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7):1033-1035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君子汤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服用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桃红四君子汤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5 g,红花15 g,党参2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鹿角霜15 g,当归15 g,香附15 g,杜仲15 g,炙甘草6 g。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有效率为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君子汤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内分泌紊乱,重建月经和排卵周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8):1243-1244
目的:探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治疗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嗅觉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方药组成:葛根、生地黄、麦冬各15 g,白芷、赤芍各12 g,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路路通各10g,升麻、甘草、木通、穿山甲各6 g。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有效率为7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治疗嗅觉障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405-40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具体方药:黄芪30 g,赤芍15 g,当归尾10 g,炙地龙15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药物使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651-652
目的:观察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感冒后咳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服用利咽止咳汤加减(桑叶15 g,百部15 g,杏仁10 g,甘草6 g,玄参15 g,桔梗10 g,蝉蜕6 g,射干10 g,知母15 g,紫菀15 g,防风10 g)治疗;对照组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5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咽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717-7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囊炎性血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次0.2 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知柏地黄汤(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20 g,山茱萸15 g,山药10 g,茯苓10 g,牡丹皮10 g,旱莲草15 g,槐花炭15 g,侧柏炭15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有效率为7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囊炎性血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50-51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妙散加味治疗,10d为l疗程。治疗l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744-7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口服利胆醇胶丸及吗丁啉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利胆和胃汤(柴胡10 g,黄芩10 g,枳壳10 g,姜半夏12 g,陈皮10 g,茯苓12 g,茵陈40 g,金钱草30 g,郁金12 g,鸡内金10 g,白术15 g,焦三仙各10 g,炒莱菔子10 g,甘草3 g)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94%,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433-435
目的:观察清肝汤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和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汤治疗,方药组成:天麻15 g,钩藤10 g,石决明15 g,栀子15 g,黄芩12 g,牡丹皮15 g,桑寄生15 g,杜仲15 g,川牛膝15 g,益母草10 g,白芍12 g,夜交藤15 g,茯神15 g,川芎10 g,龙胆草6 g,甘草6 g。每日2次,每次200 m L,早晚饭后温服。3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5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汤在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8):1487-1490
目的:观察加味左归丸联合激素替代疗法治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O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克龄蒙)治疗,每日1片,无间断的服用21 d。撤退性出血5 d,第5天后重复使用此法,连续使用6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熟地黄20 g,山药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0 g,菟丝子10 g,鹿胶10 g,龟胶10 g,党参20 g,女贞子20 g,墨旱莲20 g,川牛膝10 g,当归10 g,香附10 g,鸡血藤20 g,郁金10 g)治疗。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记录主要症状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otropic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74.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经周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FSH和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29.79%,高于观察组的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5,P<0.05)。结论:加味左归丸联合激素替代疗法在改善POF围绝经期症状、纠正性激素的紊乱、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414-4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灌注清胰汤清创引流治疗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胰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经腹腔镜置管注入生理盐水,治疗组经腹腔镜置管注入清胰汤[药物组成:柴胡10 g,黄芩15 g,黄连15 g,山栀子15 g,木香15 g,延胡索15 g,白芍15 g,白术25 g,枳壳25 g,生大黄(后下)25 g,芒硝20 g,丹参10 g,川芎10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52.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腹腔镜下清创引流治疗胰周脓肿,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5):642-64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技术的进展及相关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近几年国内外与肺康复技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肺康复技术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目前肺康复技术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临床干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3):112-1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6.09%(61/169);性别、合并症、住院时间、吸烟、抗生素滥用、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近期感染和营养不良程度不同等在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生素滥用史、低蛋白血症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等是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与滥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9):56-59
目的:探讨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和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肺康复知识、行为问卷对广州市105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总分为(15.32±3.86)分,总体得分指标为63.83%。COPD患者肺康复行为总分为(43.01±7.01)分,总体得分指标为63.25%。肺康复知识和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274~0.883,P<0.05)。结论:COPD患者肺康复知识与肺康复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患者的肺康复知识水平越高,其肺康复行为也越好,医护人员应寻求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COPD患者的肺康复知识,从而提高其肺康复行为,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8):18-2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AECOPD患者78例、COPD稳定期患者23例。根据肺动脉压力将AECOPD患者分为AECOPD组合并肺动脉高压组47例(A组)、单纯AECOPD组31例(B组);COPD稳定期患者为C组。同时将A组细分为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4例(A1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18例(A2组)以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A3组)。比较A、B、C组间NLR、PaO_2、PaCO_2的差异,比较A1、A2、A3组间NLR、PaO_2、PaCO_2水平的差异,并分析NLR水平与肺动脉压、PaO_2、PaCO_2的相关性。结果:A组NLR、PaCO_2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B组NLR、PaCO_2水平均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_2水平均明显低于B、C组,B组PaO_2水平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NLR、PaCO_2明显高于A2、A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PaO_2明显低于A1、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PaO_2水平低于A1组,A2组PaCO_2水平高于A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NLR水平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加而增高,NLR水平与肺动脉压、PaCO_2呈正相关(r=0.589,0.682),与PaO_2呈负相关(r=-0.447)。结论:NLR可成为反映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NLR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4):1-3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和MR肺动脉成像(MRPA)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并拟诊为PE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成像方法分为CT组(n=41)和MR组(n=11),CT组患者行MSCTPA,MR组患者行1.5T MRPA,均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和肺叶继发变化情况,并由2位不知情的高级职称影像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统计不同部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数量。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子661支,包括488支中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共发现31支肺动脉栓塞。结论:MSCTPA操作简单,快捷,可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检出率高;MRPA可清楚显示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但肺段动脉栓子仅部分可显示清楚,可结合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3D-CE-MRPA)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2018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法国尼斯举办了第六次世界肺高血压大会。第十一工作组(Task Force 11)对近5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在定义、分类、病理机制、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更新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慢性血栓性疾病的新定义及其与CTEPH的区别。CTEPH的诊疗需要多学科综合评估,随着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不断改进,其疗效和安全性明显改善,目前已成为CTEPH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但其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尚在进行中,联合治疗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3):53-55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50例作为合并肺栓塞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作为未合并肺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出值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肺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检出值为(760.0±50.0)μg/L,明显高于未合并肺栓塞组的(250.0±30.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 cm及存在深静脉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卧床时间≥7 d,双下肢不等粗≥1.0 cm及深静脉血栓为主,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是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可供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8):30-36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在预防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36例患儿,根据右室流出道的修补方法将患者分为跨环补片组(n=19)和球囊扩张组(n=17)。分别在术后出院时和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肺动脉瓣环及Z值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跨环补片组中89.5%的患者出现术后中度及以上的明显肺动脉瓣反流(PR),重度反流患者比例达42.1%,而球囊扩张组中23.5%的患者有中度反流,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度反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年随访时,跨环补片组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明显PR的比例增加至94.4%,重度关闭不全的比例增加至61.1%,而球囊扩张组患者中度反流的比例虽然增加至35.3%,仍没有出现重度反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囊扩张组患者术后出院和1年随访时肺动脉瓣环直径和Z值均有显著增加(P<0.001),逐渐达到正常水平(Z值>-2),说明球囊扩张术后肺动脉瓣环随时间迁移有明显生长。结论:对肺动脉瓣轻中度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原位保留肺动脉瓣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肺动脉瓣反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大鼠血清孵育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s)生长的影响及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NPE大鼠模型的血清,将体外培养的大鼠PMECs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PE24 h组、NPE48 h组、辛伐他汀24 h组、辛伐他汀48 h组;NPE组予NPE大鼠模型的血清分别孵育24 h和48 h,辛伐他汀组在NPE大鼠血清孵育的基础上予1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4 h和48 h。通过细胞计数法描记生长曲线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bolt和RT-PCR分别检测各组PMECs内Bax和Bcl-2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结果 NPE24 h组及48 h组PMECs生长明显减慢,倍增时间延长,有大量漂浮的细胞碎片;辛伐他汀24 h组和48 h组PMECs数量显著增高。同正常对照组相比,NPE24 h组和48 h组PMECs内Bax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与相应NPE组相比,辛伐他汀24 h组及48 h组Bax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P<0.05)。同辛伐他汀24 h组相比,辛伐他汀48 h组PMECs内Bcl-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NPE大鼠血清孵育后PMECs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7):145-148
目前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仍被误认为是一少见病,实际上是常见的,其发病率在心血管中居于第3位,仅次于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死率高达20%~30%。PE虽然凶险,然而是可预防可治疗的,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采取早期预防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PE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龄、卧床、手术、妊娠,肿瘤等,国内外曾报道多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发生PE病例,本文主要对两者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望临床工作者提高对UC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