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 概述我厂生产的小口径锻钢闸阀和截止阀的阀杆和阀杆螺母材质均为1Cr13。由于阀门在开启过程中,阀杆通过阀杆螺母的内梯形螺纹作上下往复运动,故要求阀杆螺母内孔的梯形螺纹耐磨和抗咬合。因此,阀杆采用调质处理,其硬度为HB187~217。阀杆螺母采用调质+离子氮化处理,硬度可达HV800~1000。2 预处理通常,氮化处理是工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个别氮化后的工件需进行精磨和研磨加工。为保证工件整体具有规定的机械性能,便于机加工和消除加工应力,减小氮化过程中的变形,并获得最好的氮化层性能,阀杆螺母在氮化前应进行调质处…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铝合金阀杆螺杆材料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及力学性能试验的结果和使用情况。给出并证明了铝合金阀杆螺母替代铜合金材料的适用工况及低成本实际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厂在大修C61200Q/φ2000×8000青海大车时,发现安装在床身导轨下的22根螺母条齿面严重剥落,已无法修复,需重新加工。分析破坏原因为溜板箱丝杠与螺母条啮合面接触不良,受力不均匀所造 相似文献
6.
7.
此文介绍了按着自行设计镦制法兰面螺母的新工艺,在夹钳机构具有既能翻转,又有在需要时间内同时张钳特点的新型国产冷镦机上镦制法兰面螺母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滚珠丝杠副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滚珠丝杠副就它的循环方式来讲,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之分。在外循环方式中,滚珠在循环过程中脱开丝杠螺纹滚道,借助安装在螺母上的回珠管在螺母体或依靠导管在循环体外进行循环。在外循环滚珠丝杠副中,其滚珠螺母的加工较为复杂,现将我厂加工该零件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螺母主要加工工序外循环滚珠螺母的零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工序为: 车削→磨削外圆→铣平面→反向孔的加工→钳工→车削内孔及滚珠螺纹→钻孔→淬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阀杆螺母材料ZQA19-4以ZCuZn28A14Fe3Mn3替代的试验过程。论述了替代材料的工艺性能、生产成本及使用性能。总结了替代材料在熔炼操作,粘渣处理及控制元素含量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由图1可知,外循环滚珠螺母反向孔的钻削部位距外圆轴线有一个距离H,孔的加工表面呈圆弧状态。钻削时由于△ABC是非实体状态,切削时存在一个反作用力F_1,迫使刀具向外侧移动一个距离如图1所示。从而使加工出的孔与轴线不平行,且孔的形状也达不到要求。尽管采用了钻扩铰工艺,并对切削用量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孔的加工工艺性太差,使得该孔孔距公差无法保证。其加工精度见表1。由表1可知,其加工偏差范围在-0.20~0.20mm,无一定的规律。合格率仅为26.7%。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介绍了所研制的虚拟加工平台BaseVMP(Base for Virtual Machining Proces)的结构及功能,该平台包括几何实体建模、虚拟加工环境建模、加工过程仿真、数据处理等主要模块,并着重讨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集成技术以及系统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为虚拟加工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液压系统阀块、油路块等液压元件的螺纹垂直度,提高螺纹加工效率,提出了采用直槽丝锥的柔性攻丝加工方案和采用螺旋槽丝锥的刚性攻丝加工方案,并对2种螺纹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分析。通过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对不同规格螺纹进行柔性/刚性攻丝试验来验证加工分析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柔性攻丝加工的螺纹表面粗糙度差且加工效率低,而刚性攻丝加工的螺纹表面粗糙度良好,且螺纹轴线与其端面垂直度均小于0.02 mm,满足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development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based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during machin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 using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Statistic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based on Taguchi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on machining of Al/SiCp composite material. The experimentation helped generate a knowledge base for the ANN system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rocess, tool and work material dependent parameters on the roughness of surface generated during machining. The ANN model train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as found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oughness with fair accuracy.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was also proposed to obtain optimal cutting conditions that yield the desired surface roughness while maximizing the metal removal rate.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强度铝合金精密壳体的结构工艺特点,详述了保证零件加工精度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并强调了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此类零件工艺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