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温高稠高含水采出液旋流预脱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随着油田生产进入中后期,采出液中含水率逐年上升,采出液量逐年提高,给电脱水设备运行带来极大困难的问题,利用旋流器将采出液进行预脱水处理,以除去采出液中大部分的水,缓解脱水设备的压力。为获得可用于生产的工业数据,在高含水采出液预脱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低温、高稠采出液预脱水先导性试验。试验表明,低温、高稠、高含水采出液经预脱水处理后,能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减少来液含气量和含水率波动对脱水效果的影响。方案可行,能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不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期,增加油井液量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稳定原油产量的主要措施。对于传统的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而言,采出水量急剧增加且处理难度加大,导致了原有油气水处理设备利用效率低下、运行能耗大幅提升,因此采出液预分水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国内外近年来采出液预分水技术的研发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目前仍以常规重力沉降分离为主,集成应用离心力场和电场的预分水技术相对较少,且对高含水采出液电场破乳作用机理的认识存在差异。采用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高效重力沉降分离和精准电场破乳,实现处理设备的紧凑化是今后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不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期,增加油井液量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稳定原油产量的主要措施。对于传统的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而言,采出水量急剧增加且处理难度加大,导致了原有油气水处理设备利用效率低下、运行能耗大幅提升,因此采出液预分水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国内外近年来采出液预分水技术的研发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目前仍以常规重力沉降分离为主,集成应用离心力场和电场的预分水技术相对较少,且对高含水采出液电场破乳作用机理的认识存在差异。采用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高效重力沉降分离和精准电场破乳,实现处理设备的紧凑化是今后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装置,对辽河油田兴28块兴191井采出液进行了矿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破乳剂及处理工艺技术,可以使矿场采出液处理达到净化油含水≤0.5%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1 概述孤东 3# 联合站位于孤东油田的东部 ,距孤东 1# 号联合站 5km ,始建于 1992年 ,是目前一座大型综合性油气水集中处理站 ,处理液量约 4 8× 10 4m3 /d ,污水处理量约 4 5× 10 4m3 /d ,外输原油约 2 30 0t/d。随着孤东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 ,该站所处理的采出液的含水比开发初期有了大幅度上升 ,目前原油综合含水已达 95 % ,含水的上升致使该站采出液处理系统的一些工艺和设备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高效、低耗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投产初期设计的低含水采出液进站先加热后沉降的集输工艺 ,到高含水开发期后 ,造成站内处理…  相似文献   

6.
水力旋流器在高含水期原油脱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力旋流器在高含水期采出液预脱水和原油脱水的应用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因此,水力旋流器可构成高含水采出液预分离、原油脱水及采出水处理一条龙工艺系统,这将会给油田地面工艺及建设带来一场变革。文章叙述了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原理及在脱水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胜利院自行开发的水力旋流脱水器在坨二站的初步试验情况。试验表明,利用水力旋流脱水器进行高含水采出液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27(5):F0002
针对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采出液含水率高、油藏和地面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大量滋生,以及聚合物驱等化学驱技术的应用给原油集输和采出液处理带来的瓶颈问题,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石蜡基原油分散剂、油水分离剂、聚合物驱采出水杀菌剂、污油破乳剂等具有优势的化学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中东某稠油油田高含水稠油采出液油水乳化严重、分离出的采出水含油量高和油珠聚并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对高含水稠油采出液兼有清水和破乳双重功能的非离子型油水分离剂SP1006。试验证明,油水分离剂SP1006对开展试验油田的高含水采出液有良好的清水和热化学脱水功能。  相似文献   

9.
滨南集输二首站是滨南油田最主要的原油脱水处理站,担负着滨南油田70%的油气集输、综合处理及外输任务,是滨南油田原油生产的中心枢纽。目前东部各油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在采出液含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高效脱水和节能降耗,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交流     
旋流脱水除油一体化技术研究有进展低耗、高效处理高含水开采期采出液,是现阶段东部主力油田实现节能降耗、降低原油开采成本的一条必由之路。采出滚族流预分和污水除油一体化处理技术利用液一液旋流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且适于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将采出液脱水、除油合二为一,不仅适于大型污水站不征地扩容,提高脱水和污水处理能力,也适于小型转油站就地改建成小型联合站,且工程量小、投资省、见效快。江汉机械研究所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此项工艺技术研究,1995年完成胜利油田辛二接转站旅流预分水及污水除油工艺现场试验:在…  相似文献   

11.
稠油井掺稀降粘试油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勇 《油气井测试》2004,13(4):73-7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凝、高粘、重质稠油,常规试油和普通稠油试油工艺无法满足测试要求,采用掺入轻质油进行井筒降粘试油工艺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达到试油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方法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对PS稠油降粘剂进行评价分析。目的解决胜利油区稠油油藏粘度高,开采和集输难度大的问题。结果PS降粘剂使用浓度小,含水、水质要求低,乳化效率高,降粘效果好,而且不影响破乳。在胜利油区应用后,使稠油的可采性和泵输性大大提高。结论调油PS乳化降粘开采,不仅解决了稠油在地层、井筒内难以流动的问题,而且使稠油的地面输送简单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返转、高渗层突进等问题,探索通过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改善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黏度的聚合物段塞,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优先进入高渗层,降低了高渗层流速,迫使后续低黏流体进入与之较为匹配的低渗层,使高、低渗层驱替剂流度差异减小。实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增加了低渗层的吸液量,低渗层分流率曲线形态由“∧”字型向“∩”字型转变,交替注入方式聚驱采收率提高值高于单一段塞注入方式,并且使聚合物用量降低了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区水驱普通稠油油藏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胜利油区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大于100mPa.s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一般低于18%,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低于25%的储量达到3.75亿t。稠油为非牛顿流体,渗流所需剪切应力大;压力梯度相同,油越稠渗流速度越低;常温驱油效率低,水驱波及系数小,且水驱后原油黏度增加。稠油加热后渗流速度大幅度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减小,油水相对渗透率得到改善,驱油效率大幅增长。因此,注蒸汽热采可以改善稠油渗流特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波及系数及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在优化注蒸汽开发技术政策的基础上,在孤岛油田开展了先导试验,明显提高了采收率。图10表3参23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稠油的流动性差,粘度大,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粘开采方式,逐步建立了并开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筒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筒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注天然气吞吐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克沁油田西区油层埋藏深,流体粘度高,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但储量较为丰厚。由于储层流体流动性差,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或者配套井筒掺稀油降粘有杆泵举升开发,单井产量低。室内实验证明,进行天然气吞吐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单井产量,并开展了注天然气吞吐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孤岛油田东区原油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质高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表现为非线性渗流,其流变性测试结果对于指导其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孤岛油田东区重质高粘原油渗流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气原油为假塑性流体,地层条件下非线性渗流显著;脱气原油粘弹性较弱;注水开发时,油水井间的水驱速度应控制在0.885m/d以内。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用做液压油基础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秋菊 《润滑油》2000,15(4):54-58
研究了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蓖麻油和玉米油等植物油用做生物降解液压油基础油的性能。结果表明,植物油以特殊分子结构,使其具备了不同于矿物基础油的性能,它除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外,速具有粘度指数高,粘温性能好,好的低温流动性、极压抗磨性、水解安定性和对材料的配伍性的特性。但氧化安定性很差,有可能通过植物油改质或加入高效氧化抑制剂来提高,植物油的抗氧化性能。植物油可用做环保型液压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9.
高矿化度稠油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原油流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压力、温度、掺入剂等外加因素对高矿化度稠油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原油流动的方法。稠油掺入稀油降黏所用的"稀油"对改变原油的流动性的影响十分明显,加入少量混合芳烃能使原油本体黏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幅度减少稀油的用量。如果加入油溶性活性剂,则效果更好。当稀油资源受到限制时,加入乳化降黏剂更是廉价有效的方法。如果原油黏度特别高及储层水的矿化度高达15×104mg/L、且碱土金属也高达2×104mg/L时,稠油降黏所用的活性剂必须耐盐,并且须加入油水稳定剂和降摩阻剂。这样调整油水的流度比能使原油和水同步上升,使原油在地层和井筒中的摩擦力降低,有效地避免由于油水乳状液在盐的作用下的不稳定性所引起的地层含水率升高、产油量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凝高粘原油井筒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在不同含水、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高凝高粘原油的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粘温特性;在同一温度下,原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峰值含水区间为20%~40%;对实测原油粘度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粘度计算经验模型。根据幂律流体流动规律分别建立了有杆抽油井上冲程和下冲程过程中井筒和杆管环形管道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场模型和相对应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井筒粘度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大大优于常规油井井筒粘度计算模型,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