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60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采用了淬火+回火的热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以及不同淬火温度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屈强比都呈下降趋势,伸长率逐渐上升,在620℃以上回火时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导致冲击性能急剧降低;在淬火温度达到820℃后得到的两相区淬火组织为铁素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建筑用钢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回火的建筑用钢的金相组织为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经过(250~400)℃/60 min回火处理后,块状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减少或者基本消失,而下贝氏体的板条界面发生钝化而变得模糊;块状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分解转变成了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回火处理后建筑用钢的强塑积都要高于未回火的建筑用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塑积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回火温度为300℃时取得强塑积的最大值(33612 MPa·%),且此时的建筑用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未回火的建筑用钢的冲击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裂特征,而回火态建筑用钢的冲击断口都为韧性断裂特征,韧塑性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低碳含铜NV-F690钢在固溶淬火+回火(QT)和固溶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IT)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性能。使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QT态和QIT态钢板的精细组织,测试了钢板的室温拉伸性能,在-60℃下进行了Charpy冲击试验(CVN)。经QT处理的NV-F690钢板的屈强比为0.97,经QIT处理的钢板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的二次回火LM+铁素体,其屈强比为0.89,低温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升温进入两相区淬火与奥氏体化后降温进入两相区淬火对960 MPa级调质型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淬火工艺获得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从800℃升高至850℃,强度提高,冲击性能变化较小;降温淬火工艺获得板条马氏体+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从750℃降低至650℃,强度和冲击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与常规QT工艺相比,试验钢升温和降温进入两相区淬火工艺后的强度均略有降低,但冲击性能均明显改善,其中降温淬火工艺冲击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升温进入两相区淬火与奥氏体化后降温进入两相区淬火对960 MPa级调质型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淬火工艺获得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从800 ℃升高至850 ℃,强度提高,冲击性能变化较小;降温淬火工艺获得板条马氏体+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从750 ℃降低至650 ℃,强度和冲击性能基本上保持不变。与常规QT工艺相比,试验钢升温和降温进入两相区淬火工艺后的强度均略有降低,但冲击性能均明显改善,其中降温淬火工艺冲击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两相区淬火对10Ni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0Ni5CrMo钢经调质处理和淬火 两相区淬火 回火(QLT)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1ONiSCrMo钢经两相区淬火处理后,得到板条状的二次回火马氏体 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并且在板条边界及板条内部析出逆转变奥氏体,该逆转变奥氏体与基体遵从K-S关系.10Ni5CrMo钢经QLT处理后改善了钢的回火稳定性,屈强比降低,尤其是低温韧性显著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增多.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提高了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SEM、XRD、疲劳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分析了620~680 ℃区间不同两相区淬火温度对9Ni钢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转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对材料性能影响显著,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9Ni钢抗拉强度不断增大,而低温冲击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非线性趋势。在640 ℃时,试样的回转奥氏体含量最高,达9.65%;断后伸长率最高,达到32.67%;冲击吸收能量最高,常温下达到332.83 J,-196 ℃条件下为297.69 J,总体展现出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同一钢种在两种不同冷却速率的直接淬火试验比较,研究了回火工艺对直接淬火钢性能的影响。对直接淬火钢分别进行了回火温度为500、550、600、650℃的一系列回火试验。结果发现,在相对慢速冷却条件下,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温度升高,韧性得到改善;快速冷却条件下,回火温度升高,强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回火工艺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一钢种在两种不同冷却速率的直接淬火试验比较,研究了回火工艺对直接淬火钢性能的影响。对直接淬火钢分别进行了回火温度为500、550、600、650℃的一系列回火试验。结果发现,在相对慢速冷却条件下,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温度升高,韧性得到改善;快速冷却条件下,回火温度升高,强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材料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P20钢两相区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预处理工艺不同,P20钢两相区淬火的显微组织存在明显差异。A组试样(860℃×1h空冷+860℃×30 min炉冷退火)预处理在两相区淬火的铁素体为块状,碳化物颗粒较多;B组试样(860℃×1 h空冷+860℃×30 min油冷淬火)预处理在两相区淬火的铁素体为长条状,碳化物颗粒较少;B组试样两相区淬火的力学性能优于A组试样,其原因是B组试样两相区淬火时,碳化物得以充分固溶扩散,淬火组织中碳化物颗粒少而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50MnB钢热处理工艺,设计了水淬、盐水淬和油淬三种淬火冷却方式以及180、200、220 ℃三种不同回火温度。通过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定、断口形貌观察、XRD物相分析探讨淬火方式和回火温度对50MnB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淬是适宜的淬火方式,淬火组织均匀;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回火后仍保留马氏体板条形态。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组织中的马氏体板条更细小,碳化物析出增加。同时,硬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根据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最适合的回火温度是220 ℃。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对钢的临界区淬火,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公认的强韧化效果。但回火温度对临界区淬火后的影响,众说不一[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3,4],在临界区淬火后,采用低温回火,可保留针状组织特征,有很高的韧性,且不出现低温回火脆性。采用高温回火时,不同的钢种可出现不同的回火脆性[5,6]。本文对液压支柱用27SiMn钢,进行了临界区淬火后回火性能的研究。2试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试验用材料为27SiMn钢,加工成的冲击及拉伸试样,经920℃预淬火后,在760、800、830、860℃临界区淬火,然后分别在200、250、300、350、4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微合金化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接正火态试验用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一次正火态和二次正火态试验用钢的组织分别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板条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回火处理后试验用钢的组织形态变化不大,在铁素体界面处析出了较多的M_(23)C_6型碳化物,且二次正火+回火态试样中M_(23)C_6型碳化物的平均尺寸最小、数量密度最大;虽然两相区正火能够降低试验用钢的屈强比,但是两相区正火不一定会提高试验用钢的强塑性和冲击吸收能量,而只有二次正火才能有效提高试验用钢的强塑性和冲击吸收能量。  相似文献   

14.
以含Cu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PMA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配分时间对其组织演变、元素配分以及经IQ&P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Dictra软件对元素配分行为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IQ处理后试验钢中的块状马氏体形成于原铁素体区域;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粒状马氏体数量减少,板条状马氏体之间的间距减小。检测和计算结果的对比显示,C、Mn、Cu 3种元素的相对配分速率与计算结果一致,但实际配分速率低于各自的计算结果。随两相区配分时间延长,经IQ&P处理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伸长率持续减小;在600 s时达到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强塑积为16 963.24 MPa·%。  相似文献   

15.
采用SEM、洛氏硬度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时间和温度对P20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0钢在785℃保温10 min,未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当保温30 min,可以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并且在铁素体上分布有碳化物颗粒,当保温50 min,淬火组织中碳化物颗粒明显减少;硬度随保温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当保温时间由10 min延长至30 min时硬度迅速提高,继续延长保温时间至60 min,硬度略有增加。淬火保温时间为30 min,P20钢在785~800℃的两相区淬火,随淬火温度升高,淬火组织中铁素体减少马氏体增多,硬度有明显增加;当淬火温度提高到815~830℃,淬火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硬度随温度升高略有增加。经两相区淬火处理得到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具有连续屈服和快速应变硬化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回火工艺参数对在线淬火生产的3Cr2Mn Ni Mo塑料模具钢板组织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硬度仪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结果表明:试样在线淬火后回火温度越高,硬度越低;600℃回火1 h到2 h时,硬度下降比较快,回火2 h到8 h时,硬度下降呈线性趋势。回火时间在2 h内时,回火时间对硬度的影响程度要大;采用在线淬火方式冷却钢板硬度可以达到约为46~48 HRC时,应采用630℃回火4 h可以得到28~36 HRC的回火硬度;采用在线淬火冷却钢板硬度达到约为43~46 HRC时,应采用610℃回火4 h可以得到28~36 HRC的回火硬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SEM、XRD、TEM和Thermo-Calc软件计算等手段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0.02C-7Mn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后试验钢组织以淬火马氏体为主,伴有极少量的残留奥氏体;两相区回火后,基体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出现逆转变奥氏体,空冷后转变为残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加,在650 ℃回火后到达峰值为18.78%;与此同时出现了6.57%的ε-马氏体。两相区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均有下降,但是屈服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归因于回火过程中位错密度的下降以及弥散第二相的析出。另外,ε-马氏体的存在不仅迅速降低了屈服强度,而且还损害了韧性。在600 ℃回火后,试验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横向:抗拉强度为984 MPa、屈服强度为973 MPa,-40 ℃冲击吸收能量为163 J,纵向:抗拉强度为947 MPa、屈服强度为919 MPa,-40 ℃冲击吸收能量为186 J),满足Q690用钢的力学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18.
Al对TRIP钢两相区退火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EM、XRD以及拉伸试验对1.2wt% Al TRIP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模拟相图研究了合金元素Al对TRIP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加入TRIP钢中改变了合金相图的相区分布,对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随后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锻态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硬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回火温度下(200℃),虽然试验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冲击韧性,但是韧塑性较差,而回火温度升至600℃,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虽有减小,但是具有较高的韧塑性,600℃为获得较好力学性能的适宜回火温度。在回火温度为200~400℃时,试验钢的腐蚀电位较负、腐蚀电流密度较大并具有较小电荷转移电阻;而回火温度为600℃时,试验钢的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电荷转移电阻最大,此时试验钢的腐蚀倾向最小,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低于500℃时,耐火钢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当回火温度高于500℃以后,耐火钢中晶粒尺寸开始快速增大。当回火温度达到700℃时,耐火钢中的晶粒粗大明显,尺寸达到7.13μm。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的面积分数变化不大,始终维持在85%左右;M-A的面积分数则不断减小。回火处理可以明显改善耐火钢的高温强度,使其在高温下屈服强度不降低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