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及灌肠,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4.78±2.67)分,与对照组(7.66±2.82)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肠黏膜活动指数积分分别为(6.75±1.23)分、(6.67±1.18)分,治疗后分别为(1.05±0.27)分、(2.78±0.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取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肠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667-670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芩10 g,黄连6 g,白头翁10 g,炒当归10 g,木香10 g,炒白芍20 g,生甘草6 g,肉桂(后下)3 g。并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伴发热者加金银花15 g,葛根15 g;腹痛较为严重者,加延胡索10 g,徐长卿15 g;腹泻、脓血便者,去白头翁、肉桂,改黄连3 g,加茯苓15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黏膜镜像积分,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IB-水平,综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
目的观察健脾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内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愈疡汤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脓血便、腹痛、腹泻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过敏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升阳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IgG、IgA、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敏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封包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上腹不适、痞胀、恶心欲吐、饥不欲食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7):95-96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使用奥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研究组IL-6为(10.36±2.07)ng/L,低于对照组(36.48±7.2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清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795-7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酸腰痛、疲乏无力、肢体浮肿、口干咽燥症状积分分别为(1.12±0.73)分、(1.02±0.52)分、(0.83±0.70)分、(0.44±0.42)分,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为(1.54±0.69)分、(1.44±0.79)分、(1.25±0.84)分、(0.66±0.36)分;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为(6.56±1.37)mmol·L-1、(8.01±1.36)mmol·L-1、(1.14±1.06)g·24 h-1,对照组分别为(7.60±2.34)mmol·L-1、(8.78±1.44)mmol·L-1、(2.18±1.39)g·24 h-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2208-2211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其配方组成:乌梅、炒白术、炒白芍、地瑜各15g,干姜、黄连、党参、桂枝各10 g,附子、当归各5 g,三七(粉)3 g,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1个疗程(28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4水平、IL-10水平升高,IL-8及TNF-α水平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4、IL-8、IL-10、TNF-α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双歧杆菌、乳酸菌升高,大肠杆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了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肠道菌群中各细菌的水平,提高有益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580-5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体舒通20 mg,口服,每日2次;倍他乐克6.25 mg,口服,每日2次;科素亚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黄连阿胶汤(黄连12g、阿胶9 g、黄芩9 g、炒生地12 g、生白芍12 g、炙甘草12 g)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症状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