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热镀锌合金化工艺参数对DP590双相钢合金化行为的影响,采用SEM、粗糙度仪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化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合金化镀层表面ζ相减少,δ相增多,出现小孔;480℃时DP590钢板镀层表面粗糙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00℃和520℃处理时镀层表面粗糙度时随时间延长而减小;当合金化时间为25 s时,镀层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20 s时,随合金化温度升高,表面粗糙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温度升高,时间增加,合金化程度加深,当合金化温度为520℃、合金化时间为25 s时,DP590钢板热镀锌合金化镀层中出现Γ相。  相似文献   

2.
研究退火工艺及快冷工艺对C-Mn系DP590GA双相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钢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随着均热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且温度越高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增加越显著;而伸长率随着均热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而快冷终止温度提高时,试验钢的强度上升,塑性下降.该试验钢在820℃进行退火时,可获得较优的力学性能,规...  相似文献   

3.
热镀锌退火温度对DP78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热镀锌退火温度对DP780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OM、SEM、TEM等技术对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呈稳定或降低趋势,主要是因为奥氏体的淬透性降低,产生了非马氏体组织,导致马氏体的复相强化作用降低.受非马氏体组织的影响及可动位错密度降低的作用,屈服强度、屈强比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升高.总体来说,在780~800℃退火,细小弥散的马氏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中,具有这种组织的钢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连续退火模拟机研究了冷却速度和退火温度对DP590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呈上升的趋势,伸长率逐渐下降,但冷却速度在40℃/s以上时,抗拉强度趋于稳定。快冷后为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所需的临界冷却速度为30℃/s;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伸长率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热镀锌用冷轧低碳高强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退火时,组织处于回复阶段,几乎没有再结晶; 625℃保温5 min退火后,再结晶基本完成,组织中有大量渗碳体颗粒弥散析出,并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渗碳体沿铁素体晶界聚集粗化;在625℃保温10 min退火后,再结晶已经完成并且发生长大现象,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渗碳体颗粒,晶粒尺寸约为5. 01μm; 650、675、700℃保温10 min退火后,铁素体晶粒进一步长大;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625℃×5 min退火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闪冷温度对DP590钢性能的影响,基于连续退火模拟结果制定了塑性增强DP590钢工业试制关键参数,对塑性增强和传统工艺生产DP590钢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塑性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和闪冷温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传统DP590钢中马氏体主要沿铁素体晶界呈细条状或粒状分布,铁素体晶粒尺寸6~8μm,马氏体体积分数11. 3%,而工艺改良后塑性增强DP590钢组织中马氏体呈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内,其体积分数为8. 5%,另外含有非常细小的弥散分布粒状马氏体岛或残留奥氏体,经XRD和EBSD定量分析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约2%,残留奥氏体对最终产品性能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且批量生产性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退火试验及工业试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冷轧低碳热镀锌钢板组织均匀性的影响,探讨了钢板出现混晶组织的原因,并制定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加热速率偏低是造成混晶组织的主要原因,随着加热速率的升高,组织细化且均匀性改善;在较低加热速率下,延长均热时间和提高退火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组织的不均匀性。针对镀锌机组降速生产引起混晶的问题,结合模拟退火试验结果,降低退火温度可以改善降速导致的混晶问题,制定了降速生产的退火工艺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5,(12):2972-2974
以半连续铸造Al-4.2Mg合金为对象,研究了冷轧退火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轧过程中,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冷轧板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提高,伸长率逐渐下降。冷轧板在经过320℃退火保温l h后,抗拉强度达到220 MPa,屈服强度达到80 MPa,伸长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9.
对SUS304冷轧带钢经不同工艺退火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高于1050℃时SUS304不锈钢薄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SUS304经高温(1050~1160℃)短时间(50~180 s)退火,能得到较好的软化效果,退火工艺为1050℃×180 s时,组织中的碳化物完全溶入基体中,且均匀弥散在晶粒内部,晶粒大小较均匀,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对低碳带钢进行多道次常规冷轧(原始厚度为2.5 mm,轧后厚度为0.4 mm,总压下量为84%),研究退火工艺对冷轧板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完成后,晶粒明显拉长,出现了较高密度的位错。随退火温度升高,位错密度显著下降,晶粒得到细化,550 ℃时,形变组织完全消失,再结晶过程结束,位错密度为1.34×1014 m-2,晶粒尺寸1.24 μm。退火温度高于550 ℃时,晶粒尺寸不断长大,试样的表面活化能高达278 kJ/mol。550 ℃最佳退火温度下,保温时间达到60 min时,再结晶基本完成,显微硬度下降明显,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DP590的微观组织主要由连续分布的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马氏体组成,晶粒尺寸约为11μm。这种双相显微组织赋予了DP590优良的力学性能,如低的屈服强度、高的抗拉强度、高的加工硬化和良好的延伸率。扩孔性能是评价钢板冲压成形性能的重要指标。DP590的扩孔性能与其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成形过程中其含有的马氏体相使得n值迅速增加,n值越大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分布越均匀,成形程度越高,扩孔性能越好;但马氏体相的存在又会降低DP590的延伸率,使得扩孔性能相对较差。建立成形极限图,DP590冷轧双相钢的FLD0(平面应变特征点)为30%左右,成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退火温度(750、770、790、810、830和850℃)对DP1180钢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DP1180钢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和马氏体(M)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的铁素体和马氏体晶粒尺寸增加,马氏体由岛状变为板条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屈服强度则逐渐下降。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退火温度为790℃和过时效温度为270℃时,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255 MPa,伸长率为11.39%,强塑积达到14.29 GPa·%。通过对DP1180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拉伸试验,发现在拉伸过程中微裂纹主要萌生于F/M界面处,随着应变的增加,裂纹在铁素体基体内扩展,裂纹尺寸增加,拉伸后断口形貌既有韧窝区域,又有解理和准解理区域的混合特征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冲用冷轧带钢采用不同工艺制度的罩式退火,对二种带钢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CO6钢含有微合金Ti、B等元素,提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其罩式退火温度高于DCO1钢.DCO1、DCO6钢分别在690℃和700℃退火,其回复再结晶效果较好,可获得符合标准的优良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研究镀锡基板在罩式退火和连续式退火两种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罩式退火条件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原先冷轧α织构逐步成为再结晶态γ织构,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γ织构逐渐增强。此外,罩式退火后,饼状的铁素体晶粒使其拥有较低的屈强比,并有良好的冷成型加工性能。而在连续式退火条件下,再结晶组织主要为等轴状铁素体晶粒,这使得连续退火后的镀锡基板屈服强度相对较高,冷成型性能相对差。但在连续退火条件下,再结晶织构{111}112和{111}110强度相差较小,这使得其塑性变形各向异性指数△r仅为0.08。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冷轧技术对带钢进行了多道次常规冷轧,试件原始厚度为2.5mm,轧后厚度为0.4mm,总压下量为84%。然后对试件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并进行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的带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退火工艺有关。轧制后,晶粒明显拉长,出现了新的晶粒;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且观察到了较小尺寸的亚晶;而带钢的强度和硬度不断下降,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最佳退火温度为550℃,最佳保温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6.
刘鹏飞  杨波  陈宇  刘宏亮 《金属热处理》2022,47(11):122-125
利用奥钢联热模拟试验机模拟980 MPa级双相钢连续退火镀锌过程,利用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连续镀锌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快冷出口温度对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镀锌退火后,980 MPa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中有Nb,Ti碳氮化物析出。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屈服强度和屈强比不断升高。快冷出口温度从340 ℃升高到430 ℃,马氏体发生回火分解,降低了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同时改善了伸长率。快冷出口温度为400 ℃时,强塑积达到最大值13.9 GPa·%。当均热温度为840 ℃,快冷出口温度为460~480 ℃时,可以获得抗拉强度在980 MPa级以上的双相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和热电性能分析系统等研究了退火对Cu-24%Ag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构建电子界面散射模型对合金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退火对Cu-24%Ag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了有效调控,改善了其综合性能。与冷轧态相比,合金经350 ℃退火1 h后,抗拉强度下降至冷轧态的95%,合金导电率提升了4%IACS。经450 ℃退火1 h,由于Ag纤维的溶解,合金的抗拉强度显著下降,只有冷轧态的一半左右;Ag纤维的溶解降低了电子的散射几率,使得导电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合金在350 ℃退火1 h后综合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622 MPa和81%IACS。  相似文献   

18.
DP590GA热镀锌双相钢电阻点焊接头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热镀锌双相钢板(DP590GA)电阻点焊接头问题,研究了接头正拉和拉剪强度随焊接电流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双相钢板(DP590)点焊接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两种钢板点焊熔核尺寸随焊接电流的变化以及SEM能谱分析得出的熔合区锌残留量情况,分析了影响热镀锌钢板点焊接头强度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当其他焊接参数一定时,DP590GA与DP590点焊接头强度和熔核尺寸随着焊接电流的变化趋势在焊接电流各个阶段有所不同,而熔核区的残留锌量随焊接电流的减小而增加,从而揭示了锌层使点焊区域接触电阻降低和焊接电流密度减小引起的熔核直径减小、熔合区残留锌量增加以及锌层更易引起点焊飞溅三个因素在不同的焊接电流范围内对点焊接头强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冷开始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下降,屈服强度则变化不大;在保证了奥氏体向马氏体充分转变的情况下,加大快冷速度对双相钢强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钢的伸长率,大的冷速下带状组织也更严重;过时效温度在240~280 ℃之间,试样的组织性能变化不大;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双相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到达360 ℃时,双相钢的屈服延伸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20.
利用Multipas退火试验机模拟连续退火工艺,研究了退火工艺对4.5%Cr冷轧耐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当退火温度为830 ℃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均值为353 MPa,抗拉强度均值约为621 MPa。冷速(50 ℃/s、30 ℃/s)对试验钢强度影响有限。当退火温度≤800 ℃时,试验钢的组织只发生了回复再结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碳化物组成。当退火温度>800 ℃,铁素体组织发生了奥氏体化,冷却后形成了贝氏体。当Cr含量(质量分数)提高至4.5%,试验钢的相对腐蚀速率为26%(相对于Q345B钢),相对普通耐候钢SPA-C耐候性能提高约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