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3)
目的观察坐位端提旋扳手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坐位端提旋扳手法。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1个疗程后、随访3月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TCD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右椎动脉Vp、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p等TCD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坐位端提旋扳手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TCD指标,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10-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分、左右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LVA、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A、RVA及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A、RVA及B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0~2 h及3~6 h的起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123-124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利多卡因对耳鸣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耳鸣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倍他司汀对耳鸣患者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利多卡因对耳鸣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听力损失水平、耳鸣程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损失听力水平与耳鸣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利多卡因能够改善耳鸣患者听力水平,减少耳鸣现象,不良反应较低,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894-895
目的:探讨活血祛风化痰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方药组成:川芎30g,柴胡9g,地龙12g,蜈蚣2条,白芷12g,蔓荆子12g,白芍15g,当归15g,甘草6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有效率为51.85%。结论:中药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能明显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可用于偏头痛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文献引用:董华丽.活血祛风、化痰通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6):894-895.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2):2460-2463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和治疗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每天5m0每晚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55例,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葛根30 g,川芎6 g,白芍30 g,鸡血藤15 g,木瓜12 g,天麻10 g,威灵仙15 g,白术10 g,炙甘草12 g)治疗,用水煎至300 m L,口服,每次150m L,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积分分别为(4.48±1.56)分、(0.57±0.22)分、(0.59±0.24)分、(0.62±0.28)分、(0.63±0.29)分、(0.65±0.31)分,均低于对照组[(22.42±6.60)分、(2.41±0.80)分、(2.33±0.82)分、(2.29±0.86)分、(2.24±0.84)分、(2.30±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7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氟桂利嗪(FZ)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体外清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伊格尔培养基培养胶质瘤U87、U251、CHG-5、SHG-44细胞株,用CCK-8试剂检测并评价TMZ、FZ两者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后的U87、U251、CHG-5、SHG-44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观察TMZ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FZ单独处理胶质瘤细胞株后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远远起不到治疗效果;在同类细胞中,TMZ单药作用细胞株后IC_(50)分别为(562.3±56.7)、(370.5±40.2)、(480.9±29.6)、(420.5±61.4)μg/mL。在不同浓度的FZ联合TMZ应用后TMZ IC_(5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替莫唑胺、氟桂利嗪单药作用组比较,TMZ联合FZ用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结论:FZ可抑制胶质瘤U87、U251、CHG-5、SHG-4增殖,与TMZ联合应用后能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731-732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方(黄芪20 g,炮附子10 g,茯苓12 g,桂枝8 g,白术10 g,白芍10 g,丹参10 g,益母草15 g),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6分钟步行距离(6MWT),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PWD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LVEF、6MWT均有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法是治疗心肾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2):67-70
目的:探讨颜氏益心方干预代谢综合征及其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州市东升医院收治的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颜氏益心方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以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和脂肪细胞因子均有所改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血压经治疗后均改善,治疗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治疗后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抵抗素、脂联素、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均改善(P<0.05)。结论:颜氏益心方有干预代谢综合征及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1449-1450
目的:观察利咽解毒方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每日5次,疼痛时再将体积分数2%利多卡因10 m L加入体积分数0.9%生理盐水500 m L中进行含漱。观察组采用利咽解毒方40 m L进行口腔护理。每日晨起早餐前、三餐后及临睡前进行含漱,每次含漱3~5 min,反复4~5次。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放射性口腔炎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口腔炎愈合时间为(5.5±1.3)d,与对照组愈合时间(9.0±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咽解毒方可有效预防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9)
目的:分析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偏头痛儿童患者80例,总结其临床疼痛特点,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予以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托吡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92.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0%,两组患者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为疼痛时间比较短、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前额,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613-614
目的:探讨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针刺百会、率谷、晕听区、风池和病变相应节段颈夹脊穴。对照组口服丹葛颈舒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有效率为68.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7):1340-1342
目的:观察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项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0次后较治疗前ESCV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4.0%,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五针能提高患者的ESCV评分,优于常规针刺,且具有起效快、痊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295-296
目的:探讨针罐并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拔罐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罐并用治疗颈椎病疗效好,费用低,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2):1846-1847
目的:探讨孟氏十二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孟氏十二针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上风池、上完骨、风府夹穴);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71-72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个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手三里、外关)30例和对照组(针刺颈夹脊、太阳、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3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P>0.05)。结论:针刺手三里、外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取穴少、远端取穴、方便、安全便于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449-451
目的:观察埋线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埋线组60例,针刺组60例,依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原则观察治疗效果,两组用相同的穴位,埋线组埋线1次,针刺组每天针刺1次,共10次,两组10 d后判断疗效,30 d后随访,按等级资料判断疗效结果。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96.7%、针刺组有效率为90.0%;30d远期疗效埋线组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有效率为86.7%。结论:针刺和埋线均能对颈型颈椎病产生很好的疗效,埋线疗效优于针刺,特别是远期疗效,埋线省时省事,能够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8):102-103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文章建立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0):110-112
为有效地预测雾霾污染程度的主要评价指标PM_(2.5)质量浓度,文章使用Blending集成学习策略并行连接CNN与LSTM,并建立基于CNN-LSTM集成学习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经过真实数据验证,该模型对PM_(2.5)质量浓度预测具有有效性,且相较于串联CNN-LSTM预测模型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7):1073-1075
目的:观察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四穴五步手法,对照组采用《推拿学》中所规定手法。通过观察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眩晕、头痛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5):49-52
目的观察形神调节按摩术配合颈痛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将201201月-201312月来自山西大同大学医院针灸理疗科的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形神调节按摩术与自拟"颈痛方"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30d为一疗程。结果收治的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29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达到80.88%,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形神调节按摩术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确有良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