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5CrMo钢强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刚  李惠  谢春生 《热处理》2010,25(1):58-61,66
研究了35CrMo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经常规调质处理的35CrMo钢相比较,经790℃亚温淬火+高温回火或常规调质处理后再经790℃亚温淬火+高温回火的35CrMo钢具有更好的强韧性,特别是后者,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度分别达到了986MPa、923MPa、18%、41%和156J/cm2。钢的塑性和韧性的提高是由于组织均匀细小、具有少量游离铁素体存在所致。  相似文献   

2.
35CrMo钢亚温淬火强韧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常规热处理、调质处理加亚温热处理两种工艺对35CrMo钢进行强韧化.结果表明:35CrMo钢经850℃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值较高,通过600℃回火后测其ak为117 J/cm2,σs为560 MPa,σb为765 MPa,硬度为32HRC,ψ=75%;35CrMo钢经850℃淬火+600℃回火+790℃淬火,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弥散分布的细小残余奥氏体,硬度较高,再经6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其ak为123 J/cm2,σs达到550 MPa、σb为755MPa,ψ达到76%,硬度为30 HRC.35CrMo钢经850℃淬火+600℃回火+790℃淬火+600℃回火工艺处理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具有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SEM、金相显微镜、冲击试验机研究了淬火+回火、贝氏体等温淬火两种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或贝氏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降低、塑韧性增加;回火索氏体组织的冲击断口表现为塑性韧窝状,而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冲击断口的纤维区表现为塑性韧窝状,放射区表现为脆性解理断裂;在等强度、塑韧性条件下,回火索氏体裂纹形成功低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当裂纹形成后,回火索氏体组织裂纹扩展功高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淬火、回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35CrMo钢组织的影响,并利用极化曲线分析研究了35CrMo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对该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NaCl腐蚀环境下,合金的组织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淬火使合金存在较大的淬火应力引起材料耐腐蚀性能下降,而回火后消除了材料淬火应力,材料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材料组织的粗化,合金耐腐蚀性能反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35CrMo钢拉杆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5CrMo钢拉杆显微组织中出现的带状偏析、网状铁素体、粗大晶粒等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法分析了35CrMo钢拉杆校直出现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原材料存在带状组织偏析、平镦加热组织粗大、铁素体网状分布等组织缺陷,应在拉杆淬火加热前增加一道正火或退火工序。通过细化晶粒,消除网状铁素体和带状组织,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20CrNi2Mo钢进行了强韧化处理,研究了处理工艺对其金相组织、硬度、塑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钢经不同工艺强韧化后,虽然金相组织基本保持低碳马氏体板条形态,但强度、塑韧性和耐磨性等有差别,深冷处理有利于提高材料耐磨性;两相区淬火使材料的韧性得到提高;高温淬火可提高材料的韧性,同时又不损伤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船用长轴类大锻件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得知,采用临界区高温侧正火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消除35CrMo钢组织遗传现象,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处理对35CrMo钢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测定极化曲线分析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ω(NaCl)=3.5%腐蚀环境中,淬火样由于存在较大的淬火应力导致应力腐蚀倾向很大,回火降低了淬火应力,试样耐蚀性提高.材料的组织是否均匀则影响形成微观腐蚀电池的数量,其数量越多,腐蚀电流越大,耐蚀性能就越差.  相似文献   

9.
高压热处理对35CrMo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硬度计分析和测试了35CrMo钢经高压热处理结合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和硬度,并与传统调质工艺处理后作比较。结果表明,高压热处理后35CrMo钢经高温回火后可析出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有效提高了35CrMo钢的硬度。经3 GPa压力、860 ℃×20 min高压热处理+550 ℃×60 min回火后,35CrMo钢的硬度为45 HRC,较同工艺传统调质处理提高了7.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热浸镀铝温度和时间对35Cr Mo钢镀层的影响,从而优化工艺,获得优良的铝合金镀层。方法设置5组温度梯度(700~780℃)和5个时间节点(90~450 s),对35Cr Mo钢进行热浸镀铝工艺研究,制备35Cr Mo钢热浸镀铝镀层。利用SEM观察镀层的组织形貌及其合金元素组成等,并通过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的厚度。结果热浸镀铝时,钢基体和铝液发生一系列冶金反应,钢镀层明显分为合金层和纯铝层。在720~760℃条件下,浸镀180~360 s时,镀层质量良好,分布均匀,厚度适宜,且没有孔洞、裂纹和漏镀现象。SEM线扫数据表明,铝层和合金层的元素构成和相对比值并不会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而改变。在180~450 s之间浸镀时,合金层的显微硬度值均能达到750 HV以上。结论在热浸镀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的厚度、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通过优化热浸镀铝工艺参数,可以改善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35CrMo钢     
正35CrMo是合金结调质构钢。材料编号1.7220,执行德国准标:GB/T3077—1999,我国舞钢的执行标准:GB/T11251—2009。对应各国牌号,英国的708A3735CrMo,法国的35CD4,意大利的35CrMo4,NBN34CrMo4,日标SCM432/SCRRM3;瑞典:2234。该钢材有很高的静力强度、冲击韧性及较高的疲劳极限,淬透性较40Cr高,高温下有高的蠕变强度与持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含有微量稀土20CrMo钢的渗碳工艺,并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20℃渗碳2h,风冷后300℃回火3h能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其渗层显微组织由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过渡层区主要由条束状贝氏体+板条马氏体组成,心部主要由条束状贝氏体或粒状贝氏体组成。稀土元素净化和强化了试验钢中晶界及亚晶界,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将钢中贝氏体片条分割成更为细小的亚单元。它使得裂纹扩展时阻力增加,显著提高了试验钢的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5CrMnMo钢热锻模具强韧化处理对组织形态及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可获得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的组织,并得到以韧性断裂为主的断裂特征。显著改善和提高了钢的断裂韧性K_(lc),使模具寿命大幅度提高。在500℃长时间回火的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通过碳化物的球化和消除片状马氏体内的孪晶亚结构进一步改善钢的K_(lc),以提高断裂过程中塑性断裂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轧制前加热温度、轧制时应变速率、轧后冷却速度等)对22Cr Mo钢带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轧制工艺固定不变时,随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加,22Cr Mo钢带状组织中铁素体带宽不断减小,轧后冷速的增加抑制了先共析铁素体的生成,使带状组织的不均匀性减弱;而轧制前加热温度增加,会加快22Cr Mo钢中合金成分的扩散速度,使原始钢中合金成分更加均匀,对最终轧后带状组织控制有益;轧制过程中应变速率的变化会影响带状组织中的铁素体形貌,但对铁素体带宽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5.
ZG35CrMo的可焊接性能较差,易产生冷裂纹。通过焊前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及焊后热处理等手段获得了满足质量要求的焊缝。  相似文献   

16.
李伟  贾兴祺  金学军 《金属学报》2022,58(4):444-456
先进高强钢经历了从第一代至第三代的高速发展,为汽车工业中轻量化及安全性的持续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代表钢种之一,淬火-配分(QP)钢和淬火-配分-回火(QPT)钢近10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QP钢及QPT钢的制备工艺和强韧化机理进行了综述:(1)从QP到QPT的工艺设计发展历程及其原理;(2)配分过程中的C配分和组织演变规律;(3)亚稳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的影响;(4)纳米析出强化的QPT钢的组织和热处理工艺设计;(5)热成形QPT钢一体化工艺;(6)QP钢、QPT钢的强韧化机制和使用服役性能。并对今后QP钢和QPT钢的制造与使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CSP工艺生产的30CrMo热轧带钢,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淬火介质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860~1000℃,保温时间为5~60 min时,30CrMo钢经水淬和油淬后得到的均为马氏体组织,但不同工艺条件下马氏体的类型、尺寸和力学性能不同。当淬火温度较低时,基体中的马氏体组织由细小的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成,强度和硬度较高。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片状马氏体的含量逐渐减少,板条马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加,尺寸增大,强度和硬度值下降。其中,试验钢在不同淬火工艺下经油淬后的屈服强度可用σs=-4050.4+16272.2d-1/2来表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试验钢的最佳淬火工艺为880℃、保温15 min、油淬,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洛氏硬度、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809 MPa、1206 MPa、52.54 HRC、8.5%。  相似文献   

18.
对42CrMo钢轧制工艺参数进行了的优化,研究了不同加热、轧制温度的42CrMo钢棒材组织及布氏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热、均热段温度和终轧温度可有效控制热轧态42CrMo钢棒材组织及布氏硬度;42CrMo钢棒材开裂原因主要是轧制后产生大量的贝氏体组织,且沿棒材横断面分布不均匀,由边部到心部的贝氏体含量减小,布氏硬度则由大变小。热轧钢布氏硬度≤260HBW时可避免在棒材剪切下料过程开裂、掉块现象。  相似文献   

19.
徐昊  王晓溪  陈方旭  王乐  刘壮 《热加工工艺》2016,(4):202-204,208
对42CrMo销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下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42CrMo钢经碳氮共渗改性处理后,表面显微组织为碳氮共渗硬化层,芯部组织为低温回火混合马氏体和片条状铁素体;材料在不损失芯部塑韧性的同时,表面硬度得到大幅提高。经200℃低温回火后,42CrMo钢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芯部冲击韧度约提高了7.7%,表面硬度高达650 HV。  相似文献   

20.
利用OK Tigrod 55焊丝,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对35CrMo高压水泥固井管线进行整管焊接试验,焊后进行了焊接接头的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测试硬度,并检验了焊缝宏观形貌,观察了焊缝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拟订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热处理方式,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良好,达到项目设计要求;熔合线及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功高达175~191 J,主要原因是在二区域内形成了细小、等轴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焊缝中心的冲击吸收功相对较低(96 J),主要原因是形成了柱状晶及贝氏体组织。该焊接工艺方案已成功地应用于高压水泥固井管线建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