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以满族传统服饰为主体的服饰制度,是其政治制度、典章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非常适合野外游牧征战生活的实际需要。随着清政权的巩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宫廷内奢华风气渐长,宫廷便服逐步改变满族传统袍服束身窄袖的形式,出现中原服饰宽襟博袖的款式,广泛使用多层镶饰绦边的装饰手法,成为清宫服饰中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清代便服的变化,反映了服饰制度在政治制度中重要性的衰微,是政治制度腐败的必然结果。但是,清代便服融合了满、汉风俗,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个性的张扬、夸张的边饰与精关的织绣工艺,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纺织面料的舒适性、环保性、功能性要求日趋提高,纯 棉材质的功能性面料无疑成为现在人们追捧的热点。本文以纯棉衬衣功能性面料为对象,研究了纯棉衬衣不同功 能性面料的舒适性变化规律,并从客观的角度通过物理指标反映其舒适性,对舒适性效果进行量化研究,构建了 热湿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清入关后,服饰制度始终在满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相互影响,冲突、融合。清代宫廷后妃首饰中,有的完全是满族本民族传统饰品,如钿子、扁方等,有的渗透了汉族传统服饰配饰特色,有的则在形制、材质、纹样、题材等方面完全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还有一些是纯粹的西洋舶来品。沈阳故宫藏清宫服饰文物,包含大批后妃首饰,上至发髻饰物,下及腰带饰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本文以材质为主线,从流变、形制、纹样、题材、用途等方面介绍及考证了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后妃各类首饰20余件。  相似文献   

4.
乾隆南巡膳食底档,是研究清宫和江南饮食文化的珍贵史料.它既有助于人们了解清宫的食制和食俗,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清代前期淮扬、苏杭菜点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某款休闲衬衣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局势决策方法,对面料的手感风格进行评判,建立该服装面料的灰决策模型;将主观的判断进行定量处理,使得面料的选择这一复杂问题逐步细化,为服装面料的优化选择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内,上至皇帝、后妃,下迄宫女太监,侍卫人员,以及盛大典礼和平日上朝拜见的王公大臣,人数众多,在哪里解大小便?粪便又如何处理?有关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通过文献的零星记载及清宫藏的便器实物,多少能够窥视皇宫大内除溷的大致情况来。据李诩《戒庵漫笔》和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明清皇宫"宫人  相似文献   

7.
饶宗颐博闻强记,在甲骨、金文、简帛和考古等方面有造诣精湛,堪称"百科全书"式人物。通观饶宗颐在"神话传说与比较古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学研究中的比较神话学方面。其主要特点有三,即神话传无政府主义说比较;比勘异同的源渊;发现中外史载中的共同之处。在西方古典学、东方学的广阔学术沃土上,他以史料为基础,以三重证据法为手段,对中外东西的学术问题深耕细作,充分表现了其过人的才华,对中国史学传统的遵循和对西方学术前沿的深度了解。尤其是在比较神话学与主题学方面,论证精密,非常人所能及。  相似文献   

8.
清宫酱膳不是固立的表述单元,它与清宫膳食的总体一样,乃是整个清代关乎于此的浓缩,也可谓清代酱膳中的精华所在,并含有多元的烹饪特征,是酱料制作和酱腌、酱汤、酱制工艺、酱物调膳和以酱爆(炒)膳的综合性成品。清宫酱膳汇聚了中国古代酱膳的优秀成果,是中国食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服装消费类别中,男士衬衣作为其中的一大门类,有着庞大的网络消费群体和良好的前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电子商务网络后台数据统计软件,以男士衬衣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讨论其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款式、面料、色彩、风格属性的走向,最终对男士衬衣的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手工缝制定型工艺作为服装面料三维造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表现方法多样、视觉效果丰富的特点。从造型原理的角度,用破坏法和突变法对其概括,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该工艺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的针织面料采用不同的经纬向、不同的缝型进行缝合,测定其工艺回缩率.探讨了工艺回缩率与面料原材料、面料经纬向以及缝合时缝型的关系,得出针织服装异料镶拼工艺回缩率的确定方法,为针织服装企业技术部门确定工艺回缩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衬衣领型特有的结构形式使领部造型呈现出传统的模式和时尚的美感。本文主要针对衬衣领的结构板型研究,探讨衬衣领型结构的基本原理,分析衬衣领的结构制图要点,融入时尚的结构形式,营造出经典与时尚的衬衣领结构板型。  相似文献   

13.
磁性纤维是将纳米级的磁粉均匀地混入成纤聚合物的溶体或纺丝溶液中,经溶纺或湿纺制成的功能性纺织纤维。纤维中的永磁性微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活化机体细胞和消除疲劳等保健功能。磁性纤维带有本色(浅咖色),为了研究漂白工艺对其织物颜色的影响情况,对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磁性纤维针织面料进行练漂处理。结果显示其最佳练漂工艺为过氧化氢15m L/L,温度85℃,时间60min,p H值为9,硅酸钠3g/L,精炼剂2g/L及浴比为1:20。在最优工艺下练漂后织物白度稍有提高,但强力却有下降,这为磁性纤维针织面料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族扎染与自贡扎染是西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扎染艺术,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理与自贡的时代记忆,对两类扎染的研究论述中鲜有对两者异同的比较研究。文章旨在客观区分两地扎染艺术的异同,发现不同地域传统技艺的鲜明特点,为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路径。通过客观地对比来分析其历史脉络、工艺技法、图案色彩、应用方式和传承保护现状,对比分析发现:白族扎染和自贡扎染在历史溯源上存在交叉点,扎花技法上相似程度较高;在染色技巧上白族扎染更注重染料的制作工艺而自贡扎染却偏重图案的表现形式;面料采用上自贡扎染已经延伸至皮革面料的染色,图案方面自贡扎染打破了白族扎染的程式化布局并以比较自由地形式表现叙事性和生活性纹样;在应用范围上也各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创新,在传承和保护方面云南白族扎染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的旅游商业竞争较为强烈,自贡扎染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内此类印染工艺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种民间技艺。本文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白族扎染和日本友禅染为研究对象,从两种工艺各自的构图特征、纹样特点、异同比较、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两种工艺的制作特点和艺术特征。从两个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出发,解读对两种工艺艺术语言的影响。结合两种工艺文化的优点,尝试两种工艺的融合,并通过一系列的作品伴随创作经验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尝试对白族传统扎染工艺进行革新,丰富其艺术语言的表达,为从事民间印染工艺的同行提供一份可参考的可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手作工艺制作出的每一件器物都有着它们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大机器生产、流水线制作的工艺品所不能取代的。编结元素作为手作工艺的精粹,是一项既古老又有着巨大应用潜质的手作工艺。编结从实用性的日常用品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工艺品,如瓷胎竹编、中国结等,并且其在服装中的应用更是成为设计师表达理念的不二之选。通过对编结元素的理解与思考,更加准确的把握其运用特性,进行准确的塑造,创造激发更加丰富的想象与灵感,展现服装特性与理念。在服装面料及材质的表达运用中,正是由于它的通透性、多样性、情感性、民族性的表达特征而受到许多品牌及设计师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冷轧螺纹钢筋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冷轧螺纹钢筋与冷拨钢丝的锚固性能进行了比较;对不同工艺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冷轧螺纹钢筋作了分析,指出其强度,韧性等方面的异同。从而认为以主动式Y型轧机生产的冷轧螺纹钢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从《清史稿》入手,对清朝后宫女子从选秀、册封、徽号、谥号以及对后宫一些特殊的册封后妃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整理,从而反映了后妃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9.
从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语言特色、视点、表现手法、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关雎》与《天皇御制歌》的异同,探寻产生其异同的原因以及由此给日本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符合生产实际的纯竹原纤维面料前处理、染色和后整理的工艺。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得出了采用二次烧毛、冷堆和氯漂的前处理工艺效果较好,布面的光洁度达到4级,毛效为8.5 cm/30 m in,白度为88.3%,采用烧碱浓度为190 g/L的半丝光工艺,织物手感柔软,尺寸稳定,得色较深,色泽均匀鲜艳。并且采用此前处理工艺节能节水。染色采用长车或卷染加工,活性染料汽蒸固色,染色牢度为4级;最后上柔整理。并且指出加工纯竹原纤维面料可以在苎麻设备上进行,无需新的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