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硫氨酯是硫化矿石的优良浮选捕收剂。对硫氨酯的卤代烷酯化法、一氯乙酸酯化法、一步催化合成法、异硫氰酸酯醇解法四种合成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认为四种合成方法各有优缺点,仍待寻求工艺简单、经济、环保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使用新催化剂S-2,成功合成出烯丙基硫氨酯,经选矿试验验证,该药剂产品选矿指标优异。  相似文献   

3.
用于硫化铜矿分离的选择性捕收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烷基/烯丙基和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乙氧羰基硫脲是铜的选择性捕收剂,在黄铜矿和被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其捕收能力与乙黄药相当,但选择性更好,它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中性pH条件下更为明显。矿物充氧搅拌对硫化矿的分离起好的作用。根据浮选结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瞬时二次离子质谱结果,提出了这些捕收剂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新型硫氨酯ZL4020浮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林生  林强 《矿冶工程》1996,16(3):26-29
对新型硫氨酯ZL4020浮选分离高旺金矿的伴生金铜矿石进行了研究,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与丁基黄药相比,在精矿品位相近的情况下,ZL4020浮选的铜、金回收率可提高2%,药剂费用降低约25%,与Z-200药剂相比,ZL4020的性能略优,但价格便宜,可作为Z-200药剂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浮选试验、电化学测试、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试验、ζ-电位测定及吸附量测定结果和溶液化学计算,系统地研究了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机理。提出:将硫化矿物的无捕收剂可浮性分为天然可浮性、自诱导可浮性与硫诱导可浮性。天然可浮性由矿物本身的结构决定。自诱导及硫诱导可浮性是在特定的矿浆电位条件下,或在特定的调整剂存在下,硫化矿物表面被诱发出疏水物质而形成的可浮性。元素硫是硫化矿物自诱导及硫诱导浮选时表面的主要疏水物质。  相似文献   

6.
用苯硫氨酯对铜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苯硫氨酯对铜锅等硫化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能明显地提高铜铅精矿质量和金属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在浮选中使用捕收剂,以提高有用的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在很多情况下,已成功地使用时时一种捕收剂。但是,混合使用多种硫代捕收剂可提高硫化矿浮指标,这种现象称为协同作用,定义为采用混合捕收剂获得的浮选指示与每种捕收剂按比例所贡献的浮选指标的增加值,本文研究了丁黄药省生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二硫代磷酸盐的二元混合物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同时用电化学测量和热化学测量方法解释了协同作用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异丁黄药与二丁基硫代磷酸直混合物具有好的协同作用,提出了以下学说,协同作用是由混合二硫赶酸盐和金属硫赶酸盐产物形成所致,对黄药来说,与双黄药的形成有关,双黄药的形成与黄药的浓度有关,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仅在黄药浓度高于10^-6M时,才能形成双黄药,低黄药浓度下的热化学测量结果表明,正丁基二硫代氨  相似文献   

8.
用苯硫氨酯对铜铅锌硫化矿石进行了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苯硫氨酯对铜铅等硫化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能明显地提高铜铅精矿质量和金属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结合浮选生产实践,分析了浮选黄药单耗高的原因,论述了降低其单耗的措施,并总结丁胺黑药使用的成功经验,从浮选捕收剂的这一侧面反映永平铜矿铜硫浮选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巯基捕收剂(黄药、黑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混合物)对富含斑铜矿的Okiep铜矿石浮选的影响.该矿石铜品位为1.8%.用分批浮选试验评价了捕收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其中包括精矿产率、水回收率、铜回收率、铜品位和Klimpel浮选速率常数.试验结果表明,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基酯(di-C2-DTC)是硫化矿物的弱捕收剂.用二乙基硫代磷酸盐(di-C2-DTP)捕收剂时获得的精矿铜回收率最高,泡沫含有较多的水,精矿铜品位较低,这种捕收剂除了具有捕收能力外还具有一定的起泡性质.在捕收剂用量为0.139 mol/t时,用90?-X:10%di-C2-DTP和90?-X:10%di-C2-DTC混合捕收剂获得的精矿铜回收率比单用C2-X要高.在捕收剂用量为0.0695 mol/t时,用90?-X:10%di-C2-DTC混合捕收剂获得的精矿铜品位比单用C2-X要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矿石性质,新疆某硫化铜矿含有有价元素铜、硫,可通过浮选进行回收。为此,进行了铜硫混合—分离浮选流程试验,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0%,调整剂为水玻璃且用量为350 g/t,捕收剂为Z-200且分段用量为(35+25)g/t,石灰用量为2 000~3 000 g/t的条件下,经1粗2扫2次精选得铜硫精矿,再进行1粗1扫2次精选铜硫分离得到了铜品位为23.55%、回收率为93.76%的铜精矿和硫品位为38.84%、回收率为52.37%的硫精矿,试验技术指标理想。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某地硫化铜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矿进行矿石分析,该矿含铜0.68%,并且主要是以硫化物形式存在。采用1粗3精3扫的浮选流程,得到含铜20.52%,回收率90.83%的铜精矿。为下一步该矿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某难选硫化铜矿右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热液蚀变的接触变质原生硫化铜矿床矿石进行了选矿合理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两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工艺流程可以获得含铜22.66%、回收率89.14%的技术指标。该工艺流程简单,铜的品位和回收率指标高,且易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硫化铜矿新型捕收剂PZO的浮选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新型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PZO在铜硫分离中的选择性,比较了PZO、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在不同矿浆pH值、不同用量条件下分别浮选黄铜矿和黄铁矿单矿物的效果,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对PZO在黄铜矿、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试验pH范围内,丁基黄药、丁铵黑药、PZO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均强于对黄铁矿。②矿浆的酸碱度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均较小,且黄铜矿回收率的高点在弱酸或弱碱性环境下,黄铁矿在酸性环境下的可浮性明显强于在碱性环境。③3种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顺序为PZO>丁铵黑药>丁基黄药,在pH=8.5时,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回收率差值可达68.19个百分点。④PZO是一种酯类浮选药剂,与黄铁矿相比,其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以上结果表明,PZO在pH=8.5的环境下可高效分离黄铜矿与黄铁矿。  相似文献   

15.
某含滑石硫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采矿生产的变化,云南东川某硫化铜矿中滑石含量大幅度增加,由于滑石具有良好的天然可浮性,在浮选过程中常与目的矿物同时浮起,严重影响选别指标。针对铜品位为0.4%的原矿,试验采用CMC和六偏磷酸钠作为滑石的组合抑制剂,硫化钠为调整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74.58%,采用一段粗选、一段扫选、两段精选、中矿再磨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铜品位17.81%、回收率83.00%的铜精矿,工艺流程可靠且选别指标较好,为现场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石灰调整磨矿和浮选回路的矿浆电位,小型和工业试验实现了铜录山硫化铜矿石的低量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与常规浮选相比,新工艺黄药用量明显降低,二者浮选指标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7.
云南某铜矿石属典型的低品位、高氧化率硫 氧混合型铜矿石,含铜033%,其中硫化铜占有率为4909%,氧化铜占有率为5091%。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640%的情况下,采用1粗3精1扫流程浮选硫化铜矿物、1粗3精1扫流程浮选氧化铜矿物,可获得铜品位1858%、回收率7755%、金品位423 g/t的铜精矿。试验指标良好,实现了低品位硫 氧混合型铜矿石中铜、金的高效综合回收,可作为该矿石开发利用工艺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镍钼矿中钼酸钙浮选回收率低、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 对镍钼矿中硫化矿物浮选尾矿进行了开路实验和闭路实验, 设计了氧化钼浮选流程, 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捕收剂分子在矿物解离面的吸附过程, 结果表明:镍钼矿中硫化矿物浮选尾矿主要含钼矿物为钼酸钙, 脉石矿物主要为氟磷灰石和黄铁矿; 通过闭路浮选试验得到了Mo品位3.24%、Ni品位3.37%、Mo回收率69.15%、Ni回收率62.44%的精矿; 捕收剂油酸分子在钼酸钙(111)面吸附强于氟磷灰石(010)面和黄铁矿(110)面, 从而实现了浮选过程中钼酸钙和脉石矿物的分离, 说明捕收剂CSU-Y可浮选分离钼酸钙和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19.
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民  邱冠周 《金属矿山》2010,39(8):102-107,111
就当前硫化铜矿生物堆浸技术的研究热点优良浸矿微生物的选育和堆浸工艺参数的优化进行了综述;作为实例,介绍了了美国Kennecott铜矿的黄铜矿堆浸工艺和我国紫金山铜矿的辉铜矿堆浸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