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一个重要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研究领域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在西方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日益严重。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批判研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作出规定:即劳动者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世界范围内异化理论研究的杰出成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相关内容,并且指出了异化的实质,异化劳动理论具有应有的时代价值,它是现代性的先声。本文主要从异化劳动的内容、异化劳动的实质及扬弃途径、异化劳动的当代价值三方面来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3.
杨晓丽  连珩 《建造师》2010,(7):13-15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初步探索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成果,表示的是劳动能产生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异化劳动表现在一系列环节上:工人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自身的异化、工人同“人”的异化。人类至今没有摆脱异化,而且异化在现代社会中表现的更为全面、更为隐蔽,所以全面、正确的分析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273-274
马克思在1932年发表了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伟大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重要批判。本文旨在对《手稿》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对《手稿》的动向、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学批判、以"异化劳动的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理论三部分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对于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5)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本文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
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动"的价值批判范式。所以,在整个笔记本II和III的"世界历史"视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市民社会的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式考察,透视私有财产与人本身矛盾的现实发展历程。因为只有在"世界历史"视界中,私有财产与人的尖锐对立才是可以被逻辑地扬弃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员工职业幸福感是社会运行状况和职工生活状态的"晴雨表"。导游员通过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获得职业幸福感。目前,导游员职业幸福感缺失问题严重,其原因包括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评价和价值取向低,缺乏自信心和社会认知度低等。导游员要做好导游工作,就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服务;在工作中要努力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并从中体验和获得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随着《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包括《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在内的《经济学笔记》内在联系性的确定,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再次成为学者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最新进展是用后者中的交往异化理论补充、完善前者异化劳动理论中的第四个规定,但在如何理解这第四个规定、特别是四个规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实际上,四个规定之间绝没有所谓的"根本性转变"和"飞跃",有的只是理论逻辑的进一步深化和"成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特别是其社会性的恰当理解。"社会"范畴强调人的本质的"现实性",但并没有改变而只是深化了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因此,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是一个整体,不能做人为的分割,而且其逻辑顺序也不能随意打乱。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异化劳动"的思想。这是马克思运用人的本质异化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劳动的一个思想成果。正确分析和科学评价这一思想成果,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科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历程中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0)
文章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福建省厦门市中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考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水平的差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接近中度水平,情绪衰竭达到中度水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般教育效能感能更好地预测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个人教学效能感能更好地预测个人成就感;不同类型的学校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都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4):8-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2)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以作者一贯的反讽叙事精神,关注时代物的异化,人的异化和精神存在的异化。小说以反讽的手法讲述一个充满荒诞感的现代寓言故事,成功地反映了由经济、科技、文化的高度发达而导致的、具有明显异化特征的人类生存新困境,在反讽意味浓厚的一地喜剧中透露出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和辛酸人生的慨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4)
广松涉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加以融合,借助西方哲学平台试图为之提供一种不同于原苏联解释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视界。他的以实践第一性和关系存在论所界定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以"物象化论"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分析,以"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超越等等,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对我国当代哲学深入研究实践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9)
本文介绍了职业倦怠相关理论,在对高校职业倦怠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高校财会人员职业倦怠问题,指出了高校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分析了高校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结合职业倦怠理论提出了加强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为高校财会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6)
解读恩格斯关于人的起源、生成和形成的思想,笔者发现:恩格斯主张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中的"人本身"与"劳动创造了人说"中的"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介于猿与人之间的"过渡性生物"——"正在生成中的人",在质的规定上仍属于动物。后者是指"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原始人,为现代人的祖先。所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不等同于"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说"症结有三:其一,1932年、1950年和1955年《自然辩证法》中译本误译了恩格斯的观点;其二,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等同于"劳动创造了人",曲解了恩格斯的本意;其三,只把"劳动"视为人类脱离动物状态的原因,不但否认了"正在生成中的人"生命生产的第二种方式的嬗变对其进化为"完全形成的人"的作用,而且也抹煞了恩格斯为"完全形成的人"所界定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1)
异化劳动摧毁了工人的个体活力与自由,诱发了人类本质的嬗变,但这只是社会发展的短暂阶段。劳动的本义不是分裂人和奴役人,而是使人的创造力以人性的完整和自由的唯一形式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要恢复人的存在就是要瓦解分裂人的历史,这是历史不可避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5)
当前,幼儿园教师责任、压力越来越重,但职业情感却日益缺失的矛盾突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职业发展缺少长期规划,对从教的艰辛和工作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教师在重重压力下职业情感出现异化,对职业倦怠感缺乏有效的调适途径和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幼儿教师的个人成长。因此,在幼儿教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之初对其加强职业情感的训练和培养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注重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情感的养成。只有这样,今后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选用量表的情况,为规范倦怠的量化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以量表为研究工具的文献,探讨量表选用的分布及联用率。结果量表总数为219个。职业倦怠量表中Maslach倦怠量表系列的选用数居首位,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居末位;社会心理量表中工作压力及专业态度类的选用数居首位,人格类居末位。社会心理量表与职业倦怠量表的联用率是人格类、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类并列首位,自我概念及效能感类居末位。结论需加强量表选择的针对性,注重自行设计量表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因素;需解决人格量表选用量及与职业倦怠量表联用率的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幸福感,然而,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工作者的幸福感的形成,职业倦怠主要用来描述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对工作质量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作者以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教学秘书队伍职业倦怠感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细致研究,旨在为有这一现象的高校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