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中部六省的经济转型,本文以中部六省2005-2019年的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构建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各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分指数分析各个省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出发,剖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区域经济尤其福建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政府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能源消费增量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相对应的调控政策也有所差异。为探索湖北省能源消费增量差异,将其分为三类:经济发达区域、经济中等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结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三类区域能源消费增量影响因素的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区域间能源消费增量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结论表明,要有效控制湖北省能源消费增量水平,需要有效控制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类地区的耗能重点行业。积极引导,促进能源消费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消费增量的抑制作用的显现,能促进实现湖北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差异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探索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因素对其经济协调发展、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明显.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搭建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框架,并利用2015—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受到制度、产业、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投入、区位优势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5个因素;各因素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发展速度差异均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和产业结构是作用力度最大、显著性最高的两个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力度及显著性稍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区间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域性比较明显;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不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同等重要,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基于2005—2016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先采用静态面板回归,然后进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结果得出:静态面板模型中的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提高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在空间杜宾模型中,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且本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该地区环境规制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环境规制的溢出影响。在此背景下,各地区政府应该加强联合颁布地区环境规制的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渝地区是目前西部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区域,是我国开始培育的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的迅速、良性发展,势必提携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目前,由于诸多原因,成渝经济的一体化尚存在很多障碍。本文试图以分析成渝现有产业结构入手,通过对现有各主要工业产业的分析,提出能够带动成渝经济有机融合的最优产业结构,并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解决现存若干产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发展是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概念入手,结合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选取经济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共14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讨区域旅游流与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文章在阐述二者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研究样本,通过改进熵值法,对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受旅游二次创业、旅游产业转型、旅游强省建设等发展阶段持续影响,云南省旅游流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协同发展态势向好,且耦合协同水平稳步提升;云南省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地区发展水平不高,且等级差异明显,表现出优质发展地区占比小,濒临失调及轻度失调地区占比大,中度失调地区问题严重的特点。在空间上呈现以昆明和大理为协调发展双核的组团式发展格局,西北、东南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形成协调发展"洼地";现阶段发展状况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区域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还从空间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2007—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各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判断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总体状况;通过GeoDa软件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空间正相关,其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出现了波动增强的趋势;同时,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全省区域经济的两级化差异格局明显。应通过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以推动地区联动,结合自身禀赋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合理分配新经济新资源的措施,促进全省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的都市圈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区域资源和经济制度等的不同,这些都市圈又表现出一些差别。从经济制度、发展过程、政府作用和国际环境4个方面,比较了我国都市圈与国外都市圈的形成背景,对促进我国都市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选择长江中游三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碳排放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水平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理论,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指标,并利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极差、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评价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改造,建立了地区经济-生态系统投入产出模型,阐述了运用该模型预测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方法,预测结果可为区域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滞后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区域权威协调组织、利益共享。加快改革步伐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者,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国有地区经济的投资人和保护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所在。服务型政府的定位能有效地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冲突和混乱问题。当前需从树立一种理念、抓好两个转变、协调三大关系、导入4类机制人手,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区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10年我国中部地区四个中心城市的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用决策单元在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对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中心城市城区经济整体发展效率较高,但外延式发展特征明显;城区财政支出相对比较合理;处于经济发展非DEA有效的城区,部分城区投入存在冗余,而产出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足。最后,提出区域中心城市城区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各个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环境受到污染,生态恶化日益严重,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日趋突出。就福建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以需定供的必要性并提出其实行措施,以期为水资源支持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工业经济新发展理念中,绿色与创新发展尤为重要。不同环境规制水平下,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结合中国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选择环境规制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科技创新阻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升,但作用不显著;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同时,城镇化水平抑制作用最强,能源价格促进效应次之,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最弱,产权结构阻碍作用与科技创新程度相当。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助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