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力应急通信的现场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LTE技术的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分析了与应急通信业务密切相关的主要关键技术,最后利用单基站无线实验网测试了语音、视频业务的承载能力与实时性。实验表明,LTE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电力应急通信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高雪  朱骥  程远 《电力信息化》2014,(12):26-29
从分析电力通信系统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多业务承载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基于LTE网络结构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部署模式,针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多业务承载需求。提出了一种电力LTE无线系统的多业务承载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为电力多业务承载通信网络的设计提供思路,在未来LTE网络建设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供用电》2020,(7)
电力无线专网是电力物联网重要的无线接入网络,新型智能终端研发应用是电力物联网重要建设内容。针对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基于嵌入式系统研发了TD-LTE电力无线专网远程通信终端,分别从系统架构、硬件、软件方面开展功能设计与开发;针对关键设计与参数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开展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适配性和功能性试点验证;结果表明,研发的远程通信终端可满足标准规范的性能要求,能够承载用电信息采集业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力无线专网通信终端接入工勘过程通常采用人工记录和拍照方式记录工勘数据,导致后期工勘数据整理难度大,出错率高。为了提高工勘数据处理效率,文中以江苏电力无线专网建设为例,分析了电力业务需求特点,阐述了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现状和终端接入工勘现状,设计了较为全面、实用的工勘测试体系,开发了对应的"易工勘"APP软件和后台数据管理系统。APP软件可以对工勘数据进行远程上传,而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工勘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工勘过程的无纸化流程,推进了工勘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与所存在的安全威胁出发,论述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原则,针对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结构及其在电力场景下的部署模式,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进一步给出了防护方法分析,最后从业务、LTE网络、边界3个角度,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电力LTE无线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方案为电力无线专网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在未来LTE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无线通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智能电网和开展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技术在电力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TD-LTE网络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无线专网架构和电力业务的业务模型进行分析。以实际案例为背景,通过数据处理方式和对比分析方法,比较1. 8 GHz和230 MHz两个频段LTE系统技术参数、理论分析以及现场测试的结果,验证电力无线专网对电力业务支撑能力,分析两个频段的无线专网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得出相关结论:LTE230M系统在郊区及农村有一定的覆盖优势,适合业务终端少、小颗粒区域专网建设; LTE1. 8G系统更适合城区、大颗粒业务区域专网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当前电力无线专网现状,分析配用电业务对网络的通信需求及多业务隔离需求,提出基于RAN-SHARING和基于物理隔离的无线专网多业务承载隔离实施方案,实现不同安全大区业务的物理隔离和同一安全大区的逻辑隔离,为未来不同类型配用电业务混合组网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节约建网成本,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射频拉远技术的电力无线专网通信方案,构建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系统利用射频拉远技术将传统的基站拆分为基站单元与射频单元,设计了基带单元与射频单元的模块结构,研究了系统的组网结构与特点,总结了基带单元与射频单元安装选址的原则。基于射频拉远技术的电力无线专网通信以其频段与组网的优势,将全面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难题,实现用电信息采集专网覆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常见电力业务办理流程的分析,常规电力业务存在以下特点:一、办理流程标准,重复性高;二、业务办理中证照查验、电子化扫描等环节耗时较长,往往成为业务办理的瓶颈。从以上业务特点出发,结合对营业厅业务办理实际的分析,阐述了面向居民用户的电力综合业务自助办理的可行性,在对营销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电力综合业务自助办理方案,并设计实现了面向居民用户的电力综合业务办理终端。最后,通过对柜面和终端办理典型居民用电业务流程的分析、对比及实践,证明了终端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面向智能配用电网络的电力无线专网技术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广、测量点多,是配用电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之一.文中从配用电业务出发对无线宽带在配用电通信接入网的带宽、时延、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力无线宽带系统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电力专用频谱资源,使用分时长期演进(TD-LTE)技术的电力无线宽带能承载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配电监测终端以及视频监控等业务,有效解决了配用电业务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电网通信终端数量和业务的迅速增长,LTE电力无线专网的接入控制已成为海量业务的重要瓶颈,其接入时延、阻塞率和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业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针对大规模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提出了一种电力数据分组业务的无线接入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了面向用电信息采集的电力无线专网系统架构,其次结合智能配用电业务的特点,建立电力数据分组业务的无线接入控制模型,最后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接入控制机制,能有效提升电力无线专网对业务的可靠高效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230MHz无线专网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特点,提出防止终端电台长发干扰的问题,通过对终端电台长发的现象及其危害,以及导致电台长发原因的分析,给出防止终端电台长发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及其实施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业务中依托运营商2G/3G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规模不断扩大。文章首先深入研究了电力无线业务应用、通信需求和网络现状,指出现有电力无线业务中存在安全接入的风险与无法管控的缺陷。其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目标,实现电力无线业务的安全高效承载、集约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最后,对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网络设计以及安全接入平台、运行支撑平台设计进行了详尽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无线通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智能电网和开展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技术在电力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了TD-LTE电力无线专网仿真平台。从链路级仿真和系统级仿真两个方面对电力无线专网的性能进行仿真,并分析了无线参数对无线专网性能的影响。该仿真平台的建立为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的统一建设和LTE电力无线专网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后期的网络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力无线专网应用场景部分地区存在盲、弱覆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异构网络接入协同选择方案。该方案研究了均衡网络静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的多目标联合优化,并利用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该方案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在承载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时,都能够保证静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均衡性,因而能够完整地表征网络的整体性能。进而用户终端能够合理地选择整体性能较好的网络进行接入,使得分层异构网络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配电自动化中多种通信业务的需求分析,研制了一种基于ITU-R M.1801-McWiLL技术标准的多业务通信终端,定义了多个通信优先级用以匹配配电自动化中的不同通信业务,并设计了多种通信接口,用于支持多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通信连接.该通信终端以DTT6C01B芯片为核心,遵循M.1801-McWiLL标准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智能电网配用电应用的通信需求,基于4G LTE核心技术定制开发的LTE230系统,以其低成本广域覆盖的优势在众多无线专网体制中显现优势。该系统具有覆盖半径大、支持海量用户、电力业务适应性强、传输速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完整专业的电力通信解决方案。北京市电力公司结合电力配用电业务需求,在北京东城区建设了LTE230试验网络,验证了系统在密集城区的覆盖能力、电力业务承载能力和宽带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的通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手持终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采用一种基于PXA310和WINCE6.0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应用于高级计量架构(AMI)系统中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的GPRS、电力红外、RS485、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四个通信模块.通过对智能手持终端四个通信模块的设计与研究,结合智能用电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智能电网下电力营销智能手持终端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设计方案,为提高电力用户现场服务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