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不同吐丝温度以及不同水箱水量分布高-中-低、高-低-高对SWRH82B高碳钢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吐丝温度提高到910±10℃,水箱水量按高-低-高分布使盘条的心表温差由18℃提升到30℃,提高心部冷却速度,降低网状渗碳体的产生,使网状渗碳体检出率由70%降低至5%,网状渗碳体级别由E级降为C级,盘条1/4直径位置处索氏体片层间距由153 nm降为138 nm,盘条的抗拉强度由1174 MPa提高至1187 MPa,从?6.5 mm到?2.1 mm的连续拉拔断丝率由9次/100 t降至1次/100 t,有效改善了热轧盘条的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酒钢生产的大规格φ10.0~φ16.0 mm 82B盘条表面磷化膜在拉丝工艺中易脱落,氧化层中难酸洗的Fe3O4含量相对较高,拉拔困难的问题,选用酒钢和A钢厂生产的φ12.5 mm规格82B盘条,用SEM观察盘条表面氧化层厚度和结构组成,用EDS分析氧化层各层元素的分布,用XRD检测氧化层物相的种类和比例。结果发现,酒钢生产的盘条表面粗糙度大,氧化层在盘条表面呈犬牙交替的结合方式;Fe3O4的质量分数较A钢厂盘条高39.1%,含CrSi2层也较致密。为此,对生产工艺提出了优化措施,通过降低吐丝温度和提高冷速,来提高易酸洗相FeO的比例,减少在共析反应最激烈的450~550 ℃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难酸洗相Fe3O4的含量,改善了盘条的酸洗性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断面收缩率为44%、38%、32%的3个SWRH82B盘条试样的拉伸断口、显微组织进行观察。3个试样拉伸断口均呈现韧窝断口形貌,断裂模式为韧性断裂;显微组织分别为索氏体、网状渗碳体+索氏体、马氏体+索氏体,网状渗碳体断裂形成的裂纹微孔呈现一定棱角形貌,马氏体断裂形成的裂纹微孔横向扩展。依据韧性断裂的微孔聚集理论分析推导了3种盘条试样的微孔形成、扩展过程,阐述了网状渗碳体、马氏体导致盘条试样断面缩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心偏析导致盘条芯部出现网状渗碳体和条带马氏体组织是断面收缩率较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SWRH82B-1盘条心部马氏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以电炉连铸坯为原料,经高线轧机轧制的SWRH82B-1盘条心部马氏体组织的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形貌,测定了其硬度,发现高碳马氏体组织具有典型针状特征。利用电子探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盘条心部组织处存在非常明显的Mn和Cr的偏析,这种偏析强烈推迟心部珠光体转变,使心部与盘条表面的珠光体类组织不同,出现了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高碳盘条SWRH82B为研究对象,基于精轧工艺,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高速线材精轧F1~F4道次变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了其再结晶行为,确定出最佳精轧出、入口温度;同时测定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分析冷却速度对82B盘条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对轧件吐丝后在斯太尔摩冷却线上的冷却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精轧出、入口温度分别为1020、950℃;当冷速范围为6~8℃/s时索氏体组织片间距最为细小,直到冷却速度10℃/s时才不形成马氏体。研究成果能为82B线材控轧控冷以及组织性能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82B盘条中马氏体产生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知其基本分布在1/2半径的盘条心部。利用有限元法对82B斯太尔摩冷却线进行了温度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符合较好,风冷线上盘条心部和边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冷速小于动态CCT曲线中测定的马氏体开始出现的最低冷速,排除了本次控冷工艺设置不合理导致马氏体的产生。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波谱仪对盘条心部马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心部马氏体区域存在严重的Cr、Mn元素偏析,此为马氏体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