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兆年  赵兴艳 《阀门》1996,(4):9-12
分析了阀杆软填料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外部压紧软填料密封和内部压紧软填料密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内部压紧填料密封性能估于外部紧软填料密封。综合两种密封结构的优点,设计了阀杆双向压紧软填料密封结构,并分析了其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对外部与内部压紧软填料密封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双向压紧软填料密封结构,并对其密封性能和结构设计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高晋 《水泵技术》2021,(3):43-46
某脱硫装置的贫液循环泵经常出现机械密封泄漏、停泵后重启时无法盘车等问题,导致频繁更换机械密封、频繁拆检并冲洗泵体,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本文根据机械密封结构特点,结合输送介质特性,为贫液循环泵优选设计了新的机械密封型式及冲洗方案,并对泵体及辅助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造.改造后的贫液循环泵大大降低了故障率,为脱硫装置的稳...  相似文献   

4.
蒋聪  刘冕  胡冬  李皓冉  陈靖华 《润滑与密封》2021,46(10):163-167
针对某型航空用空气涡轮起动机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动密封滑油泄漏问题,对机械密封结构进行分解分析,初步判定泄漏的滑油来源于摩擦副中静环与动环的贴合端面。根据动密封的结构特点及空气涡轮起动机使用环境编制故障树,对动密封处介质温度和摩擦副温度场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计算,对摩擦副端面进行检测分析,对动密封所需的轴向压紧力以及弹簧提供的压紧力进行校核计算,结果发现动密封滑油泄漏的主要原因是辅助胶圈在高温滑油中体积胀大从而引起摩擦阻力增加,导致弹性元件无法提供摩擦副贴合所需的足够压紧力。根据研究结果增加了该动密封波形弹簧的预紧力,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后动密封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长海  赵栋  魏雪  张强 《润滑与密封》2022,47(10):59-64
双道金属O形环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常用的密封结构。为研究在双道密封下金属O形环所需最小压紧力的计算公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金属O形环二维轴对称模型,求出在相同压缩率下单道与双道密封压紧力值。建立双道密封压紧力计算的修正公式,通过比较双道密封压紧力有限元值和理论值,得出双道密封的修正系数。结果表明:密封环中心圆直径一定,在相同压缩率下,单道密封环所受压紧力要小于双道的第一道密封环压紧力。当第一道密封修正系数取1.021,第二道密封修正系数取1.028时,修正公式计算的最小压紧力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吻合。  相似文献   

6.
丁兴江 《流体机械》2012,(9):43-45,75
对厢式压滤机压紧力及其分布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滤板错边错位、活塞杆伸出端的连接方式对压紧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压紧力分布均匀性的设计新思路,从而增强压滤机密封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阀杆的内压紧填料密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阎杆的内压紧填料密封作了论述;对内压紧的径向比压、阀杆启闭摩擦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传统的外部压紧填料作了对比;简要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金属垫片密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属垫片的泄漏形式和微观密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金属垫片密封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金属垫片密封泄漏形式主要是界面泄漏,而渗透泄漏通常可忽略不计;密封表面的表面形貌、压紧应力以及介质压力是金属垫片界面泄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密封表面的表面形貌对金属垫片密封效果影响比压紧应力和介质压力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9.
喷水推进新型对称双螺杆泵的泵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进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研发出一种新型对称双螺杆泵,并在常规泵体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新型对称双螺杆泵的泵体.以SolidWorks为工具,对该新型对称双螺杆泵的泵体进行了三维造型设计,得出了一般泵体类零件的造型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该泵体的受力、强度、变形、运转、密封等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埋深隧道对盾构机主轴承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研究不同材质的压紧环密封圈在不同载荷下的受力状况,研究其密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压紧环唇形密封圈的密封能力与预紧载荷和材质均有关系,当预紧载荷越大,密封圈硬度值越高时,密封面的接触压力就越大,密封能力就越强。因此,为提高大埋深盾构机主轴承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材料方面应选择高硬度值的压紧环密封圈,必要时可增加压紧环密封圈的数量;在结构方面应适当增加压紧环的直径,保证压紧环有足够的预紧行程施加更大的位移载荷,提高密封面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盾构机主轴承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建立主轴承密封圈优化设计流程,利用ANSYS Workbench分析研究压紧环唇形密封圈结构尺寸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压紧环的直径、密封圈唇口的倾斜角度和密封圈的高度对其密封性能影响较大,结合这些参数,对压紧环唇形密封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分析的结果大幅提高了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为盾构主轴承密封圈的设计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压钻井泵阀盖松动及阀盖密封频繁失效的问题,进行了阀盖密封失效的内因和外因分析,提出了减小阀盖螺纹螺距,使用组合螺母预紧、液压预紧和楔形预紧三种新型阀盖压紧装置,有效地改善阀盖螺纹的预紧效果。提出了采用独立或增加径向圆柱密封结构,提高了阀盖密封的可靠性。经实践表明,对阀盖密封及压紧装置进行的研究改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高压钻井泵阀盖松动及密封频繁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磁力泵是一种特种离心泵,通常由泵体、隔离套及连接部件组成能够承受压力的屏蔽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的外部,有一个旋转的永磁场,通过磁场的作用,空间无接触的带动密封腔体内部的磁性转子部件同步旋转,而密封腔体内部的转子部件带动叶轮实现对流体作功。由定子部件组成的屏蔽密封腔体不存在动密封,并且带动叶轮作功的旋转轴不穿出屏蔽密封腔体,从而保证了磁力泵的零泄漏、无污染,消除了炼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机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对磁力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介绍,对磁力泵运行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组用于离心泵中叶轮口环与泵体密封环之间间隙密封的结构,泵体密封环内孔和叶轮口环外径堆焊Ni60材料,并结合迷宫密封结构,使其具有润滑好、耐磨、耐蚀和抗氧化等优良性能,使叶轮口环、泵体密封环寿命提高了几倍乃至几十倍,有效地解决了泵在运行中泵体密封环和叶轮口环磨损快,更换频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BA型单级悬臂式离心泵用机械密封代替填料密封的三种改装方法:1.采用内装式机械密封以改造泵轴为主;2.采用内装式机械密封以改造泵体为主;3.采用外装式机械密封以改造泵体为主等方法。其改装原理也可推广到其它泵型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CBU3-160高压齿轮泵漏油原因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CBU3-160高压齿轮泵主要环节漏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即将泵体材料由QT600-X改成HT300,并采用铁模覆砂型芯工艺、硅-钡高效孕育剂,提高齿轮泵泵体铸件强度,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预紧螺钉、改变密封槽形式、增加零件厚度、加宽筋板等措施,彻底解决了该系列齿轮泵漏油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熊珍兵 《水泵技术》2012,(4):23-26,22
为了克服传统的离心泵泵体强度设计及校核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基于有限元方法及"分析设计法"的泵体强度分析及安全评估方法。首先,探讨了借鉴压力容器行业中"分析设计法"进行泵体强度校核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压力泵体与一般压力容器的异同点,提出在泵体强度设计校核中应用"分析设计法"的一些关键技术及结果评定准则。最后,根据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泵体强度进行校核的应用要求,以某型号泵体为实例,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静力学计算,并结合应力分类及应力线性化技术对泵的隔舌部位进行了详细的强度分析与校核。泵的静态耐压试验及长期实际运行充分验证了该泵体强度分析及校核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不休风对高炉下密阀驱动轴轴头密封进行处理,在原密封的基础上,另加装一对半圆附加压盖加硅胶圈的方式进行密封,并用螺栓压紧压盖,使润滑脂充满密封腔,密封圈膨胀,密封唇和轴颈贴合更好,密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石油钻井中三罐钻井泵用灌注泵的工况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轴封泄漏量的解析计算式,认为提高灌注泵轴封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减少轴封间隙及降低轴封两端压差。围绕这两点,采用改型环形泵体降低径向力来实现小间隙;采用改型环形泵体降低径向力来实现小间隙;采用背叶片和螺旋密封实现小压差。再采用密封机理 为合理的反压式密封结构和具有自润性的柔性石墨,从而实现了可靠的灌注泵轴封。  相似文献   

20.
周玉丰 《中国机械》2014,(12):123-123
冶炼厂水泵数量多,有采用填料密封的,也有采用机械密封的,这里重点研究机械密封的泄露现象。水泵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泄漏点主要有五处:(1)轴套与轴间的密封;(2)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3)动、静环间密封;(4)对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5)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一般来说,轴套外伸的轴间、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其余的泄漏直观上很难辩别和判断,须在长期管理、维修实践的基础上,对泄漏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