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4)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于中国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作用;结论是:股指期货的上市略微降低了上证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但是影响程度有限;股指期货具备稳定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及时的观察股指期货的最新走势,了解经济状况,以应对经济波动,防止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
期货合约引入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且现阶段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也备受关注。故本文以沪深300股票指数及对应的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GARCH模型,探究股指期货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在金融周期波动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作用机理。最终得出结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在金融周期的剧烈波动下,股指期货的引入会反向加大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而投机交易则增大现货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金融周期波动较低时,期货市场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文章基于具有外生变量的时间序列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日数据时间序列,研究我国螺纹钢期货市场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表明:螺纹钢期货市场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联动性较强,因此在交易实践中螺纹钢期货可以作为股指期货小合约的近似替代;美元指数对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影响较大;美原油指数和美元指数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53-58
本文选取2010年5月—2019年6月的五分钟高频收盘数据,分阶段地考察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在深度贴水前和深度贴水后均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在深度贴水期,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最小,且期货市场的历史波动对现货市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在不同阶段内,股票现货总是主导着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溢出效应。同时,由于市场对负面信息敏感度的提升,负面信息的非对称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投资者关注一直是行为金融学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百度浏览器被广大网民暖心地称为"度娘",因而学者对投资者关注代理变量的研究视角也从先前的持仓量、成交额、超额收益率、媒体指数等转变为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指数。百度指数客观地反映投资者搜索量的变化,因而能够更加即时、精确地衡量投资者关注。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通过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结果,研究百度指数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现货收益率的影响,发现百度指数对于沪深300股指现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7):104-111
为了防范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间的风险联动,两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以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2014年10月17日—2015年1月9日内的1分钟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EEMD对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并结合CCF因果检验从三个不同的频域研究了股指期现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任何频域下股指期现货市场间的瞬时波动溢出效应显著,不同的频域不同的持续期波动溢出效应有差异,有时有双向溢出,有时只有现货对期指的单向溢出,现货市场领先时的波动率溢出更强烈,因为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领先于期货市场,所以现阶段两市场间风险联动的防范应该更多地关注股票现货市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随着沪深300股指和ETF期权的上市,沪深300指数成为国内首支具有完整"指数-ETF-股指期货-ETF期权-股指期权"产品体系的指数。放眼美国金融市场,标普500指数在指数代表性、行业分散性和挂钩指数的资产规模方面都不失为沪深300指数的良好对标。本文聚焦于标普500指数、标普500股指期权、标普500 ETF及ETF期权四个方面,介绍产品的发展沿革和运作现状,以期对完善沪深300指数相关产品的制度设计形成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
作为上世纪"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股指期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外已经较为成熟了。然而,在国外备受追捧的股指期货在中国的发展却不那么顺利。在2015的股灾中,股指期货的卖空机制似乎加速了股市下跌的行情,许多投资者都要求关闭股指期货。本文通过分析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对中国股票现货市场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国内外股指期货的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股指期货在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为股指期货在中国的顺利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2019年1季度,股市出现了一轮较为有力的估值修复行情,流动性也大幅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恢复改善至少领先了现货市场行情半年时间。本文在系统梳理这半年里股票市场资金运行和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沪深港通北上资金等推动市场筑底的主要力量,并通过统计和实证分析印证了股市调整期股指期货成交持仓的持续改善对股票现货市场不断积累筑底力量的积极作用。本文的发现补充了现有研究关于股指期货功能积极作用的最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本文利用1分钟高频数据,在考虑了ETF冲击成本和ETF溢价的情况下,首次研究了标的物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ETF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之间的指数套利。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负向套利的机会和平均收益远高于正向套利,ETF流动性不高和卖空困难导致的ETF高溢价可以解释该现象。在中国融资渠道不畅和卖空限制较多的背景下,指数套利交易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融资风险和价差收敛风险。研究结论既能指导投资决策,也丰富了有限套利理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7):114-115
运用消除趋势移动平均算法(MF-DMA方法),对我国黄金现货市场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黄金现货市场的AU99.95和AU99.99日收益率序列并不服从正太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特征;且AU99.95和AU99.99日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通过重排数据和相位随机化分析发现,波动的厚尾概率分布是我国黄金现货市场呈现多重分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4)
为了研究国际碳期货价格的波动特性,考虑到国际碳期货收益率序列的条件异方差性,文章构建了ARFIMAEGAR CH联合模型,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1月国际碳期货日交易结算价进行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国际碳期货收益率序列具备长期记忆性和弱平稳性,收益率序列存在明显的波动聚集效应,且表现出基于均值回复过程的长期记忆性,可以看作是碳现货市场与碳期货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杠杆效应存在且估计系数为正,表明来自市场的正向价格冲击对国际碳期货价格产生的影响显著大于负向价格冲击,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从中国市场特征出发,总结市场操纵三种可行模式,并采集真实交易的高频数据,筛选出以银行股为标的的模拟操纵案例,通过脉冲相应冲击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本次案例的操纵模式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本案例选择的是间接模式,利用羊群效应推动沪深300指数,建议完善期货与现货信息交流渠道、健全期货与现货协同监管机制等政策手段,防范操纵风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4)
自2010年4月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以来已有三年,本文将着重阐述经过这三年股指期货与现货股票市场的发展演进,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归纳出的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这种负面影响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8)
选用Hong-因果检验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进行了均值、波动率和极端风险溢出检验,分别从信息溢出方向、溢出强度、溢出频率和溢出持续时间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样本期现货市场在信息溢出中明显起主导作用,股指期货市场政策频繁调整严重弱化了期指市场的功能。建议建立股指期货市场极端事件预警机制、期现市场联合监管协调机制和股指期货市场极端事件处置机制,通过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降低短期内期指市场政策大幅调整的可能,减少政策不确定对市场的损害,保证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
本文梳理了已有研究对沪深港通机制的评价,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运行的新变化中,分析沪深港通机制稳定A股市场的新证据。主要结论包括:沪深港通机制促进个股定价效率提升和两岸市场的互惠发展,特别是深港通启动后,资金引流效应稳定A股的作用不断显现。2018年7月开始,市场已经出现结构性企稳走势,特别是其中的陆股通股票表现更为明显。根据企稳股票组合以及大盘指数与股指期货关联性的差异可以判断,股指期货成交持仓的同步活跃也支持和佐证了股票市场运行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定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基于无套利原理推出的持有成本定价模型,对2011年11月至12月的交易数据进行了股指期货定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持有成本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目前我国股指期货价格波动情况,并得出了相应的股指期货定价区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7):156-157
本文根据威廉·夏普的单指数模型建立最优风险投资组合,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沪深300指数月收益率和来自IT产业、零售产业和能源产业的6只股票月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同时预测股票的α和β值,根据回归和预测数据进行最优风险组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3)
为了研究我国玻璃期货价格波动情况,选取了2012年12月3日至2013年9月30日玻璃期货主力合约的每日结算价交易数据,构建MA(1)和TGARCH(1,2)对玻璃期货的收益率和波动性进行分析,实证表明玻璃期货收益率具有明显的波动聚集性和一定的非对称性,并不存在明显的条件均值特征。玻璃生产企业能够通过玻璃期货合约价格波动规律展开套期保值操作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借助VECM、带误差修正项的双变量TGARCH模型以及DCC模型,对我国燃料油期货和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燃料油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引导关系,期货在价格发现中起主导作用;期货市场不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负向非对称效应;两个市场间仅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表现为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正向溢出;误差修正项对两个市场的波动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两个市场的波动性;DCC模型表明信息在两个市场间是流动的,两市的整合程度较高,但两市的相关系数还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