2次·d-1,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经前3 d开始口服,持续至经净停服。2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0.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目的观察艾附暖宫丸加味治疗气滞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58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服用艾附暖宫丸加减,对照组29例服用当归片。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近期临床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艾附暖宫丸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2):2485-2488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化痰消瘀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陈皮12 g,法半夏10 g,鸡内金10 g,丹参15 g,薏苡仁30 g,蒲黄粉10 g,半枝莲15 g,仙鹤草15 g,猫爪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随证加减:胃痛或腹痛甚者加娑罗子10 g,延胡索10 g;反酸甚者加锻瓦楞子20 g;腹胀甚者加木香10 g,砂仁(后下)3 g;饱胀者加焦山楂、焦神曲各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莱菔子10 g;心下痞满者加枳实10 g,瓜蒌皮10 g;嗳气者加降香6 g,旋覆花10 g;瘀血内阻明显者加莪术15 g;阴虚者加北沙参10 g,麦冬10 g;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加仙鹤草15 g,藤梨根20 g。每次100 m L,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42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每次3片,每天3次。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加减对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轻度上皮内瘤变这一癌前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8):2-3
目的: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组40例,针刺对照组40例,口服吗丁啉药物对照组40例,疗程均为15天,治疗1个疗程。观察三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针刺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药物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三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FD具有较好疗效,可为治疗FD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目的:探讨手术和保守治疗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溃疡患者共4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出血1例、穿孔1例和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穿孔6例和感染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