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以建设能有效支撑未来能源互联网可靠运行的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体系为目的,针对传统电力通信网体系架构及业务承载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未来能源互联网需求特点,探究以传统电力通信网为前身的下一代能源互联网通信网络体系所具有的特点;其次,创新性地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思想,结合SDN灵活、高效、可编程的优势,分析基于SDN的能源互联网通信体系的可行性;最后,从网络架构、网络设计关键问题,网络性能优化3个方面,对基于SDN的下一代能源互联网通信网络体系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实时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是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应用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传统架构下传输网与数据网的时延进行测算,分析得出SDN架构下2种流表下发模式对控制时延的影响,在仿真和测试环境中,基于电力通信业务端到端时延的容忍度,提出基于SDN的跳数控制策略和混合模式流表下发策略,经分析得出:SDN引入的额外控制时延,可以通过对跳数进行控制,从而满足时延容忍度;混合模式流表下发策略可以在满足时延容忍度的前提下,动态平衡实时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供用电》2016,(11)
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对其通信网络的传输带宽、可靠性、接入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主动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探究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的特点,创新性地引入软件定义网络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主动配电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充分利用SDN技术灵活、高效、可编程的优势,对基于SDN的主动配电网通信网络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满足未来主动配电网业务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力通信网络能耗调节过程,无法根据通信距离进行及时调整且节点与通信之间协调效果不理想,为此论文提出基于SDN架构的电力通信网络能耗动态调节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的SDN体系架构,分析目前电力通信网络能量消耗情况。从节点和通信距离两个角度,构建调节电力通信能耗模型,两者协调共同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能耗的动态调节。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的能耗调节精准度得到了较大提升,证明了通信距离与节点能耗之间的均衡性,说明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电力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软件定义网络 (SDN)是一种能够对控制与转发进行分离的技术,将 SDN 应用于数据中心,可实现资源的自动、灵活配置,满足数据中心网络的应用需求.文章介绍了 SDN 技术和 SDN 体系构架,探讨了基于 SDN 技术的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构建,重点研究了控制器与转发设备,最后分析了基于SDN 技术的数据中心网络功能。  相似文献   

6.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的战略性选择,同时迅速发展的通信技术有利于提高现有电力通信网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坚强智能电网需求。从智能电网需求出发,以电力通信网为切入点,结合软件定义网络技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优势和特点,提出引入SDN技术提升电力通信网性能。并结合应用场景分析,说明SDN技术能够提升电力通信网性能,使其更好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展现SDN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力通信网所采用的是以主机为核心的传统网络组建方式,该模式在运营中表现出的设备投资大、管理成本高、升级难度大等问题,使其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需要。在分析电力通信网承载业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新型电力通信网络架构,该架构具备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易扩展等特性,同时还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实现网络管理、扩展升级以及新业务研发与部署。  相似文献   

8.
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通信已成为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并没有成熟的通信架构和相应的通信技术能满足智能电网对于通信的新需求。电力通信业务已广泛应用各种通信技术,随着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对电力通信提出了高带宽、高可靠性、容灾、广覆盖等新的需求。电网公司各环节均已建立较成熟的业务信息系统,已建成先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络,与未来电网对通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缺乏支持智能电网运行的通信网络等问题。未来5~10 a电力通信系统发展应以提高网络可靠性、服务智能电网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配用电业务层出不穷,现有配用电通信网络架构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配用电业务灵活性、开放性的要求。对新兴的智能配用电业务在通信网络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SDN技术并结合网络虚拟化与融合网关技术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方案,研究了网络的基本架构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对SDN技术在配用电业务中的拓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中有效的通信和高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对电网操作管理者和整个电网系统非常重要,但是这种较高级别的可靠性和效能并不能支撑通信的基础设施。针对此问题,研究评估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开流框架(OF)的优化电网。不同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对基础设施成本高和要求高,SDN解决方案中的开流软件成本低,灵活性好。首先给出机电系统的模型和对应的智能电网原型;然后设计交换机-控制器的最小化延迟、甩负荷控制逻辑和链路故障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对SDN中低成本开流软件的模块性和灵活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开流控制器,提供自动错误转移机制、负载均衡和质量服务保证(Qo S)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服务功能可以支持真实的智能电网系统。  相似文献   

11.
尹晓华  胡楠  刘为  王萌  祁兵  李彬 《电力建设》2015,36(3):43-48
为解决电力大数据平台数据通信网灵活性受限问题,针对OpenFlow技术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技术在融合数据平台中的一种实现方法。分析了OpenFlow架构及现有标准化现状,从数据处理流程以及业务配置等方面,分析了OpenFlow在未来电力大数据平台中的应用优势,并从SDN功能单元与技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OpenFlow已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大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支持OpenFlow技术等SDN主流控制协议可以提升电力业务承载的灵活性,通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解耦,将网络的控制功能分离开,可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对数据网络高效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勇 《电力系统通信》2005,26(10):31-33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设备是下一代通信网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文中简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其优点;鉴于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要求,阐明了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的意义和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的下一代电力通信多业务平台将能有效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电力企业自身业务需求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中业务的开发应用;并列举了电力通信网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3.
ASON及其在电力通信光网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对电力通信系统的要求逐步提高,电力通信的职能化和技术化手段也需要日益改进。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电力通信光网络组网技术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文章简要介绍了ASON技术的特点、体系结构和技术优势,通过分析ASON在电力通信光网络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在电力通信改革中,应用ASON技术所需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电力通信光网络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电力通信网络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难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文章将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定位在多专业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上,通过论述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概念,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要求,并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发展步骤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其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城市电力通信网规划中的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0):49-51
重点描述了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通信规划中城市电力通信网(城网、配网)的关键技术。文章结合我国目前城市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分析了传送网技术、数据网技术、软交换技术、通信网支撑系统等在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结合目前的城市电力通信网的管理问题,提出了未来电力通信网管理的重点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太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技术是实现电力光纤到户(power fiber to the home,PFTTH)组网的重要手段,与EPON在光纤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不同,电力光纤到户系统不仅需要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互联网业务服务,还需承载用户的电力类业务。文章详细分析了终端用户的业务需求,并针对电力类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提出了相对应的分级策略。同时,针对传统EPON系统带宽分配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EPON系统架构,并结合该架构,提出了以电力类业务为主、以互联网类业务为辅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从而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相似文献   

17.
无线应用在上海电力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中需求越来越强烈,以营销的抄表系统和通信网络应急系统为代表。目前,无线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如GPRS、CDMA1X等,并已大量商用;而一些基于专网应用或数据应用的还有类似卫星Modem、CDPD、MOB ITEX以及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W iMAX等,都是既可以实现语音也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和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文章通过对上海电力无线应用现状描述、无线技术发展的比较、无线应用的需求分析,提出了适合上海电力系统的无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几种常见网管体系的异同 ,并从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特点及对网管体系的要求出发 ,阐述了电力系统通信网网管体系设计的基本思想 ,并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物理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