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论界历来众说纷纭。从其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曹七巧人生悲剧形成的原因,说明以其为代表的张爱玲作品中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人性的悲剧.而更多的是生存的无奈与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通常以对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给读者出乎意料的"痛感"。其作品把人物形象的传统道德与本能欲望的隐秘世界通过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叙写,让读者有无尽的想象空间。本文以其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浅析张爱玲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感把握。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语境解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菊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既承袭着方兴未艾的"新女性"气质,又有其女权精神难以为继的悲哀。从社会文化视角透析女性形象塑造,能客观而辩证地认识她们作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红楼脂粉英雄们》是季学源老师从事《红楼梦》研究20年的结晶。 《红楼梦》是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精心塑造了空前众多的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形象。遗憾的是,直到20世纪末,却始终没有《红楼梦》女性人物研究专著出现。在中国红楼梦学会支持下,季学源填补了这一红学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和中国清朝作家吴敬梓《儒林外史》都塑造了典型吝啬鬼形象——葛朗台和严监生。吝啬鬼异于常人的专制蛮横,男性主义尤为明显。作为这一特殊父权文化小圈子中的女性,她们的地位以及命运值得关注。通过剖析这两个家庭中的女性,研究其境遇和心理,并联系创作主体的女性观和创作目的,阐述中西文化中父权家庭的差异,从而了解作为个体女性的觉醒和追求,把握中西女性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相似文献   

8.
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验着生命绚烂,不同的悲剧生命体验,创作出不同的悲剧性作品。通过女性独特的悲剧视角,两位女作家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国破家亡的现实,都激发出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了中国女性作家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谌容以女性的视角透视笔下女性人物,用超越女性的视野塑造了陆文婷、慧莲和谢愫莹等一系列追求独立自主却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生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都有着坚韧的个性、自我的追求,然而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中陷入苦苦的矛盾,最终走入无法自我救赎的悲剧。通过分析《人到中年》《错、错、错》和《人到老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挣扎于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与痛苦。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贾探春这株"瑶池仙品"在小说作者精心塑造下展示着其"一枝独秀"的艺术魅力。结合探春性格中的男性因素、女性特征以及左右其命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人们感受的是别具一格的'喊喊切切絮絮叨叨'的'私语'。她带着苍凉的气息去感受市民生活,还原普通人的生存现象。多变的语言风格,巧妙的通感手法运用,让这个'孤岛'女性作家的文章散发出独特的女性魅力,细腻敏感却又一针见血。张爱玲的《流言》实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优秀之作,与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名家相比,她都并不逊...  相似文献   

13.
《南昌水专学报》2018,(2):64-66
南昌采茶戏《责姑团圆》之唱词"千朵桃花一树红"具有浓郁的血缘亲情内涵。它塑造了托物言志的桃花意象,表露了兄弟姐妹之亲情,体现了较为贴切自然的象征意义。它在剧中起着推动剧情发展、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女性视角,视新嫁娘为核心的土家族哭嫁歌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诗经》中的恋爱、婚姻家庭诗篇的情感真挚、淳朴而富有感染力,完全是女子个人、家庭关系、社会伦理之间的情感记录。土家族哭嫁歌和《诗经》无不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女性生命意识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性话语——主体的爱欲诉说;身份认同——生命的自觉体悟;生存超越——和谐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 如果说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冰心的温婉可人的细腻文风、冯沅君的大胆直露的淋漓渲泄、丁玲的曲径通幽的女性心理剖示都曾获得女性文学一席之地的话,那么与四十年代里洋场的上海滩大红大紫的张爱玲相比,赢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却是人们一度久违的《传奇》、《流言》、《张看》世界。长期以来,对于张爱玲的研究,似乎存在着一种误解。因为张爱玲的那段暮气沉沉的童年,因为在文坛“火爆”之后,离群索居,归于平淡沉寂的晚年,因为在张爱玲艺术世界里咂磨出的那种矜持的距离,便轻率地对她的性格下了冷漠自私的评语。其实,就气质风度而言,张爱玲颇具一种“水仙子”风范,临水自照、顾影自怜的自赏之外,最多上升为自我中心,自我膨胀,却没有损害他人以益自身的自私。梦魇般的往昔给她的心灵留下内倾的阴影,在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情节所呈现出的"家常"叙事模式继承了源起于《诗经》等传统文学的这份"家常",在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展开情节的家常叙述。这一描写"家常生活"的叙事传统也延伸到后来的中国诗、史、小说和戏曲领域,深深扎根于张爱玲的创作思维中,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丁玲是一位擅长描写和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在她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她积极探索女性的人生道路,对于女性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关注。这里试通过她早期的短篇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丁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的《简爱》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塑造了两个世纪东西方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下的女性——简爱和白流苏。尽管两者的出生与家庭不尽相同,但同样面对人生命运的坎坷,勇于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反抗与挣扎,追求真爱与自由,体现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权精神。简爱满怀微笑返回失明的罗彻斯特的庄园,范柳原伴随着炮声回到惊慌失措的白流苏身边。从女权主义角度看,两个女人在不同的逆境中都坚持着平等独立的人格,追求了不同的真爱。  相似文献   

20.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主题挖掘及艺术创造最深刻、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小说。作者通过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受和明晰洞察,运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文字,对市民阶层特有的爱情生活进行了细腻独到叙写,深刻剖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市民阶层的人性弱点,奏出一曲女性市民在情欲和物欲煎熬下的生活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