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风景园林》2018,25(11):46-51
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丰富了绿道的研究内容,评价结果可为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在梳理步行友好的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各段绿道的步行友好程度。结果表明:环紫金山绿道整体步行友好程度虽然较高,但各区段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在绿道建设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步行爱好者更关注绿道的可达性、线路的安全性、清晰的标识系统、舒适宜人的服务设施以及绿道沿线高质量的视觉景观等几方面,而对绿道本身功能性要素并不是太在意。因此,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时,在满足步行功能的前提下,应将行人的步行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注重绿道本身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东湖绿道是武汉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绿心"。目前绿道一、二期已投诸使用,三期的提升工程需以前期的使用后评价作为参考。该文从骑行者视觉感知的需求角度出发,通过现场问卷和拍摄记录的调研方式,从骑行者社会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景观要素特征三方面探究其感知结果的影响因素,继而通过语义评价法、图片分析法提取不同类型绿道的骑行感知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绿道生成不同景观意象结构,并与视觉要素中自然要素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从行人环境感知的角度评价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有利于优化行人步行体验、促进城市街道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高校周边人流密集的5个临近地铁站的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EFA分析法和IPA分析法从行人步行环境感知视角评价其步行环境体验。结果表明,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感知可分为车道及尺度因子、步道接触因子、底层建筑因子、道路分隔因子四个维度;行人对街道步行环境总体重视程度较高,体验评价一般,从环境服务角度来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感知差异分析,提出优化道路过渡空间层级、步行空间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多层次步行体验空间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道(greenway)是网格化的线性景观空间,绿道规划与城市形态发展形成共生关系,相互促进和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和英国绿道系统与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关系的基础上,以厦门市海沧市民公园环湖绿道为例,研究滨海城市环湖绿道与城市功能结构阻隔与渗透、通道与衔接、吸引与辐射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实施,稳步推进绿道建设,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1 000 km。硬质景观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形成游径系统、标识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东岸贯通项目的考察,分析了城市绿道硬质景观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雪蕊  刘亦凡  陈筝 《园林》2023,(4):34-40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增加,而城市中可以开展中高强度运动的空间却不足。滨江带状空间提供了半自然连续界面,为中高强度骑行运动提供了可能的场地,是城市绿地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组分。选取上海市浦江东岸绿道作为研究范围,从使用人群特征与周边设施布局两个维度,探索滨江空间中高强度骑行运动的空间行为和使用特征。结果表明,滨江空间有其特殊健康服务作用,一方面提供连续安全的骑行环境,弥补城市绿地体系中高强度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较公园绿地更能满足青年和儿童群体的差异化运动需求。在行为调查基础上,为滨江骑行空间提出优化建议,如滨江骑行道宜与科教文化、体育设施结合布置,在文化体育设施集中区域或公共交通衔接处等区域宜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与出入口。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江陵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步伐也在加快。绿道作为一个先进的理念,在江陵县具有实际需求。建设绿道,不仅有利于江陵县生态宜居形象的强化,更有利于完善旅游体系、做大做强江陵旅游产业,增加江陵县旅游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余萍 《云南建材》2011,(6):378-379
惠州享有独特的人文、山水资源,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及旅游城市,随着《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现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的编制和实施,东江沿岸数个公园陆续建成,自东向西恢复了:合江楼、文笔塔和朝京门等历史景点。  相似文献   

10.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统筹指导,地方建设为主"的原则,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和建设工作进展迅速,初具成效。为确保绿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需及早谋划绿道网建成后的管理机制问题,防止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本文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初步探索了绿道管理机制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智鹏  陈茜  梁立雨  郝佳 《风景园林》2022,29(6):115-120
绿道网络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焦点,而绿道网络综合评价是绿道网络提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过程。深圳市是中国第一批建设绿道的城市,在绿道建成10年后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对于城市绿道网络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从城市绿道基本功能、空间品质和系统连接3个维度,构建深圳市福田区的城市绿道综合评价体系,对已建成绿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绿道系统可达性较高,但整体通畅度不佳,基本功能有待完善;绿道整体安全性较低,使用体验有待改善,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绿道对于城市重要开放空间及文化节点设施的连接度不够,主题不够鲜明,未能作为文化承载媒介发挥效益;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且多以绿道连接线的形式出现,正线建设比例较低,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1)需强化绿道骨干网络,加强紧密连接群众生活的社区级绿道以及公交微枢纽的绿道建设,提升绿道系统整体运行效率;2)注重绿道设计的空间体验;3)加强绿道与自然、文化、生活的连接融合,充分发挥绿道系统的复合功能,为未来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的绿道网络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毅 《四川建筑》2012,32(3):35-37
通过对绿道的内涵、特征、发展阶段和类型的简述,以及笔者亲身参与的兴义镇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在成都平原进行景观绿道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14.
遗产地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原住民流失、文化衰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遗产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原住民是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的纽带,研究居民空间质量感知是应对遗产地内涵流失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开展步行环境分析是塑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以鼓浪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步行环境属性满意度及整体质量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有序概率模型,测度街道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再通过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最需要进行改进的属性,增强对居民步行环境需求的理解。结果表明,连通性和舒适性是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连通性需要优先提升。将文化、景观与空间相联系,从居民感知出发进行空间分析,以期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环境,同时为遗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材》2016,(7):43-45
中小学校园周边步行空间是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构建优质的周边空间环境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校园周边环境属于社会公共空间,在构建适合学生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因此,笔者希望提出一套操作简单、实施性强的步行空间环境管控策略,以求在尽可能少影响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空间环境管控,构建良好的中小学校园周边步行空间环境。笔者以重庆市大坪小学为例,对所探讨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实践应用,对大坪小学周边步行空间环境的管控区域、时间、对象等提出了建议,并客观评价了该管控策略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袁青  李泓锐  冷红 《南方建筑》2023,(6):96-106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探究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老年人不同行为活动的作用机制。发现:(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的环境特征主要由社会性要素、景观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四个维度构成;(2)环境要素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行为活动间接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仅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作用于心理健康;(3)老年人在滨江空间的不同行为活动在环境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亲水互动行为的中介效应最大。揭示了冬季滨江空间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对提升改造寒地城市冬季滨江空间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步行是老年人主要的日常出行方式,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社区步行环境适老化水平、营造老年友好步行环境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成都城区34个小区开展大规模问卷调研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识别各个步行环境属性在预测步行整体满意度方面的重要性,并采用差距模型确定步行环境属性的改进优先级。研究发现座椅可用性、过街设施和步行道宽度最需要改善。本文为建立老年友好步行环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江城市绿道为例,对比了不同接近度下(家到绿道距离)低、中、高强度体力行为的活动水平,探讨了绿道接近度对使用者体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度对低强度的散步行为影响显著,靠近绿道的使用者散步的水平要高于较远者;而对中、高强度的体力行为,接近度影响的显著性不明显。整体上,虽然结果没有充分表明距离绿道较近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远者高,但证明了绿道建设对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越靠近绿道的居民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